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可能与挑战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指政治权力之外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传统媒体阶段,公共领域受到政治以及商业力量的裹挟而式微。近年来,微博聚集了大量用户,成为多元话语的集散地,为重构公共领域带来了可能。但与此同时,微博用户较低的媒介素养,平台娱乐性、商业性的抬头等仍使公共领域的建构困难重重。本文以微博为例,在探讨其建构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同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其他文献
作为新兴的传播模式,时政微视频在政府和公众之间起到了沟通政治信息的桥梁作用。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人民日报三大主流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近年来针对重大题材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去中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自媒体层出不穷、种类繁多。与此同时,美食制作类节目也越来越多且风格多样。李子柒在美食视频博主中脱颖而出,其发布的视频
《八佰》这部电影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2020年8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该影片首轮点映的票房就突破了千万,点映期间总票房超过1.8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点映票房的纪录,一时间引发
从口语传播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下半场时代,社会化媒体赋予"受众"信息处理权利的同时却并没有对所授权利进行有效的管制,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媒介素养表现出更加
新媒体时代下,社交媒体成为媒介接触的第一选择,社交媒体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是一种显化的力量。"Me t oo运动"从国外传播到国内,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动员。在这场社会动员中
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使人际传播可以突破传统的地缘社交,向基于弱连接关系的网络虚拟空间位移。本文认为,基于弱关系连接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受到信息内容显著性
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受众通过构建群体内部社会认同,将自身与社会相互关联起来,从而实现社会认同。这一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情感社会化特征。本文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出
新媒体通过数据挖掘的信息推送方式过度追求流量,带来新闻的人文价值缺失、受众分化严重的现实问题,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公众的知情权。在社会契约论的视域下,应通过理念与制度
大众传播时代,受制于国外传播渠道的封锁,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新媒体环境下,以Tik Tok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短视频社交平台成功"出海",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