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美女嫁中国郎变胖大妈?

来源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天一条“河南小伙娶乌克兰美女”的新闻火遍网络。语言不通?没关系,有翻译软件嘛!跨国婚姻?也没关系,两个月就把证领了!看到这位23岁乌克兰美女模特金发飘飘、身材高挑,不少男同志们内心已经蠢蠢欲动,开始百度“如何才能娶到一名乌克兰美女”了。
  其实中国小伙娶乌克兰美女这类新闻已经不新鲜了。外事儿印象中媒体报道过好几起了。乌克兰号称是“美女成灾”,世界知名旅游杂志《游客文摘》曾评选全球十大“美女之都”,乌克兰首都基辅高居榜首。乌克兰政坛就出过不少美女。比如前总理季莫申科,克里米亚检察长纳塔莉娅(克里米亚现已并入俄罗斯),敖德萨州海关关长尤莉娅。
  乌克兰到底为啥盛产美女呢?
  首先是乌克兰的气候环境非常养人。
  乌克兰地处北纬44至52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乌克兰一年中天冷的时间比较长,天热的时间比较短,太阳直射的时间少,所有多数女孩子的皮肤都非常白皙。俗话说说“一白遮百丑”,乌克兰妹子至少在皮肤上就占了先天的优势。
  “多民族混血”则是乌克兰多美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乌克兰先后被蒙古等国家殖民,各民族都在乌克兰留下了印记。以民族构成为例,乌克兰全国有多达130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人占77%,俄罗斯人占20%,剩下的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鞑靼人、摩尔多瓦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德意志人、保加利亚人等。各民族间通婚现象非常多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众多的混血美女。
  此外从人种上来说,乌克兰人属欧罗巴人种东欧类型,比西欧类型的高鼻深目更加柔和,又比亚洲人的扁平五官更加立体。简单说,金发碧眼高鼻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多种基因的交流,让乌克兰人的遗传基因更加复杂多元,长得漂亮的概率更高。而与乌克兰接壤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也都因为同样的原因盛产美女。
  不过让人担心的是,在大部分人的感受中,东欧女性年轻时身材窈窕,一旦上了年纪就有“横向发展”的趋势,美少女变胖大妈的概率非常高。以一个黑俄罗斯的笑话为例:婚前,“我的伊莲娜,你就是我生命中的阳光”;婚后,“亲爱的让一下,你挡着光了”。
  而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民族,身体内含有天然的“变胖属性”。此外,乌克兰全年温度较低,饮食方面偏爱高热量的食物,又有了后天变胖的土壤。
  201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和评估研究所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了全球188个国家的趋势数据,发现全球肥胖和超重总人口已经达到21亿人,其中肥胖人口6.41亿。
  国际上通常将BMI指数作为衡量一般人胖瘦的参考指标,即体重和身高的二次方。一般BMI指数≥25并且<30,就被认为是超重;≥30则被定义为肥胖。研究人员发现,从1980年到2013年,成年男性和女性超重或肥胖的比率均有所增加,其中男性从29%增长为37%,女性从30%增长为38%。
  具体到各国家和地区,乌克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肥胖率并非最高,美国、中东、北非及太平洋岛国明显要更高。
  所以說在乌克兰,美女变胖大妈的概率并不比其他国家高。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全世界都在变胖,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大,胖子总数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了。
  既然娶谁都没法保证以后不会变胖,那又何必纠结她来自哪个国家呢?毕竟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月半月半。
  (摘自《新京报》)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方法分析比较了军曹鱼鱼头、鱼皮、内脏的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酶解蛋白粉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军曹鱼鱼头、鱼皮、内脏的粗鱼油和精制鱼油脂肪酸组成主要由C14~C22的17
研究了豆豉天然制曲过程的微生物和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微生物及理化指标间的联系,并结合传统豆豉制作过程依靠感官确定豉曲成熟的方法,表征了豉曲成熟的微生物及理化
明朝时期,大多数皇帝都信奉道教,因此,当时的北京城有不少皇家道观,比如:灵济宫、显灵宫、朝天宫以及大高玄殿等。在随后的数百年历史中,除了大高玄殿还健在,其他道观渐渐衍化成一条条胡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大光明殿与光明胡同  嘉靖皇帝是明朝时修建皇家古建最多的皇帝。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的三大殿失火,嘉靖皇帝重新修建三大殿。大高玄殿是专门为嘉靖做醮供的地方。它位于故宫外西北方,景山的
鲁迅的诗常有杂文味道,或“幽”名流之“默”,或讽刺时事,用郭沫若的话来说,亦是“每臻绝唱”的。让我们以他的《教授杂咏》四首为例,看看鲁迅先生的毒舌功底。    (一)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这首诗是讽刺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的。钱玄同早年(“五四”前后)曾积极倡导文学革命,自号“疑古玄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一定杰出的贡献。后来则成为一个“躲在书斋、潜心学术”的
一  搬家前,我和先生在家收拾房间。我打开一个塑料盒,只见里面装着一些圆滚滚的小石头。这些石头还是几年前我从内蒙古带回来的。那时,我被单位外派到内蒙古工作,每逢周末闲下来的时候,我常走出矿区,到不远处一片荒芜的河滩上散心。河滩上全是白花花的鹅卵石,一眼望不到边。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我喜欢挑拣一些有特点的小石头,慢慢地,就积攒了满满一盒。  后来,外派工作结束,这盒小石头随我回到家乡。初时,我很珍视
这是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真实故事,很多年之后我仍然会记起那个男孩子和那张充满温情的纸条,犹如那年冬天飘落的雪,片片洁白,温暖整个大地。  大二那年的冬天,寒流来得特别早。刚立冬气温就遭遇三连降,我的心情也跟气温一样降到了冰点以下。异地恋两年的男朋友选择和我分手。两年,七百三十天的思念,每天无数的电话短信,寒夜里戴着帽子围巾手套跑到阳台上接电话,只是为了听到他的声音和那个年纪自以为的甜蜜。  年少时最
北魏首创“存留养亲”制度  在古代,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没有养老保险等“五险一金”,许多底层官员没有退休工资,家庭养老的严峻性远远超过现代。  早在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该制度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更有甚
最近,朋友向我推荐清人林苏门的《邗江三百吟》,翻阅之下,发现这组作品涉及彼时生活中的风俗、服饰、器物诸方面,记录下的种种现象虽属细节却颇有趣。  其中如《大带钩》一首,作者注云:“带钩有白玉、古铜之殊,近俗以大者相尚。”其詩则道是:“纷披印绶挂朱衣,钩处全凭带一围。玉判旧新真亦赝,铜夸秦汉是耶非?只于分寸争长短,不为腰肢斗瘦肥。最是宫袍初著日,有余垂处更赠辉。”《邗江三百吟》所反映的是嘉庆年间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