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全面分析了“跨界”教学工厂的内涵、特征、内容和意义,以期在新的条件下,为我国高职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界”教学工厂;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交叉化、综合化的趋势,原有的按专业、工种划分形成的一人一岗、一岗一能的用人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据调查,现在80%的用人企业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即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好、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跨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通常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通晓两个或多个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对高职教育而言,复合型人才应以某一专业为主,熟练掌握技能。复合型人才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础厚实,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宽的知识面;二是技能交融,通过融合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技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跨界”教学工厂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跨界”教学工厂,能够较好地解决高职校企合作不紧密、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未达到企业要求等问题,能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跨界”教学工厂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经过多年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将工厂模式移入进学校教学,营造一个实际生产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工厂的生产活动,学到实际知识和实际技能。
分析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不是简单地在学校办一个校办工厂,或是在工厂开设一个培训班,而是在学校根据专业设立教学工厂,同时教学工厂服务于专业教学,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岗位职业多元化的融合,我们可以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基础上,赋予教学工厂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创建涉及交叉专业的教学工厂——“跨界”教学工厂。
二、“跨界”教学工厂的主要特征
1.学习过程融于工作过程之中。
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载体,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基于工厂的生产过程实施教学。
2.教学环境融于企业环境之中。
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同时给工厂规定了生产环境和教学场所的双重职能。
3.专业教学融于行业需求之中。
为学生提供某一行业的工作环境,通过一些专业应用领域(跨专业)的项目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掌握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具备符合本专业要求的职业综合能力。
三、创建“跨界”教学工厂的必备条件
构建“跨界”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是关键,“硬件”是条件,管理制度是保障。“跨界”教学工厂,应注重学习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与企业环境相融合,教学与行业需要相融合。
1.“软件”。
(1)基于专业应用领域设计课程体系。
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涉及的应用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形成复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岗位要求和专业应用领域为依据,以训练职业技能为主线,纳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础厚实、理论适用、技能实用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序化,强调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
(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实施教学。
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情境。参照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将每个项目的教学,演变为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设计、实施准备、项目实施和评估总结环节。具体到教学实施,应强调老师现场示范,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基于企业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
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载体,融入课程内容、技能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合理组织多个能力训练项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训练内容应相对独立,但又应有知识点的交叠,形成一个知识技能螺旋式递进的过程。另外,选用企业项目还应考虑教学的阶段特点,如一年级可选用功能单一、涉及知识窄的小型企业项目,二年级可选用多功能、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中小型企业项目,三年级可选用需要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中型企业项目或部分大型项目。
(4)基于企业评价机制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工厂中,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因此,考核评价不能仅以考试是否合格作为标准,而应将企业的考核制度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技能应用和协作沟通等素质。
2.“硬件”。
(1)基于企业构建真实的实训环境。
模拟企业真实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工厂学习的环境。首先,建设尽可能贴近企业生产的实训环境,如设置车间、部门,购置生产设备、软件等;其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如工作着装、打卡考勤和每日的工作情况检查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
(2)打造紧密联系企业、不断学习创新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而行业发展以经济、技术为导向,只有教师具有企业经历或企业项目经验,具备应对技术发展挑战的学习创新能力,教学工厂才能有发展的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动向,预测新的应用领域,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储备知识技能以及让教师到企业培训、参与企业项目、掌握最新技术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行业以及专业应用领域变化的需要。
3.管理制度。
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教学工厂模式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管理制度应涵盖影响教学工厂模式运行的主要因素,如设备管理维护、训练项目内容安排、企业联系等。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包括:工厂规章制度;绩效评定条例,通过单项/综合项目完成情况,每周(日)工作表现,来衡量其业绩;设备管理维护条例;项目实施安排方式;职业认证规定;考核评价,引入企业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
四、“跨界”教学工厂的意义
实施“跨界”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其具体意义在于:
1.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跨界”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有效的学习实践环境和过程。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企业项目训练,边学边练,逐步掌握职业技能。跨专业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专业应用领域问题,从而成为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有利于发挥校企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跨界”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模拟企业环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衔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员工培训、项目研发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活力,优先录用优秀人才。
3.有利于促进资源和人才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跨界”教学工厂淡化了专业界线,更强调专业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跨界”教学工厂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不同专业或学系间的合作交流,催生了更多综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强化了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
4.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跨界”教学工厂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直接反映了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行业变化和技术发展,根据市场动向,有意识地掌握最新技术,提高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跨界”教学工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师生提供了企业化的教与学平台,为校企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平台。学生从中掌握了职业技能,体验了企业文化;教师从中强化了专项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企业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和优秀人才,进而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l]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新源. 教学工厂建设的教学论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王增杰. 创办教学工厂对培养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8,(3).
[4]何兵.借鉴“教学工厂”模式丰富我国职业教育内涵[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3).
[5]杨泉良. 高职院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探
[J].职教论坛,2004,(33).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跨界”教学工厂;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交叉化、综合化的趋势,原有的按专业、工种划分形成的一人一岗、一岗一能的用人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据调查,现在80%的用人企业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即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好、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跨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通常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通晓两个或多个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对高职教育而言,复合型人才应以某一专业为主,熟练掌握技能。复合型人才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基础厚实,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宽的知识面;二是技能交融,通过融合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技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跨界”教学工厂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跨界”教学工厂,能够较好地解决高职校企合作不紧密、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未达到企业要求等问题,能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跨界”教学工厂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经过多年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将工厂模式移入进学校教学,营造一个实际生产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工厂的生产活动,学到实际知识和实际技能。
分析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不是简单地在学校办一个校办工厂,或是在工厂开设一个培训班,而是在学校根据专业设立教学工厂,同时教学工厂服务于专业教学,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岗位职业多元化的融合,我们可以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基础上,赋予教学工厂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创建涉及交叉专业的教学工厂——“跨界”教学工厂。
二、“跨界”教学工厂的主要特征
1.学习过程融于工作过程之中。
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载体,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基于工厂的生产过程实施教学。
2.教学环境融于企业环境之中。
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同时给工厂规定了生产环境和教学场所的双重职能。
3.专业教学融于行业需求之中。
为学生提供某一行业的工作环境,通过一些专业应用领域(跨专业)的项目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掌握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具备符合本专业要求的职业综合能力。
三、创建“跨界”教学工厂的必备条件
构建“跨界”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是关键,“硬件”是条件,管理制度是保障。“跨界”教学工厂,应注重学习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与企业环境相融合,教学与行业需要相融合。
1.“软件”。
(1)基于专业应用领域设计课程体系。
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涉及的应用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技术,形成复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岗位要求和专业应用领域为依据,以训练职业技能为主线,纳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础厚实、理论适用、技能实用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载体,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序化,强调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
(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实施教学。
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情境。参照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将每个项目的教学,演变为项目提出、项目分析、项目设计、实施准备、项目实施和评估总结环节。具体到教学实施,应强调老师现场示范,学生边学边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基于企业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
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载体,融入课程内容、技能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合理组织多个能力训练项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训练内容应相对独立,但又应有知识点的交叠,形成一个知识技能螺旋式递进的过程。另外,选用企业项目还应考虑教学的阶段特点,如一年级可选用功能单一、涉及知识窄的小型企业项目,二年级可选用多功能、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中小型企业项目,三年级可选用需要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中型企业项目或部分大型项目。
(4)基于企业评价机制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在教学工厂中,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因此,考核评价不能仅以考试是否合格作为标准,而应将企业的考核制度纳入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技能应用和协作沟通等素质。
2.“硬件”。
(1)基于企业构建真实的实训环境。
模拟企业真实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工厂学习的环境。首先,建设尽可能贴近企业生产的实训环境,如设置车间、部门,购置生产设备、软件等;其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如工作着装、打卡考勤和每日的工作情况检查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质。
(2)打造紧密联系企业、不断学习创新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而行业发展以经济、技术为导向,只有教师具有企业经历或企业项目经验,具备应对技术发展挑战的学习创新能力,教学工厂才能有发展的动力。学校可以通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动向,预测新的应用领域,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储备知识技能以及让教师到企业培训、参与企业项目、掌握最新技术等途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综合应用水平,以适应行业以及专业应用领域变化的需要。
3.管理制度。
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教学工厂模式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管理制度应涵盖影响教学工厂模式运行的主要因素,如设备管理维护、训练项目内容安排、企业联系等。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包括:工厂规章制度;绩效评定条例,通过单项/综合项目完成情况,每周(日)工作表现,来衡量其业绩;设备管理维护条例;项目实施安排方式;职业认证规定;考核评价,引入企业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
四、“跨界”教学工厂的意义
实施“跨界”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其具体意义在于:
1.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跨界”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有效的学习实践环境和过程。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企业项目训练,边学边练,逐步掌握职业技能。跨专业的知识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能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专业应用领域问题,从而成为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有利于发挥校企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跨界”教学工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模拟企业环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衔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员工培训、项目研发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活力,优先录用优秀人才。
3.有利于促进资源和人才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跨界”教学工厂淡化了专业界线,更强调专业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跨界”教学工厂提供了一个合作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不同专业或学系间的合作交流,催生了更多综合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强化了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
4.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进取,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跨界”教学工厂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直接反映了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将促使教师更加关注行业变化和技术发展,根据市场动向,有意识地掌握最新技术,提高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跨界”教学工厂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师生提供了企业化的教与学平台,为校企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平台。学生从中掌握了职业技能,体验了企业文化;教师从中强化了专项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企业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和优秀人才,进而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赢。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l]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新源. 教学工厂建设的教学论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王增杰. 创办教学工厂对培养数控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8,(3).
[4]何兵.借鉴“教学工厂”模式丰富我国职业教育内涵[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3).
[5]杨泉良. 高职院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探
[J].职教论坛,2004,(33).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