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中国书法家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来没有一个名字像庞中华那样,在中国硬笔书法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人尽皆知。
  他的字帖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代中国中小学生习字的课本,他的硬笔书法讲座曾掀起中国硬笔书法热潮。庞中华这三个字,和那张印在各种字帖封面意气风发的庞中华一样,总闪耀着一个“光环”。
  然而,在采访时,我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庞中华——这位趿着拖鞋、穿着随意的书法家,并没有为我们的到来做太多准备,只说,我们简简单单,喝喝茶、随意聊聊天就好。就这样,庞中华三十年的书法人生在这初冬下午的时光中展开了。
  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2011年11月18日,庞中华应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发表演讲,推广并教授中国书法艺术。在演讲中,他向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听众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示了甲骨文、秦代小篆以及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精品,并现场用手风琴演奏介绍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之后,庞中华又受邀到耶鲁、哈佛等美国知名学府推广中国书法文化。
  令庞中华想不到的是,讲座之后,美国竟然掀起了一股“中国书法旋风”:他所演讲的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今年3月底,联合国总部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到联合国开办书法班,为联合国官员及工作人员教授汉字。
  联合国总部大楼屹立在纽约的东河侧畔,是各国首脑开会议事的地方,庞中华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国际讲台上,近距离地用横、竖、撇、捺让联合国官员及工作人员了解中国的文化。
  然而,事情并不像看起来这样美好。庞中华的学员虽然只有20多个,但却来自十多个国家,基本上都不会说中文。“一个完全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去教一群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学习中国的传统书法,实在是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庞中华苦笑。
  对于做事认真负责的庞中华来说,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简捷的方法,把这群不懂中文的外国学员引领到书法的坦途呢?庞中华苦苦思忖。
  结果是,庞中华又一次打破了常规。除了准备教案,当天,他还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上面登载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亲笔用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贺词:祝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华人,新年快乐!
  “潘基文的实践证明‘书法传播大爱’这句话不是无中生有的。书法传播大爱,也传递了中国人的友好。”庞中华向学员们解释说,从潘基文的贺词中,他读懂了三点:首先,潘基文热爱中国文化,练习过书法;其次,潘基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他选择了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第三,潘基文懂得花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仅仅用了笔和纸,却摸到了十多亿中国人的心。
  庞中华的开场白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和笑声。但庞中华说,自始至终,他都充满着危机感。他知道,如果没有好的呈现方式,即使讲完课效果也是白费,而且,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切只能自己动手。
  庞中华备课认真而又特殊,他决定先教学员用粗头记号笔练习基本功,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这种粗头笔写出的字近似毛笔字风格,以后会比较容易地过渡到毛笔的书写。”庞中华告诉记者。
  为了让外国人有兴趣、有成就感,庞中华对教学细节做了改进。在中国教点画,顺序是:点、横、竖、撇、捺。在联合国,庞中华则改作:横、竖、点、撇、捺。因为学会一个横,举一反三就可以写一、二、三,再学一个竖,就可以组合成:十、工、土、上、王、丰等多个字。庞中华像激励孩子一样激励学员说:瞧,你多棒啊,刚学会两个笔画,就组成这么多字了,写字多好玩呀!加上中国的汉字结构多是左右对称的,稍加指点,学员就会写了,兴趣也跟上来了。
  更能吸引学员兴趣的是,庞中华在书写每一个点画时,都用音乐来伴奏。他用左手演奏手风琴,右手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书写各种点画线条,将书法中的每一根线条,都用音乐的符号来解释。让学员心畅神驰,愉快地学会书写。除此以外,他还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听众而选择曲子,把快乐和中华书法一起传播给了世界。
  书法与音乐的结合,使学员们的热情不断升温,庞中华的激情也被点燃,说到高兴的地方,他开始采用“肢体语言”。写一竖画,他就做立正姿势,再大喊一声“立正”,告诉学员,竖画要像立正一样直立。就这样,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和友情,学员们的进步非常快,庞中华虽然大汗淋漓,心中却有说不出的快慰。
  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庞中华以他的责任心和令人称赞的表现,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传奇。然而,在庞中华眼中,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社会,远远不是几场热情的演讲能做到的。他说,一个人办书法班,力薄身单,希望能有更多年轻朋友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一步步、一点点的做。让书法、汉字逐步进入外国人的课堂。
  台下十年功
  不是书法科班出身,也不存在什么特别的秘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曾经的地质勘探队员走向联合国的讲坛?与其说他的今日有几分是天时与贵人相助,不如说是因为其自身的善学、勤学。
  忆起往事,67岁的庞中华满是感慨:“我从未受过书法的熏陶和洗礼,既无家承,也没有师教,在我二十岁之前,基本没临写过一本字帖。30年来,每当我出席各种书法活动,登上讲台或电视屏幕,心里总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怀,一面是兴奋激动,一面是自怜自叹:这莫非是一场误会,把我推上书法舞台的聚光灯下。”
  学生时代的庞中华曾梦想做个诗人,18岁时,他曾在《重庆日报》发表诗歌作品。“那是一个极左的年代,当诗人的愿望受到批判。有前辈告诉我,写诗会犯路线错误,弄不好一生都完了。于是我选择学习写字,因为写字不涉及意识形态,没有当诗人那么危险。”庞中华回忆道。
  从此,庞中华走上了书法之路。“文革”十年,庞中华作为地质勘探队的一员在深山中度过,但他的行装里,总少不了书本和笔,还有一部当年重庆生产的“长江”牌手风琴。他想尽办法,从朋友和同事们那里借来各种各样的书,读后再用钢笔将书中精辟的思想、名言和警句摘抄在小本里,一本又一本。读书、临帖、拉琴,地质勘探工作之余,这些庞中华所谓的“小事”陪伴他度过了青年时代许多孤寂的日子,同时也成为庞中华早期的硬笔书法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8年,庞中华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小书《谈谈学写钢笔字》。满怀热情的庞中华把一腔心血写成的书稿寄给上海、北京等地的出版社,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除了退稿信,庞中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退稿信上写着:庞中华同志,来稿收到,经研究不拟采用,请自行处理。”庞中华感慨道,信上只有‘庞中华’3个字是手写填上去的,“铅印的退稿信像铅一样沉重、像铅一样冰冷,深深冷落了我这颗火热的心。在那个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年代,没有人会去关注一个深山地质队员那微弱的呼唤。”
  毕竟,是金子总会闪光。1980年7月,在文化界前辈江丰、文怀沙的关怀与提携下,坐了十二年“冷板凳”的庞中华终于出版了《谈谈学写钢笔字》。不到两个月,20万册销售一空,出版社印了一版接一版,仍然供不
  应求。
  硬笔书法字帖风靡全国,慕名请庞中华演讲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地质队出来的人要在大学里演讲,庞中华感到非常紧张。但聪明的他想到了自己的手风琴——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风琴居然派上了用场!就这样,庞中华把他的书法和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后来红遍全国的“快乐教学法”。庞中华的教育生涯也从河南大学的第一场演讲起拉开了帷幕。
  同时,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到庞中华手中,有提问题质疑、商讨的,有鼓励、赞扬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的关注,庞中华既兴奋又惶恐,并意识到自己必须重新充电。“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刚走出森林里的黑猩猩,突然抱着一面镜子,看见自己的面容惊慌可笑。”他告诫自己,“我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地质队员,只有不断努力,否则将很快被时代遗弃。于是,他开始读书法史、美学、哲学、人才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并着手给国内报刊写稿,宣传硬笔书法。
  1985年4月,庞中华辞去地质队的工作,专心做书法教育工作。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他编写系统的教材,到全国各地面授,参加各省的硬笔书法活动,并开始编写各种版本的学生字帖、青年字帖、老年字帖、幼儿字帖,甚至一些地区、省市的专用习字课本、海外华文习字课本、写字模具等等。据统计,到2010年已出版418种。
  “80年代,有人劝我去做期货、房地产。这事情我一点都不熟悉,我觉得我做不来,”庞中华自嘲“不识时务”,他对记者说,“我只做自己的小事情,做我熟悉的事情。”
  日复一日,几十年过去了。据非正式统计,庞氏字帖正规以及盗印的出版总量仅次于毛主席语录,是新中国印刷史上排名第二的出版物。
  庞中华仍然在自己的田地里默默耕耘。做他所谓的“小事情”——读书、写字、抄笔记、拉手风琴。虽是小事,庞中华却做得认真,做得自得其乐。他说,就是这些简单的小事,让他能够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即便是如此忙碌的今日,只要他坐在书桌前,心必定会沉下来。他感激在深山中的那段日子,那是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也是他一生最值得铭记的时光。
  “其实,我就像一个乡下老农民,经营那一亩三分地。在那里耕耘,播种,默默地观察与试验,改造自己的思路与方法。起初,我认为那里是一片沙漠;后来才发现,那里有一片待开发的沃土。”庞中华笑着对记者说。
  平凡生活见真情
  什么样的方法是庞中华式的?恐怕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庞中华从不循规蹈矩,不断有新的点子涌现。
  这也许得益于鲁迅先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庞中华是一个彻底的“鲁迅迷”。像鲁迅先生一样,庞中华喜欢走自己的路。他说,模仿是学习书法的途径,但一味模仿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如果你只知道模仿颜真卿、欧阳洵,就算临摹的惟妙惟肖,顶多也只能算个临摹高手,永远也不能成为优秀的书法家。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独创性。
  对于庞中华来说,读书最深的感悟是不当模仿者,庞中华说:“我如果没有成为书法家,就算是个做大饼的,我也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大饼。约束少,反而更好成长,只要群众喜欢,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有什么不可呢。”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书写汉字的方式和态度已然发生了改变,但年过花甲的庞中华依然执著于他的硬笔书法事业,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
  闲来,庞中常以打油诗与朋友往来,表现出他和友人之间淋漓畅快的友情。其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三十年前临庞贴,手上老茧硬如铁,枯枝当笔沙上练,至今想起心中热。庞中华一看,乐了,打趣回复道:笑说莫言红高粱,中华聊发少年狂。明朝我开拖拉机,高密城郊耕农场。播得高梁红万顷,定教莫言笔头忙。
  “那是一个‘大老农民’,他不爱说话,但是对人非常好。”提到莫言,庞中华笑得更灿烂了。(庞中华向记者透露,最近,他们准备合作,将莫言写的《小说九段》写成钢笔字贴。)
  手风琴依然是庞中华的伙伴。庞中华告诉记者,最近他参加了前副总理李岚清组织的“三高”爱乐之友交响乐团,并在北戴河、无锡两地进行了两次集训汇报演出。“我们这个‘三高’可不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啊。”庞中华笑着说。
  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后的平静,睿智的庞中华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很欣赏美国人做事的风格,直接,而且有效率。我想,人生应当有更多的体验、激情和创造性,对待新事物应该有好奇心,不要墨守陈规。年轻人就是要上天入地,像孙悟空那样,体验新的事物、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还有,要做比生命更长久的事情。”庞中华笑着对记者说。
  直到现在,庞中华依然不常使用电脑和手机。他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琐碎打扰,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追求热闹是我少年时代的事啦!那时候重庆最高的楼是九层,人们没见过这么高的楼,都凑着看,我也想上去看看,这九层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呢,我喜欢安静,我觉得与朋友在房间聊聊天,清茶一杯,像现在这样,就很好。”
  几十年书法人生,庞中华最感谢自己的夫人。他说,“歌词里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到了我们家,是三七开的啦!整理书稿、回复邮件、安排活动,都是昌芝在帮我,所以,七分是昌芝,那三分才是我的。”
  不论是当年那个爱写诗、充满激情的庞中华,还是在深山中看书、写字,度过静静时光的庞中华,是演讲时热情满怀、富有感染力的庞中华,抑或如今吟诵着“老夫聊发少年狂,中华犹似小儿郎”的庞中华,不曾改变的,是他对人生的认真,对心底某种信仰的坚持——“我们既然来到人间,面对熙熙攘攘的世界,就做点简单事,说说简单的话,过个简单的生活吧!”
其他文献
无论是由于环境原因、过度旅游、地区冲突或是众多其他因素,不可否认,世界上许多古代的和珍贵的景点遗址正濒临消失。世界遗产中心每年都要发布一份濒危景点名单,一般会有25处到35处景点入选,该中心副主任基绍尔·劳表示:“当地政府确实需要采取正确的行动予以保护。”今年十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在俄罗斯召开会议,列出十大濒危旅游景点,其中不乏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而中国西藏、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以及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园等,
期刊
2014年3月26~28日,第六届北京国际生物质能源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随着化石资源迅速消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把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低温冷害是楚雄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干旱.从低温冷害形成的原因、含意和类型,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分布作了详实的统计和分析,解析了低温冷害对楚
长效肥料具有肥效期长、肥料利用率高、提高产量等优点。同时,长效肥料用于基施可免去追肥工序,省工省力,增加效益。本文通过玉米施用长效肥料,探索对玉米的增产效果。试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