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之声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到了一部新颖的交响乐原创作品。它气势如虹,壮丽无比,拥有自然与音乐相融合的神奇力量。它就是《大秦岭》,一部歌颂锦绣中华的“龙脉之声”。
  《大秦岭》是一部由八个标题性乐章组成的大型交响音画,由五位作曲家共同创作。如同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一样,它的每个乐章也都是一幅独立的交响音画,而合在一起时,则是一篇庞大的、波澜壮阔的交响音诗。
  创作《大秦岭》,是陕西省音乐家多年来的心愿。2015年初,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的建议下,省文联、省音协召开了《大秦岭》的创作座谈会,初步确定了作品的创作方向。4月和7月,以赵季平为首的交响音画主创人员,两次深入秦岭地区学习采风,收集民俗民间素材,为创作积累灵感。之后,作曲家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直至年末,终于创作完成了整部作品。
  《大秦岭》由陕西爱乐乐团首演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当晚,指挥家邵恩以缜密的构思和精确的手势,将《大秦岭》的宽大轮廓和细腻局部“镶嵌”在音乐的框架下,并通过手下交响乐团的演奏,把它们“复制”并“粘贴”在舞台上,传达到听众的耳中。而有“西北第一”之称陕西爱乐乐团,则以高度集中的状态,充当了作曲家心中、指挥家手下的精致画笔。他们全神贯注,顷刻间便在音乐的“画布”上展现出交响音画中的幅幅美景。
  庞大巍峨的作品
  《大秦岭》是一部八个乐章的交响音画,它由五位作曲家联合完成——赵季平、崔炳元、韩兰魁、赵麟、杨一博。其中,第七乐章《终南诗境》由赵季平创作,第四乐章《五台社火》、第五乐章《佛道灵光》、第八乐章《龙脉秦岭》由崔炳元创作,第一乐章《云横秦岭》、第三乐章《山林牧歌》由韩兰魁创作,第二乐章《栈道随想》由赵麟创作,第六乐章《峪水仙踪》由杨一博创作。全曲的八个乐章各具风格,各有特色,拆开来演奏亦很有味道,是一部名副其实的音画组曲。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韩兰魁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技术娴熟,风格鲜明,带有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民族气息。此外,他的作品诗意很浓,常有清风细雨、水流潺潺的感觉。《大秦岭》的开始乐章《云横秦岭》表达的是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意境,它犹如一幅壮美神秘的画卷,揭开了云横秦岭的巍峨面纱。作曲家在这里以自由“泼墨”的写意手法,赋予了音乐形的轮廓、意的内涵、气的神韵。精细的配器和奇妙的和声,将云横秦岭的第一主题和山峦云雾的第二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而铜管的威严、弦乐与木管的轻声“对话”,加之声部层次间的强弱起伏和音色对比,则把大秦岭延绵险峻、生机盎然、雾罩千里的美感尽揽其中。
  第二乐章《栈道随想》是青年作曲家赵麟的作品。赵麟是总政歌舞团的作曲家,赵季平的儿子。他的作品透着一股阳刚之气和“斗争”特点。《栈道随想》描写的是秦岭栈道的险峻,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为此乐章的音乐主旨。这是一首单一主题变奏曲,乐曲的配器极具交响性,主题的展开手法很大胆。弦乐、铜管、打击乐情绪高涨的演奏,形象地表现出秦岭栈道的曲折险峻以及大军前进、金戈铁马的壮观。
  这个乐章在整部交响音画中最有“形象”感,庞大的乐团在演奏中时而沙沙做响(弓杆击弦),表现出人与马匹踏过栈道时的声音,时而雷霆万钧,圆号奏出高昂的进军号角,表现出大军前行、勇不可当的气势。在这里,作曲家以高度的写实手法,再现了秦岭栈道的天险之状,“复制”了历史艰辛的巨大沧桑。
  第三乐章《山林牧歌》仍然是韩兰魁的作品。在这个乐章中,韩兰魁将细腻流畅的写作风格发挥殆尽,他以复三部曲式架构音乐,以印象派的手法处理乐思,在风格上体现出优雅、静谧、超脱的境界。曲中无论是弦乐合奏的清新旋律,还是英国管独奏的幽静味道,都尽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四乐章《五台社火》是崔炳元的作品。崔炳元是西北地区的作曲家,现为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陕西爱乐乐团团长。他的作品大气豪放,色彩缤纷,表现范围很大。近年来,崔炳元创作异常勤奋,作品数量大、质量高,颇为人们称道。他是目前掌握西北音乐民族性最强的作曲家之一,作品中对秦腔、西北民歌、花儿等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非常巧妙。同时,作为交响乐作曲家,他亦有着充足的专业技术积累,其配器技法尤为出色。
  《五台社火》表现的是一种人文现象,它是秦岭地区民俗文化的象征。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采用了大型复三部曲式,以丰富的配器伴之个性化的节奏,烘托出五台社火的热闹场面。人们可以听到从秦腔音乐中提炼出的四、五度进行的主题颇有豪气和力量,而双簧管、大管与弦乐间的“倒影”进行,则表现出关中人民祥和安宁的精神面貌。
  此乐章是一个特殊乐章,它借助“人寓物”“物融人”的手段,歌颂了大秦岭博大的自然及人文情怀。
  第五乐章《佛道灵光》也是崔炳元的作品。这个乐章是表现精神境界的乐章,带有空灵、净化的超脱感。秦岭是中国佛教六大宗派的发源地(总共八大),道家的老子也曾在秦岭北麓的楼观台讲经布道,故秦岭被称为我国的“圣山”。佛道灵光借助音乐表现的广义性和狭义性,将佛教真、善、美的精神本质融于乐声之间,沁入听者之心,令人于浩瀚之中获得了心实、心静、心悟的感受。乐章中,作曲家采用的“线性勾勒”手法,在三支长笛与弦乐的鸣响中穿梭,不断渐进的回旋变奏曲式给音乐带来了晶莹剔透的效果,而大提琴的独奏宛如古刹中孤寂的参禅之声……瞬间,佛家乐境在一种深邃淡漠的气氛中得到了升华。
  第六乐章《峪水仙踪》是青年作曲家杨一博的作品。杨一博是海政文工团的驻团作曲家,赵季平的博士研究生。他在创作上富有朝气,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近年来,他活跃在交响乐领域,已经有了不少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峪水仙踪》表现的是秦岭北坡著名的七十二峪。七十二峪是长安地区自古以来的水资源基地,这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据说唐诗中描绘的许多生动画面,都与七十二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乐章中,作曲家用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水的静态与动态,在竖琴奏出的水滴般分解和弦的背景下,水的主题潺潺而出,时而柔顺,时而奔腾。蜿蜒曲折、百回千折之后,跳跃的水花飞溅四壁,飞瀑似珠帘落地,惊起震天轰鸣……这个乐章有着很强的自然主义色彩,作曲家借助对水的描绘,表达出一种胸怀开阔,内心纯净的精神境界,而牧笛声声的风雅回荡,则衬托出大秦岭静谧安逸的自然氛围,令人久久依恋、凝视和回味。   第七乐章《终南诗境》是赵季平的作品。这是全曲中唯一带有声乐的乐章,也是我认为写得最有韵味、最有意境的乐章。赵季平的作品形式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很多都是最接地气的经典。赵季平的创作体现出了一位优秀作曲家严谨实用、努力探求的本质,人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技法娴熟但从不滥用,风格多样但从不炫耀,手法朴实但常有点睛。


陕西爱乐乐团演出《大秦岭》

  《终南诗境》实际上是三首为唐诗谱写的歌曲,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三首歌曲都是与交响乐融为一体的,就像马勒的《大地之歌》一样,都是在交响乐团的配合下(而不是简单的伴奏)演唱的,在效果上颇有相互性和相融性的特点。
  《望终南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作,它气魄宏大,寓意深刻。作曲家采用了男中音与交响乐队结合的形式,音乐上“浓墨重彩”,很有大家之豪气。《终南望余雪》是祖咏的诗作,它与自然相近,与环境相贴,有着娟秀和清澈的美感。作曲家选用了女高音与交响乐队结合的形式,音乐精巧轻灵,委婉纾净,似工笔雕琢般的细腻,听后令人感到舒适、舒心、舒畅。《终南创业》是王维的诗作,它情感深邃,借景寓心,颇有回味感叹之意。作曲家采用了女高音戏曲咏唱与交响乐队结合的形式,将音乐中的感叹性、愁绪感和抒情意味表现得惟妙惟肖。
  这三首唐诗配乐显示出赵季平极强的声器乐驾驭能力,他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泼墨与雕琢相融洽,运用多重色彩的调式、和声、复调手法,使人声与器乐相得益彰,准确表达出了唐代诗人对大秦岭的仰慕膜拜之情。
  第八乐章《龙脉秦岭》还是崔炳元的作品。这是整部交响音画的终曲,带有强烈的概括性和收束感,音乐极为壮丽,气魄宏大且色彩缤纷。秦岭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它独特的地理环境神奇而又令人惊诧,民间谚语“马头看桃花,马尾扫风雪”比喻的就是它的这一特征。故作曲家写秦岭时,就必须写出它的特征、它的色彩、它的变化。崔炳元抓住了大轮廓、强气势、多对比、细雕琢的原则,将秦岭的龙脉特征付诸音符之上,取得了音乐形象化的成功。
  此乐章还有一个寓意:世界学术界常把北美的洛基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中国的秦岭并称为“地球三姐妹”。在这三姐妹中,秦岭是屹立在东方的脊梁,它的伟岸在地球之上甚为壮观。崔炳元在这个乐章中,有意采用了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的动机,以及由铜管声部演奏的加拿大国歌,向秦岭的另外两个“姐妹”发出致意,并祝愿龙脉秦岭更加神圣,更加壮丽,更加伟大。
  精致出色的演奏
  《大秦岭》是一部长达九十分钟的交响音画,对于任何指挥家和交响乐团来说都具有相当难度。然而“陕爱”却做到了,当晚他们在邵恩的出色指挥下,将《大秦岭》这部新作完好地献给了现场观众,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邵恩是当今中国指挥界的“标杆”人物。他职业精神好,技术水平高,更有一颗为音乐奉献的心。他是一位思想上低调、艺术上严格的指挥家。指挥“陕爱”演奏《大秦岭》,邵恩发挥了他的全部优势。首先,他以极大的精力引导乐团,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有效的排练;接下来,他在演出中牢牢把控住乐团,细腻地处理各乐章间的风格对比,将音乐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进行了有机的梳理整合,再用作品的整体风格将其“罩”住;最后,他在演奏的高潮中将它们充分展开和释放出来。


指挥邵恩

  我观邵恩,感觉他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指挥技法越来越精炼,音乐表现越来越自然。他是目前国内动作最干净、手势最清楚的指挥家之一,也是情感表达最清晰、最准确的指挥家。说起他指挥的《大秦岭》,我认为最成功之处就是质朴:他在指挥时没有任何噱头,音乐的表达直接而自然,其效果非常简明。
  我能够感觉到,邵恩在面对《大秦岭》的音乐时,内心所想象的是自然的伟大、音乐的伟大、艺术的伟大,而绝非个人风头的显现和别出心裁的表演。正因为如此,他指挥出的音乐才显得那样真实、从容不迫、动人心扉。
  赵季平的第七乐章唐诗配乐是由郭龙、张宁佳两人演唱的。郭龙是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2015年刚以研究生毕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任教。他的声音有力量,有磁性,气息的支撑和穿透力很强。他演唱的《望终南山》有厚度,有气魄,豪迈之气融于乐中,给人以博大宏伟之感。张宁佳早年是川剧演员,后随赵季平先生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女高音歌唱家(戏曲型)。当晚她演唱的《终南望余雪》与《终南别业》别具一格,第一首俏皮而富有“弹性”,乐境中带有着轻松的回味感;第二首大起大落,抒情、叙怀融为一体,大段戏曲风格的“咏叹”颇有气质,其感染力令人惊叹不已。
  “陕爱”得益于近年来的飞速进步,如今已经有了很好的演奏水平。当晚他们在邵恩精致细腻的指挥下,发挥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弦乐好,木管、铜管及打击乐都有很好的表现,在演出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出现明显的纰漏,这一点要特别称赞。
  交响音画《大秦岭》由一代成熟的“老中青”作曲家创作而成,它没有追求前卫,没有炫耀技术,没有标新立异,没有孤独求败。它以贴近自然、贴近民族、贴近大众为基础,以形式服务于目的、技术服务于音乐为原则,是一部歌颂中华、歌颂自然、歌颂龙脉的恢宏力作,更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展望中国之梦的交响之声。
其他文献
拉琴枯燥,是因为我们总是低头困在那些曲目和技巧当中,而从来没有抬头放眼去看一看那广阔的音乐世界,那是一个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别人共同创造,可以深入到历史上的另一个时空、深入到另一个人内心的音乐世界。  失败与成功,一对反义词,原本是无法并用的词语,但这却是李青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二十四岁那一年,李青拿到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个本该拥有成就感的时刻,她心中却升腾出了一种挫败感。李青
期刊
提及歌剧、音乐剧,人们自然会想起谱写出动人旋律的音乐家。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猫》、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的《悲惨世界》、三宝的《金沙》……而比起音乐家的辉煌,那些同样为歌剧、音乐剧付出心血的编剧和词作者则常常默默无闻,不为公众知晓。他们如何选材?怎样写词?歌剧、音乐剧编剧的“门道”在哪里?需要依循什么样的模式?让我们随着音乐剧编剧、作词关山的娓娓道来,走进那个神奇陌生
期刊
此次奥尔加·科恩以独奏家的身份加入了NYO-China在中国的巡演。她出生于莫斯科的音乐世家,父母都是钢琴家,曾祖母是女中音歌唱家。她曾祖母的母亲,即她的曾曾祖母,也是一位钢琴家,和柴科夫斯基过从甚密。因此,科恩说,当她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时候,觉得要“用正确的方式将这部伟大的作品表現出来”任重而道远……  就像一个完美的冬日早晨  奥尔加·科恩(Olga Kern)告诉我们,她第一
期刊
2016年6月18日,在上海大宁剧院的音乐厅,何珏、梁小敏两位钢琴家与两位古巴当代舞蹈艺术家合作演绎了一场“双琴魅舞”——双钢琴及现代舞音乐会。近年来,何珏与梁小敏致力于芝加哥国际双钢琴比赛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并在第十八届东京国际双钢琴比赛中斩获头奖,受到国际各大媒体的关注。她们不仅有着娴熟的技巧,更有着不断推陈出新的音乐会构思,十多年的合作也使她们默契如一人。  这场“双琴魅舞”音乐会的构思颇为巧
期刊
“夜深沉”是著名的京剧曲牌,由京剧界泰斗谭鑫培先生和他的鼓师梅雨田先生根据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的四句歌腔取舍加工改编而成。原四句歌腔为:“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孤凄似我,是这等削发缘何?”它描写了一个被迫出家的尼姑,在漆黑的夜晚,不顾道路的坎坷,独自逃出庙院,实现了思凡还俗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人性的觉醒以及对人的本真情感的追求。  谭鑫培、梅雨田二位取“夜深沉”三字为名,创作了
期刊
——上海大剧院公布2017-18演出季  2018年,上海大剧院将迎来开幕二十周年。此次,上海大剧院推出了二十周年主题——“人文之城、艺术之光”,2017-18演出季包含超过一百六十台、近四百场演出,涵盖歌剧、舞蹈、音乐、戏剧、戏曲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充分体现了大剧院的综合性。新演出季主要分为“艺海丝路”“致敬经典”“歌剧典赏”“发现最美”“艺聚当代”五个主题板块。  作为国内最早落成的国际化综合性
期刊
2002年,王西麟写的专文中谈到我的创作生涯时,别出心裁地用了一个词——“三级跳”,即“从新四军跳到莫斯科,从莫斯科跳到先锋派”。并说,和旅美指挥家叶聪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还分析说,这虽然“是诙谐调侃之词,其实,这三个历史阶段的过程是十分艰辛,十分深刻,又十分巨大的艺术超越”。“第一个领域是艺术技巧方面,第二个领域是美学观念方面,第三个领域是世界观、历史观、人文背景和人文观念各方面。我称之为三
期刊
《中国乐舞史料大典》  作者:孙景琛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这是一部怎样的评价都不为过的中国舞蹈史学基础史料巨著。”——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在序言中写道。  本套图书第一次将中国古代至民国期间数千年的中国舞蹈史料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搜检、整理、汇总。书中汇集了大量二十五史中本纪、列传中的舞蹈资料,仔细地梳理了二十五史中“乐志”“礼乐志”,对散见于部分类书、杂录、笔记、艺文辑录
期刊
《歌咏乡愁》是马友友与丝绸之路合奏团最新的音乐大碟。“乡愁”可能是整张专辑里最需要放大的一个理念了。何为“乡”,何为“愁”,其实一直是人类文明所寻觅的,古今中外围绕这一主题所创作的各类作品可谓多如牛毛,但无论人类如何苦苦追寻“乡愁”的解释,最终的结果总是不能让我们释怀。  《歌咏乡愁》里的十三首作品就是想用世界音乐的角度去再度探索。这些作品融合了世界各国的音乐元素与各种不同民族的乐器,录音过程中除
期刊
与“七”后作曲家杜咏相识,缘于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资助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意象·净土——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的前期筹备阶段。那天,项目的总策划王燮老师告诉我,有一位青年作曲家找她谈作品委约的事,问我要不要去见见他。恰好我最近正在关注青年音乐家的研究,于是欣然前往。  初次见面,没有聊闲,几句寒暄后,切入主题,我们交换了关于当下中国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