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大学时,看到那么多外国人的名字在一个个定理前面,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中国人的名字在哪儿?1985年,在南开的暑期班里,我第一次接触到“陈类”(陈省身先生在1945年发现了著名的“陈省身示性类”,简称“陈类”,对整个数学界乃至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当时不能领略其美妙,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后来“陈类”成了我做研究的主要工具,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她的美妙。每次给学生讲课讲到“陈类”,我都会告诉他们:要想学漂亮且永不消逝的数学,就学“陈类”。100年后,即使许多数学领域里的定义、定理消失了,“陈类”也不会消失,因为她太美了,抓住了整个数学领域的灵魂。数学里只有美才有生命力,数学家就要追求这样的美,没有美的数学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枉谈生命。在杭州一年,我每每看到西湖都会感叹她的美丽,就像是看到杭州的灵魂,而“陈类”就像西湖一样,无论从什么角度在什么季节欣赏,总是那么美。
和陈先生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是在1996年我到斯坦福教书的时候。当时,坐在陈先生洒满阳光的客厅里,遥望着裹在薄雾里的金门大桥,我们谈数学,谈物理,谈当今数学与物理的潮流。我问陈先生什么是向量丛,他说线性代数研究一个向量空间,很自然地要考虑一簇向量空间,这就是向量丛。而“陈类”就来自空间变化的二阶导数。一句话使我对向量丛与“陈类”的认识提高了几个层次。大数学家就是善于从最简单、人人看得见的平凡里挖掘数学的美妙。
后来我常去伯克利看他。我真想知道,一个像他这样的伟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陈先生从不锻炼,身体却非常健康。丘成桐先生开玩笑讲,陈先生的基因和运气都很好。陈先生曾在中央台的访谈节目中幽默地说,做数学要靠50%的运气和50%的天分。他的好多学生都拿过奖,有个学生中了加州2 200万乐透大奖,捐给陈先生100万成立了陈氏基金会。还有丘成桐获得了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费尔兹奖及克雷夫特奖,吴文俊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张伟平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奖。我现在当老师,多希望能有这么好的学生啊。
陈先生回南开定居后,我每次到天津都要去拜访他,他也总会留我吃饭、喝酒、聊天,我时时能感受到他对数学的执著和热爱,听到他的真知与灼见。有时我们在他家里开讨论班,就利用客厅的黑板讲课。他听年轻人讲最新的研究进展,不太明白时就会反复问。他说现在做数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Quantum”(量子化)一下。他的话切中了当前数学研究的弊端,许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和想法,尤其是一些从物理中领悟出来的美妙,却被有些数学家写得天翻地覆,动辄百页,不知所云。陈先生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数学就应该是简单美丽的,就像“陈类”一样,朴素地抓住问题的灵魂。美就是美,美得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百页何来?
如今想来,作为数学家,无论是在南开、北京、波士顿、洛杉矶、伯克利还是杭州,我们永远都属于“陈类”。
后来“陈类”成了我做研究的主要工具,我也越来越感觉到她的美妙。每次给学生讲课讲到“陈类”,我都会告诉他们:要想学漂亮且永不消逝的数学,就学“陈类”。100年后,即使许多数学领域里的定义、定理消失了,“陈类”也不会消失,因为她太美了,抓住了整个数学领域的灵魂。数学里只有美才有生命力,数学家就要追求这样的美,没有美的数学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枉谈生命。在杭州一年,我每每看到西湖都会感叹她的美丽,就像是看到杭州的灵魂,而“陈类”就像西湖一样,无论从什么角度在什么季节欣赏,总是那么美。
和陈先生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是在1996年我到斯坦福教书的时候。当时,坐在陈先生洒满阳光的客厅里,遥望着裹在薄雾里的金门大桥,我们谈数学,谈物理,谈当今数学与物理的潮流。我问陈先生什么是向量丛,他说线性代数研究一个向量空间,很自然地要考虑一簇向量空间,这就是向量丛。而“陈类”就来自空间变化的二阶导数。一句话使我对向量丛与“陈类”的认识提高了几个层次。大数学家就是善于从最简单、人人看得见的平凡里挖掘数学的美妙。
后来我常去伯克利看他。我真想知道,一个像他这样的伟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陈先生从不锻炼,身体却非常健康。丘成桐先生开玩笑讲,陈先生的基因和运气都很好。陈先生曾在中央台的访谈节目中幽默地说,做数学要靠50%的运气和50%的天分。他的好多学生都拿过奖,有个学生中了加州2 200万乐透大奖,捐给陈先生100万成立了陈氏基金会。还有丘成桐获得了世界数学界的最高奖费尔兹奖及克雷夫特奖,吴文俊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张伟平获得了第三世界科学院奖。我现在当老师,多希望能有这么好的学生啊。
陈先生回南开定居后,我每次到天津都要去拜访他,他也总会留我吃饭、喝酒、聊天,我时时能感受到他对数学的执著和热爱,听到他的真知与灼见。有时我们在他家里开讨论班,就利用客厅的黑板讲课。他听年轻人讲最新的研究进展,不太明白时就会反复问。他说现在做数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Quantum”(量子化)一下。他的话切中了当前数学研究的弊端,许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和想法,尤其是一些从物理中领悟出来的美妙,却被有些数学家写得天翻地覆,动辄百页,不知所云。陈先生的一句话告诉我们,数学就应该是简单美丽的,就像“陈类”一样,朴素地抓住问题的灵魂。美就是美,美得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百页何来?
如今想来,作为数学家,无论是在南开、北京、波士顿、洛杉矶、伯克利还是杭州,我们永远都属于“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