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速滑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强项,为了更好的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我们都付出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原则和相应的一些训练手段。
关键词 少年速滑运动员 身体素质训练 训练原则手段
“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是少年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速滑运动员应尽量采用那些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练习,从而提高各个系统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得到增强,改善机体的协调能力,使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灵活性,力量得到提高,为攀登世界顶峰打下雄厚的素质基础。
一、耐久力训练
有氧耐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是运动员长时间持续作功的能力体现。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小年龄的运动员中安排发展耐久力的训练和一般性耐久力的训练是发展专门性耐久力训练的基础,在少年速滑运动员最初阶段的训练中,发展耐久力训练应采用低强度和中等强度为宜,要避免过强、过急的刺激。行之有效的耐久力训练手段是各种形式的野跑、长时间游戏形式的走跑交替、快速竞走等,这些练习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能力。
二、速度训练
少年速滑运动员过分地进行专门性动作练习,会影响动作速度的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轻松自如感也会降低。发展动作速度最好的训练手段是30米-80米的快速反复跑。因为它是人体最习惯而自然的动作形式。在最初教学训练阶段中,应尽量采用各种形式的跑的练习。
各种活动性游戏和运动游戏也是发展动作速度的训练手段。少年速滑运动员做各种跳跃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动作速度。但在采用跳跃练习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并强调动作的规范化。
所有旨在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均应安排在课的前中部进行。因为这个时间运动员还没疲劳,神经肌肉的反应好,运动员的心理情绪高,进行速度性练习效果好。
三、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
速滑运动员的柔韧性取决于各关节的形状,脊柱的灵活性,韧带、肌腱和肌肉的弹性,以及肌肉的张力。大幅度完成动作的先决条件,是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肌肉的长度。如果运动员的对抗肌比较僵硬,拉伸性能差,将会限制动作幅度。对抗肌拉伸的能力越好,它们对动作的阻力就越小,也就越容易大幅度完成。良好的柔韧性有助于使运动员具有轻松自如和协调的特点。柔韧性好的运动员滑跑时动作适宜,而且给人以轻松省力的感觉。
少年速滑运动员采用专门性伸展练习来提高柔韧性,是加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各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明星的专项特点,并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幅度有关,加强下肢柔韧性,特别是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十分重要。
拉长肌肉的柔韧性练习,原则上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为课的主要部分做准备。有时也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结束后再做这些练习。柔韧性练习的训练量不宜太大,完成动作的时间可以短些,少年速滑运动员多次进行踝关节灵活性练习,需要加力拉长脚掌,这对少年的脚弓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配合专门的柔韧性练习,需要意识地安排些前脚掌挑和脚尖走的练习。
柔韧性和协调性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少年男女在10—12岁时,被认为是发展协调性的良好时期最理想的教学手段是活动性游戏和运动游戏。在全面身体训练中,进行各种徒手体操和专门性动作练习时,要重现手臂动作与下肢动作的密切配合,学会运用腰腹的力量,从小培养全身动作协调配合的良好习惯,是尽快学会和掌握滑冰基本技术,尤其是学会利用体重蹬冰,掌握合理的臀部动作的先决条件。在少年的速滑训练中,经常采用单双摆臂的专门性练习和模仿练习,是提高专门协调的有效手段。
四、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人们重现起来,在少年速滑运动员中也要系统地进行力量训练。但要精选训练手段和方法,要结合少年的年龄特点。人体肌肉系统中,不同肌肉的旺盛发育期有所不同。开始进行力量训练的适宜年龄,少女11—13岁,少男为13—15岁。力量素质增长较快的年龄女为14—15岁,男为16—17岁,进入青年期17—20岁,力量素质的提高才能接近成人水平。
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都得到均衡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最初几年应进行一般性力量训练,因其具有自然发展力量的特点,并应着重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和有益于提高力量素质的活动游戏。在少年中进行力量训练应是有氧性质的中等强度最好,少年运动器官的发育落后于心血管呼吸机能的发育,如果进行大量的力量训练,可能会造成运动器官的损伤,随着少年健康状况的增强,力量素质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一般性力量练习的比重会逐步减少,稳步地增加带有专门性特点的力量练习比重。要坚决避免那种为出成绩而进行类似成人的力量训练,这将损害有天才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使其拔苗助长,丧失了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曼.浅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J].教育科学.2009.10.
[2] 赵晓敬,张晶铭.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J].大众科技.2008.6.
摘 要 速滑运动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强项,为了更好的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我们都付出很大的努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训练原则和相应的一些训练手段。
关键词 少年速滑运动员 身体素质训练 训练原则手段
“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是少年训练的基本原则。少年速滑运动员应尽量采用那些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练习,从而提高各个系统器官的工作能力,使参与运动的肌肉得到增强,改善机体的协调能力,使耐力、速度、柔韧性和灵活性,力量得到提高,为攀登世界顶峰打下雄厚的素质基础。
一、耐久力训练
有氧耐力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是运动员长时间持续作功的能力体现。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小年龄的运动员中安排发展耐久力的训练和一般性耐久力的训练是发展专门性耐久力训练的基础,在少年速滑运动员最初阶段的训练中,发展耐久力训练应采用低强度和中等强度为宜,要避免过强、过急的刺激。行之有效的耐久力训练手段是各种形式的野跑、长时间游戏形式的走跑交替、快速竞走等,这些练习能最大程度地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能力。
二、速度训练
少年速滑运动员过分地进行专门性动作练习,会影响动作速度的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轻松自如感也会降低。发展动作速度最好的训练手段是30米-80米的快速反复跑。因为它是人体最习惯而自然的动作形式。在最初教学训练阶段中,应尽量采用各种形式的跑的练习。
各种活动性游戏和运动游戏也是发展动作速度的训练手段。少年速滑运动员做各种跳跃练习也有助于提高动作速度。但在采用跳跃练习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并强调动作的规范化。
所有旨在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均应安排在课的前中部进行。因为这个时间运动员还没疲劳,神经肌肉的反应好,运动员的心理情绪高,进行速度性练习效果好。
三、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
速滑运动员的柔韧性取决于各关节的形状,脊柱的灵活性,韧带、肌腱和肌肉的弹性,以及肌肉的张力。大幅度完成动作的先决条件,是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肌肉的长度。如果运动员的对抗肌比较僵硬,拉伸性能差,将会限制动作幅度。对抗肌拉伸的能力越好,它们对动作的阻力就越小,也就越容易大幅度完成。良好的柔韧性有助于使运动员具有轻松自如和协调的特点。柔韧性好的运动员滑跑时动作适宜,而且给人以轻松省力的感觉。
少年速滑运动员采用专门性伸展练习来提高柔韧性,是加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各关节的灵活性具有明星的专项特点,并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幅度有关,加强下肢柔韧性,特别是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十分重要。
拉长肌肉的柔韧性练习,原则上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为课的主要部分做准备。有时也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结束后再做这些练习。柔韧性练习的训练量不宜太大,完成动作的时间可以短些,少年速滑运动员多次进行踝关节灵活性练习,需要加力拉长脚掌,这对少年的脚弓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配合专门的柔韧性练习,需要意识地安排些前脚掌挑和脚尖走的练习。
柔韧性和协调性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少年男女在10—12岁时,被认为是发展协调性的良好时期最理想的教学手段是活动性游戏和运动游戏。在全面身体训练中,进行各种徒手体操和专门性动作练习时,要重现手臂动作与下肢动作的密切配合,学会运用腰腹的力量,从小培养全身动作协调配合的良好习惯,是尽快学会和掌握滑冰基本技术,尤其是学会利用体重蹬冰,掌握合理的臀部动作的先决条件。在少年的速滑训练中,经常采用单双摆臂的专门性练习和模仿练习,是提高专门协调的有效手段。
四、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人们重现起来,在少年速滑运动员中也要系统地进行力量训练。但要精选训练手段和方法,要结合少年的年龄特点。人体肌肉系统中,不同肌肉的旺盛发育期有所不同。开始进行力量训练的适宜年龄,少女11—13岁,少男为13—15岁。力量素质增长较快的年龄女为14—15岁,男为16—17岁,进入青年期17—20岁,力量素质的提高才能接近成人水平。
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群都得到均衡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开始训练的最初几年应进行一般性力量训练,因其具有自然发展力量的特点,并应着重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和有益于提高力量素质的活动游戏。在少年中进行力量训练应是有氧性质的中等强度最好,少年运动器官的发育落后于心血管呼吸机能的发育,如果进行大量的力量训练,可能会造成运动器官的损伤,随着少年健康状况的增强,力量素质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一般性力量练习的比重会逐步减少,稳步地增加带有专门性特点的力量练习比重。要坚决避免那种为出成绩而进行类似成人的力量训练,这将损害有天才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使其拔苗助长,丧失了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曼.浅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J].教育科学.2009.10.
[2] 赵晓敬,张晶铭.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J].大众科技.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