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中任意选择52例参与此次试验,遴选时间区间: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范围,遵行随机分配的原则产生对照组(26例,术毕停用瑞芬太尼)和研究组(26例,术毕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比较两组的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呈较优显示(P<0.05)。结论:临床对全麻手术患者应用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具有较好的镇痛以及镇静作用,可缩短患者呼吸恢复、拔管以及苏醒时间,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佐辛;小剂量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瑞芬太尼是麻醉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相较于阿芬太尼而言,停止给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临床效果较好,因此该药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应用[1]。但使用该药物后患者会表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痛觉过敏以及剂依赖性躁動等症状,具有一定局限性。地佐辛是镇痛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相关研究证实,将地佐辛应用于患者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期,可有效缓解术后痛感[2]。基于此,本文对于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予以选取,就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研究组26例患者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2例,年龄22-71岁,平均(42.52±5.73)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1例,年龄23-70岁,平均(41.26±5.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②患者均无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知情且接受,并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哺乳、妊娠期患者。
1.4方法
入室前对患者行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肌注,入室后以麻醉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将林格氏液以静脉通道进行输注,取面罩辅助患者吸氧。准备实施麻醉诱导,药品准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以及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0.03 kg、0.3~0.5μg/kg、1.5~2.0μg/kg以及0.6~1.0μg/kg。将呼吸机连接至气管插管,以12/min、10ml/kg的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对患者实施间歇正压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处于35-45mmHg范围内。实施术中维持,药品准备:七氟烷、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速度分别为:1.0~2.0%/h、50~150μg/(kg·min)以及0.2~1μg/(kg·min),以剂量为0.2~0.4 mg/kg的罗库溴铵对患者行间断给药。手术完毕后缝合皮肤前给予两组患者5mg地佐辛,对照组患者停用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以0.1~0.2μg/(kg·min)规格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并给予两组患者地佐辛5min。
1.5观察指标
将患者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其中,血流动力学包括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分别用HR、MAP以及SaO2进行表示。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3.0,计量资料数据(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 结果
2.1组间苏醒期镇定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苏醒时镇痛、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组间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术后1min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1min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呈较优显示(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麻醉深度在全麻手术患者手术结束的清醒期及拔管期逐渐变浅,因此患者咽喉、气管处易受到拔管、吸痰等操作的影响,加之切口疼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烦躁、呼吸变浅等,严重者极大可能并发心肌缺血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3]。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麻醉药物的一种,具有起效快、药效短等优势,且可经过机体代谢排除体外,不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4]。地佐辛可刺激κ受体,镇痛效果良好,不易产生耐受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全麻患者术后使用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对全麻手术患者应用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具有较好的镇痛以及镇静作用,可缩短患者呼吸恢复、拔管以及苏醒时间,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秋. 研究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90.
[2]吴迪. 用瑞芬太尼对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实行麻醉时用地佐辛对其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12-13.
[3]李鲲. 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130-131.
[4]王建秀. 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3):115-117,120.
[5]钱文,李晓红. 为采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地佐辛预防其术后疼痛的效果评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81-82.
关键词:地佐辛;小剂量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瑞芬太尼是麻醉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相较于阿芬太尼而言,停止给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临床效果较好,因此该药在临床中取得了广泛应用[1]。但使用该药物后患者会表现一定程度的疼痛、痛觉过敏以及剂依赖性躁動等症状,具有一定局限性。地佐辛是镇痛药物的一种常见类型,相关研究证实,将地佐辛应用于患者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期,可有效缓解术后痛感[2]。基于此,本文对于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予以选取,就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抑制全身麻醉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6)与对照组(n=26)。研究组26例患者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2例,年龄22-71岁,平均(42.52±5.73)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11例,年龄23-70岁,平均(41.26±5.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1.2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②患者均无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知情且接受,并签署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哺乳、妊娠期患者。
1.4方法
入室前对患者行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肌注,入室后以麻醉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将林格氏液以静脉通道进行输注,取面罩辅助患者吸氧。准备实施麻醉诱导,药品准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以及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0.03 kg、0.3~0.5μg/kg、1.5~2.0μg/kg以及0.6~1.0μg/kg。将呼吸机连接至气管插管,以12/min、10ml/kg的呼吸频率以及潮气量对患者实施间歇正压通气,维持呼气末CO2分压处于35-45mmHg范围内。实施术中维持,药品准备:七氟烷、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速度分别为:1.0~2.0%/h、50~150μg/(kg·min)以及0.2~1μg/(kg·min),以剂量为0.2~0.4 mg/kg的罗库溴铵对患者行间断给药。手术完毕后缝合皮肤前给予两组患者5mg地佐辛,对照组患者停用瑞芬太尼,观察组患者以0.1~0.2μg/(kg·min)规格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并给予两组患者地佐辛5min。
1.5观察指标
将患者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其中,血流动力学包括心率、平均动脉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分别用HR、MAP以及SaO2进行表示。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软件选取SPSS23.0,计量资料数据(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数据间差异存在显著意义。
2 结果
2.1组间苏醒期镇定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苏醒时镇痛、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组间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术后1min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1min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呈较优显示(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麻醉深度在全麻手术患者手术结束的清醒期及拔管期逐渐变浅,因此患者咽喉、气管处易受到拔管、吸痰等操作的影响,加之切口疼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烦躁、呼吸变浅等,严重者极大可能并发心肌缺血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3]。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麻醉药物的一种,具有起效快、药效短等优势,且可经过机体代谢排除体外,不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4]。地佐辛可刺激κ受体,镇痛效果良好,不易产生耐受性[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全麻患者术后使用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镇定效果、临床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对全麻手术患者应用地佐辛和小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具有较好的镇痛以及镇静作用,可缩短患者呼吸恢复、拔管以及苏醒时间,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具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雪秋. 研究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90.
[2]吴迪. 用瑞芬太尼对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实行麻醉时用地佐辛对其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12-13.
[3]李鲲. 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130-131.
[4]王建秀. 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3):115-117,120.
[5]钱文,李晓红. 为采用瑞芬太尼进行复合麻醉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地佐辛预防其术后疼痛的效果评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