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检验实训课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10例大专学生,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给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经一学期教学后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结果 观察组综合技能、期中、期末及总成绩,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检验实训课程,可提高学生总体成绩、综合职业素养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为导向;检验;实训课
医学检验是医学类高职院校重要专业,是留取人体体液、血液进行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检验,为治疗、诊断疾病和评定健康程度提供信息的一门学科。医学检验是现代临床医学与实验室技术的结合体,是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系统化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对临床检验方法、结果、意义的分析评价能力,具备对常用检验仪器的保养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以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尤为重要[1]。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重视实训内容的工作过程化,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逐渐实现学校与就业单位的无缝连接,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能力、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2]。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检验实训课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19级医学检验专业110例大专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在20~22岁,平均(21.02±0.52)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在21~22岁,平均(21.50±0.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均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自愿参加实训课培训。
排除标准:不属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入组时成绩相差较大,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先后顺序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的过程进行讲解,理论课程由各科教师讲解,实践课程由实践课老师讲解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及临床意义,随后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具体步骤予以实验操作,并且完成实验报告,该组学生接受一学期传统教学。
观察组给予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1)课程内容设计:由教师制定教学内容,以检验科室具体工作项目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实践步骤内容重新组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模块教学,将检验工作任务转化成与之相似的学习情境及任务实施教学。(2)教学实施方法:将全部学生分成每小组3~4例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验课前老师根据实验申请单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小组方式讨论学习,完成课前工作任务报告书。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前制作好报告书,根据学生们完成情况加以点评和指导,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正确实验操作流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严格监督,及时纠正错误、不规范操作步骤。(3)课程实施后效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医学检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指出在工作任务中的错误之处,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依据临床检验报告单进行分析各个项目所代表意义,并了解学生对检验项目相对应的临床疾病特征的掌握情况,该教学模式持续一学期。
1.4 观察指标
(1)考试成绩:期中成绩(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占30%),综合技能(实验操作过程、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记录及所得结果记录,占30%),期末成绩(闭卷形式考核,占40%)。(2)教学质量比较:由医院制定调查问卷,其中包含学生主动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每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教学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总成绩对比
观察组期中成绩、综合技能成绩、期末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质量对比
观察组主动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院校设立的重要且核心的医学技术类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任职于各级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中心,该专业是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向全面发展,掌握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先进仪器设备,可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工作,具备终身学习、认真谨慎的态度,具有科研发展潜力的实用型人才。对照组经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技术和理论知识联系相对不紧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相应工作岗位[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考核总成绩、教学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教育可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总体水平及综合职业素养。工作过程为导向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基准,强调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提高大专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该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课程与岗位一体化的方式,主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应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和课前准备任务报告书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工作过程为导向教育模式可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并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了学生们总体成绩[4]。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将教师讲授的被动学习方式转换成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将学生个体单独学习模式转变为团队合作学习和探究型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该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及在岗位上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5]。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根据教师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学习,此时教师从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专业实践、理论及教育理念,才可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协助学生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该教学模式还可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6]。
综上所述,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指导高职检验实训课程,可提高学生总体成绩、综合职业素养以及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文颖,金菲,倪芳,等.基于主题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251-252,256.
[2]万莉,张红,吴民泸,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7):889-891.
[3]杨瑞霞,宋为娟.新形势下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医药,2020,24(2):418-421.
[4]刘伟平,殷明刚,刘孝桢,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4):557-560,637.
[5]齐贺,刘颖,王千慧,等.微生物技术“学习情境”项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51-1060.
[6]周柯,孙菲,徐修礼,等.培养和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0):1273-1275.
关键词:工作过程为导向;检验;实训课
医学检验是医学类高职院校重要专业,是留取人体体液、血液进行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检验,为治疗、诊断疾病和评定健康程度提供信息的一门学科。医学检验是现代临床医学与实验室技术的结合体,是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之一;该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系统化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以及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具备对临床检验方法、结果、意义的分析评价能力,具备对常用检验仪器的保养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以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尤为重要[1]。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重视实训内容的工作过程化,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逐渐实现学校与就业单位的无缝连接,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能力、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2]。鉴于此,本文旨在观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高职检验实训课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19级医学检验专业110例大专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36例;年龄在20~22岁,平均(21.02±0.52)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35例;年龄在21~22岁,平均(21.50±0.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学生均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自愿参加实训课培训。
排除标准:不属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入组时成绩相差较大,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先后顺序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的过程进行讲解,理论课程由各科教师讲解,实践课程由实践课老师讲解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及临床意义,随后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具体步骤予以实验操作,并且完成实验报告,该组学生接受一学期传统教学。
观察组给予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1)课程内容设计:由教师制定教学内容,以检验科室具体工作项目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实践步骤内容重新组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模块教学,将检验工作任务转化成与之相似的学习情境及任务实施教学。(2)教学实施方法:将全部学生分成每小组3~4例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验课前老师根据实验申请单分配任务,并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小组方式讨论学习,完成课前工作任务报告书。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前制作好报告书,根据学生们完成情况加以点评和指导,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正确实验操作流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严格监督,及时纠正错误、不规范操作步骤。(3)课程实施后效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医学检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指出在工作任务中的错误之处,并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依据临床检验报告单进行分析各个项目所代表意义,并了解学生对检验项目相对应的临床疾病特征的掌握情况,该教学模式持续一学期。
1.4 观察指标
(1)考试成绩:期中成绩(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占30%),综合技能(实验操作过程、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记录及所得结果记录,占30%),期末成绩(闭卷形式考核,占40%)。(2)教学质量比较:由医院制定调查问卷,其中包含学生主动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每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教学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用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总成绩对比
观察组期中成绩、综合技能成绩、期末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质量对比
观察组主动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医学检验技术是医学院校设立的重要且核心的医学技术类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任职于各级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中心,该专业是在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向全面发展,掌握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先进仪器设备,可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工作,具备终身学习、认真谨慎的态度,具有科研发展潜力的实用型人才。对照组经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技术和理论知识联系相对不紧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相应工作岗位[3]。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考核总成绩、教学质量高于对照组,提示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教育可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总体水平及综合职业素养。工作过程为导向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基准,强调职业标准和专业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有助于提高大专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该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课程与岗位一体化的方式,主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应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和课前准备任务报告书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工作过程为导向教育模式可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互动,并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了学生们总体成绩[4]。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将教师讲授的被动学习方式转换成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将学生个体单独学习模式转变为团队合作学习和探究型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该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岗位及在岗位上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5]。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根据教师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学习,此时教师从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专业实践、理论及教育理念,才可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协助学生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该教学模式还可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6]。
综上所述,经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指导高职检验实训课程,可提高学生总体成绩、综合职业素养以及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文颖,金菲,倪芳,等.基于主题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微生物检验课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251-252,256.
[2]万莉,张红,吴民泸,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7):889-891.
[3]杨瑞霞,宋为娟.新形势下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医药,2020,24(2):418-421.
[4]刘伟平,殷明刚,刘孝桢,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免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4):557-560,637.
[5]齐贺,刘颖,王千慧,等.微生物技术“学习情境”项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51-1060.
[6]周柯,孙菲,徐修礼,等.培养和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10):1273-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