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更适合新课改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69-0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课书生物》的教材设计,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即发挥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更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实施和运用,期望达到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灵活多样地创设相应的实际情境,营造出自然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人类的遗传病时,学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印象深刻,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定一个家族的一对夫妇,男性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和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女性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患者,这对夫妇共生育了5个子女,3男2女,每个子女都结婚生有后代,请同学们用家系图表示这个家庭三代中的所有成员,注明每个成员的表现型和可能的基因型,先让同学们自己做,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这样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各种遗传病的症状表现及遗传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用专门记忆,就会将知识点理解得很到位,记得很准确、很牢固。
二、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会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每节课的前10~15分钟时间,教师设计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深浅,教师提出的自学题目由易到难,既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从自学中找到自信,又能让程度优的学生开发智力,达到使学生都愿意自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摸清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教导学中”解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品味、分析、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生物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养蚕业上,多希望雄蚕多于雌蚕,因为雄蚕食桑量少,吐丝较早,蚕层率高,出丝率比雌蚕高20~30%,而且生丝质量好,所以在蚕丝界喜欢专养雄蚕,家蚕的性别遗传机制是ZW型,ZZ为雄蚕,ZW为雌蚕,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或异位)可培育成性别的自动鉴别品质,根据可识别的性状达到准确鉴别雄蚕的目的。
四、课堂上精讲多练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讲,也就是少讲,把重点难点讲清楚,就题论题,针对某个知识点精讲。讲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记、去做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更多的东西。
五、做好课堂提问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点。高效率的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和情境,提出具体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所提问题要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促进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把握“趣”、“精”、“巧”三个字。“趣”是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发地探索知识。“精”是指问题在“少”不在“多”。“巧”应体现在提问题的角度、提问题的方式和提问题的对象。例如在讲《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将教学内容转化成课堂提问的几个问题:①家系中红绿色盲的遗传者的性别是什么?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是什么?③总结伴X隐性遗传与显性遗传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互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紧抓教材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例如,《遗传因子的发现》这章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的线索编写的,教师可以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八年的研究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两大定律。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新的试验方法,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还要教导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要立足于课本的重点、难点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课堂的智慧生成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因势利导,灵活地调整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使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益锋.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2.
[2]方绍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科研,2008.
[3]张丹颖.08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诗词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拾贝
[4]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J].学科教研教苑,2003,(6).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索;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69-0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课书生物》的教材设计,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即发挥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更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实施和运用,期望达到较高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灵活多样地创设相应的实际情境,营造出自然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人类的遗传病时,学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为了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印象深刻,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定一个家族的一对夫妇,男性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和一种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女性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患者,这对夫妇共生育了5个子女,3男2女,每个子女都结婚生有后代,请同学们用家系图表示这个家庭三代中的所有成员,注明每个成员的表现型和可能的基因型,先让同学们自己做,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这样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各种遗传病的症状表现及遗传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用专门记忆,就会将知识点理解得很到位,记得很准确、很牢固。
二、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会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每节课的前10~15分钟时间,教师设计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深浅,教师提出的自学题目由易到难,既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从自学中找到自信,又能让程度优的学生开发智力,达到使学生都愿意自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摸清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教导学中”解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品味、分析、思考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生物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养蚕业上,多希望雄蚕多于雌蚕,因为雄蚕食桑量少,吐丝较早,蚕层率高,出丝率比雌蚕高20~30%,而且生丝质量好,所以在蚕丝界喜欢专养雄蚕,家蚕的性别遗传机制是ZW型,ZZ为雄蚕,ZW为雌蚕,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或异位)可培育成性别的自动鉴别品质,根据可识别的性状达到准确鉴别雄蚕的目的。
四、课堂上精讲多练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讲,也就是少讲,把重点难点讲清楚,就题论题,针对某个知识点精讲。讲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记、去做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更多的东西。
五、做好课堂提问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点。高效率的课堂提问应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和情境,提出具体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所提问题要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促进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把握“趣”、“精”、“巧”三个字。“趣”是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发地探索知识。“精”是指问题在“少”不在“多”。“巧”应体现在提问题的角度、提问题的方式和提问题的对象。例如在讲《伴性遗传》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将教学内容转化成课堂提问的几个问题:①家系中红绿色盲的遗传者的性别是什么?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是什么?③总结伴X隐性遗传与显性遗传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互融合,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要紧抓教材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例如,《遗传因子的发现》这章内容是按科学发展史的线索编写的,教师可以以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八年的研究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两大定律。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新的试验方法,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还要教导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要立足于课本的重点、难点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课堂的智慧生成的引领者和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因势利导,灵活地调整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使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益锋.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2.
[2]方绍斌.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科研,2008.
[3]张丹颖.08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诗词成语中的生物学知识拾贝
[4]李良.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J].学科教研教苑,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