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韩国频频向中国送出秋波,希望早日启动与国自由贸易协议(FTA)的谈判。韩国驻中国大使柳佑益表示,中韩自由贸易可行性研究结束之后,双方有望哥2011年开始正式会谈。两岸签署ECFA是否影响到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这个问题不能做简单的回答。
2010年看起来很有点中国FTA大年的味道。2009年年底开始运作“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之后,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宣布建成,实现了90%的贸易商品零关税。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韩国召开的中日韩自贸区协定联合研究的启动会议时,建议中韩开始FTA谈判。6月29日,中国大陆与台湾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8月5日,韩国发言人表示,韩国希望在2011年初恢复中韩FTA谈判进程。8月14日,ECFA获台湾“立法院”全数通过,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两岸签署ECFA是否影响到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这个问题不能做简单的回答。从中韩关系看,大陆与台湾签署ECFA是两岸之间的特殊贸易安排,以台湾的独立关税区身份而言,两岸签署ECFA类似于CEPA但又高于CEPA,并不等同于FTA,故ECFA与中韩FTA谈判之间,具有不可比性。此外,中韩FTA谈判起起落落已经多年,影响进程的因素也很多,包括美韩FTA,东盟与中日韩“10+3”等。与ECFA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从韩国FTA策略的角度看,这次金融危机中,韩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遭到较大的冲击,在金融合作方面还一度出现外资撤离的现象。目前,区域合作正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ECFA的后续发展,必然涉及两岸与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台湾地区与韩国贸易结构相似,二者在国际市场上又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从韩国FTA策略的选择看,在东亚地区一体化问题上的战略选择中,不考虑ECFA因素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韩FTA进程缓慢
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外贸的国家。自2003年以来,政府与民间紧密合作,全方位推动FTA。除外交通商部与通商交涉本部设立FTA专责单位,各中央部会设立FTA小组进行配合外,韩国的民间五大工商团体也成立FTA联合推动委员会,协助政府加强对企业界、农渔组织,社会团体的FTA政策宣传,以平息韩国社会对全球化的抵制和对FTA的反弹。
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经贸关系上,韩国对中国的依赖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2009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达300多亿美元,韩国贸易收支的顺差80%来自中国。根据韩国的统计,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达到25.8%,而韩国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分别为18.3%、13.O%和12.2%。但中韩FTA进程却相对缓慢,目前处于双方产官学共同参与研究的推动阶段。
从韩国角度看ECFA
从ECFA签署的内容看,大陆在早期清单中的承诺远远超越WTO的要求,突出了两岸特色,实际效果是“两岸开放程度不对等”,“台湾获大利,大陆获小利”。早期收获清单列入的部分货物贸易将在3年之内实施零关税。后续阶段,两岸还将进行金融与知识产权方面循序渐进的合作。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ECFA对台湾GDP增长的影响大约为1.65%~1.72%。就业增加约26万人。
目前,东亚国家走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前面。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调整到主要依靠区域内(包括中国市场)而不是传统的区域外市场,这将大幅提升对东亚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韩国角度看,两岸签署ECFA,除了体现大陆与台湾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类似贸易自由化安排及其相关问题达成协定这一特殊的两岸含义外,也体现出强烈的区域性战略合作的含义。从近期效果看,韩国将感受到两岸贸易条件改善后在贸易与投资方面产生的影响。从中长期效果看,两岸产业合作及其布局,将影响到韩国以何种姿态参与亚洲事务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
首先,产业合作将大幅提升两岸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对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构成压力。ECFA签订之后,两岸和世界都给予高度的正面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ECFA签署的重大意义和早期收获两个方面。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指出,ECFA的签署显示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在ECFA第章“经济合作”的第6条第6款提出,“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ECFA的目的是为两岸企业创造更好的交易环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ECFA的主要参与者,也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从决定贸易和投资流量的主要动力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筹组及其对两岸产业合作的介入,有利于提高两岸在新兴产业以及以区域内市场为对象的出口产业的配套能力。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韩国同是被纳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的主要工业制成品输出国,大陆对台湾相关商品的税收减免以及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将对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构成压力,特别是出口与台湾雷同的产品如机电产品中的汽车与电子产品。
其次,ECFA将促进大陆与台湾两个市场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直接和间接资本对两岸贸易的拉动,将影响韩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2011年1月生效的早期收获,仅覆盖两岸10%~15%的贸易额,后续阶段,两岸商谈将涉及剩余85%的贸易,内容将涵盖“货物贸易协议”和极大部分的服务贸易。
2009年4月,两会领导人第三次商谈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其后“金融监理合作了解备忘录”(MOU)最终也以互递文件方式完成签署。2009年4月28日,首宗台商案例中国旺旺,以TDR模式(台湾存托凭证)正式回台挂牌上市交易。8月1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ECFA后,9月初,大陆扬子江船业以TDR模式赴台上市,筹资规模为40亿-45亿新台币,创下TDR募资第二大纪录,仅次于2009年康师傅TDR募资规模。10月,第二家“人市”台股的大陆纺织业龙头企业中国泰山也采取TDR模式在台湾成功上市。神州数码到台湾发行TDR电在申请中。
大陆企业与台资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公司的这种趋势,将增强两岸吸引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能力。这样,建立在产业内投资基础上的两岸新的产业分工与产业合作,将带来两岸贸易额的迅速扩大(例如,目前联想、海尔、海信的面板都是从台湾进口)。而台湾出口大陆产品结构与韩国出口大陆产品结构相似,如台湾出口大陆商品的前五位分别是半导体、光学、光电、石化、精密机械产品,这与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是相互覆盖的。 可见,未来TDR模式与大陆红筹股结合的趋势,将给尚未从金融危机冲击中彻底恢复的韩国企业界带来流动性的压力。而两岸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两岸在海外和大陆市场份额的增加,将意味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和大陆市场份额的减少。
影响中韩FTA进程的非经济因素
关于中韩FTA谈判进程,学术界已经讨论很多。主要依据,一是强调中韩经济上的互补性,二是归结于东亚区域化发展的需要。从韩国的角度,根据FTA也是一种战略选择的立论,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着中韩FTA进程。
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专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曾经指出:“在太平洋一一亚洲区域的各个地区之中,从决定当代国际基本趋势这一角度来说,东北亚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为紧要的一个地区。东北亚是检验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一个重要试验场,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赋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区。”
韩国有地缘优势,在东北亚居于关键地理位置,并拥有发达新兴经济体的身份。这种地位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韩国一直声称要充当东北亚战略平衡者、要在中日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扮演“协调人、关键第三方”等关键角色。另一方面,韩国在安全上所具有的美国盟国身份以及韩国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中可发挥的经济影响力(比如10+3进程),又使美国在其亚太区域贸易政策上对韩国“盯得紧”、“不放心”,政策上往往“一张一弛”,不放弃对韩日和中韩关系加以牵制。这除了防止美国被排除在东亚经济合作之外,实际上还是不允许东亚地区出现任何可能超越美国的力量。
最典型的例证是2006年中韩贸易超过韩美贸易。同年,美国在APEC会议上提出包括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A free trade area for AsiaPacific FTAAP),此外又推出美韩FTA快轨谈判。2009年,美国在澳大利亚推出“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提出美国主导的“太平洋的亚洲”而不是“亚洲的太平洋”的跨区域发展战略。
韩国的FTA战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发挥韩国在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韩国在这样的考虑下,一方面对中韩FTA持谨慎态度,保持适度反应的姿态,如ECFA签订后韩国关于重开中韩FTA谈判的表态;另一方面,针对最近以来出现的韩国在中国周边军演的冲突,韩国社会出现“韩中之间发生类似(天安号)事件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一些报纸甚至隐约提出“中国对韩国的威胁”。这些事件,显然会对中韩FTA谈判进程产生延缓作用。韩国官方媒体中也出现这样的声音,主张韩国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样化选择,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
两岸签署ECFA具有强烈的地区意义,标志着两岸将迈入具有加强战略性经济合作意义的新发展阶段。两岸未来的经济合作,将涉及东北亚、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涉及大陆和台湾在东亚地区经济整合和产业合作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ECFA顺利推进的前景下.如果10+3能够顺利实现,东亚将解决各国和地区企业家与政治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东亚的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企业的投资究竟是“孔雀东南飞,还是东北飞”?从这个角度看,两岸签署ECFA对中韩FTA进程.是有影响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FTA作为战略选择所具有的复杂的一面。从目前的牵制性因素看,首先是未来ECFA的开放程度,以及后续阶段的合作内容,还需要两岸进一步共同推进。而ECFA的生效及后续.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岛内政治生态的影响。
其次是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要再造实体经济。美国这个曾经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最近宣称:美国需要一个新的制造业政策以对抗全球的竞争。美国还宣称,将在今年11月中旬举行的APEC国家领导人会议上,要求在APEC范围内为美国工人提供工作。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东亚国家的出口,株连东亚FTA的推进。
最后,欧盟议会计划今年年底前批准韩欧盟FTA。这对设想中的明年年初的中韩FTA谈判,估计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如韩国自己估计的那样大。中韩FTA问题,早在2004年两国非政府组织就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六年的跨度中,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从韩国的立场看,应对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地区经济形势。是韩国FTA策略的一大需要。但韩国能够下定决心回到亚洲吗?韩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因素看来都不明朗。对2011年的中韩FTA谈判,如果企望太高,显然是不现实的。
2010年看起来很有点中国FTA大年的味道。2009年年底开始运作“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之后,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宣布建成,实现了90%的贸易商品零关税。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出席在韩国召开的中日韩自贸区协定联合研究的启动会议时,建议中韩开始FTA谈判。6月29日,中国大陆与台湾签订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8月5日,韩国发言人表示,韩国希望在2011年初恢复中韩FTA谈判进程。8月14日,ECFA获台湾“立法院”全数通过,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两岸签署ECFA是否影响到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这个问题不能做简单的回答。从中韩关系看,大陆与台湾签署ECFA是两岸之间的特殊贸易安排,以台湾的独立关税区身份而言,两岸签署ECFA类似于CEPA但又高于CEPA,并不等同于FTA,故ECFA与中韩FTA谈判之间,具有不可比性。此外,中韩FTA谈判起起落落已经多年,影响进程的因素也很多,包括美韩FTA,东盟与中日韩“10+3”等。与ECFA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从韩国FTA策略的角度看,这次金融危机中,韩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遭到较大的冲击,在金融合作方面还一度出现外资撤离的现象。目前,区域合作正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ECFA的后续发展,必然涉及两岸与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台湾地区与韩国贸易结构相似,二者在国际市场上又是激烈的竞争对手,从韩国FTA策略的选择看,在东亚地区一体化问题上的战略选择中,不考虑ECFA因素显然是不现实的。
中韩FTA进程缓慢
韩国是一个高度依赖外贸的国家。自2003年以来,政府与民间紧密合作,全方位推动FTA。除外交通商部与通商交涉本部设立FTA专责单位,各中央部会设立FTA小组进行配合外,韩国的民间五大工商团体也成立FTA联合推动委员会,协助政府加强对企业界、农渔组织,社会团体的FTA政策宣传,以平息韩国社会对全球化的抵制和对FTA的反弹。
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经贸关系上,韩国对中国的依赖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2009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达300多亿美元,韩国贸易收支的顺差80%来自中国。根据韩国的统计,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达到25.8%,而韩国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贸易依存度分别为18.3%、13.O%和12.2%。但中韩FTA进程却相对缓慢,目前处于双方产官学共同参与研究的推动阶段。
从韩国角度看ECFA
从ECFA签署的内容看,大陆在早期清单中的承诺远远超越WTO的要求,突出了两岸特色,实际效果是“两岸开放程度不对等”,“台湾获大利,大陆获小利”。早期收获清单列入的部分货物贸易将在3年之内实施零关税。后续阶段,两岸还将进行金融与知识产权方面循序渐进的合作。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ECFA对台湾GDP增长的影响大约为1.65%~1.72%。就业增加约26万人。
目前,东亚国家走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前面。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调整到主要依靠区域内(包括中国市场)而不是传统的区域外市场,这将大幅提升对东亚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韩国角度看,两岸签署ECFA,除了体现大陆与台湾之间以自愿结合方式,就类似贸易自由化安排及其相关问题达成协定这一特殊的两岸含义外,也体现出强烈的区域性战略合作的含义。从近期效果看,韩国将感受到两岸贸易条件改善后在贸易与投资方面产生的影响。从中长期效果看,两岸产业合作及其布局,将影响到韩国以何种姿态参与亚洲事务以及东亚一体化进程。
首先,产业合作将大幅提升两岸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对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构成压力。ECFA签订之后,两岸和世界都给予高度的正面评价,内容大多集中在ECFA签署的重大意义和早期收获两个方面。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指出,ECFA的签署显示两岸产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在ECFA第章“经济合作”的第6条第6款提出,“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ECFA的目的是为两岸企业创造更好的交易环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ECFA的主要参与者,也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从决定贸易和投资流量的主要动力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筹组及其对两岸产业合作的介入,有利于提高两岸在新兴产业以及以区域内市场为对象的出口产业的配套能力。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韩国同是被纳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的主要工业制成品输出国,大陆对台湾相关商品的税收减免以及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将对韩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构成压力,特别是出口与台湾雷同的产品如机电产品中的汽车与电子产品。
其次,ECFA将促进大陆与台湾两个市场相互之间的贸易与投资。直接和间接资本对两岸贸易的拉动,将影响韩国在中国的市场份额。2011年1月生效的早期收获,仅覆盖两岸10%~15%的贸易额,后续阶段,两岸商谈将涉及剩余85%的贸易,内容将涵盖“货物贸易协议”和极大部分的服务贸易。
2009年4月,两会领导人第三次商谈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其后“金融监理合作了解备忘录”(MOU)最终也以互递文件方式完成签署。2009年4月28日,首宗台商案例中国旺旺,以TDR模式(台湾存托凭证)正式回台挂牌上市交易。8月17日台湾立法院通过ECFA后,9月初,大陆扬子江船业以TDR模式赴台上市,筹资规模为40亿-45亿新台币,创下TDR募资第二大纪录,仅次于2009年康师傅TDR募资规模。10月,第二家“人市”台股的大陆纺织业龙头企业中国泰山也采取TDR模式在台湾成功上市。神州数码到台湾发行TDR电在申请中。
大陆企业与台资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公司的这种趋势,将增强两岸吸引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能力。这样,建立在产业内投资基础上的两岸新的产业分工与产业合作,将带来两岸贸易额的迅速扩大(例如,目前联想、海尔、海信的面板都是从台湾进口)。而台湾出口大陆产品结构与韩国出口大陆产品结构相似,如台湾出口大陆商品的前五位分别是半导体、光学、光电、石化、精密机械产品,这与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是相互覆盖的。 可见,未来TDR模式与大陆红筹股结合的趋势,将给尚未从金融危机冲击中彻底恢复的韩国企业界带来流动性的压力。而两岸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两岸在海外和大陆市场份额的增加,将意味韩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和大陆市场份额的减少。
影响中韩FTA进程的非经济因素
关于中韩FTA谈判进程,学术界已经讨论很多。主要依据,一是强调中韩经济上的互补性,二是归结于东亚区域化发展的需要。从韩国的角度,根据FTA也是一种战略选择的立论,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着中韩FTA进程。
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专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曾经指出:“在太平洋一一亚洲区域的各个地区之中,从决定当代国际基本趋势这一角度来说,东北亚在许多方面都是最为紧要的一个地区。东北亚是检验和平共处各项原则的一个重要试验场,是战争与和平问题赋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区。”
韩国有地缘优势,在东北亚居于关键地理位置,并拥有发达新兴经济体的身份。这种地位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韩国一直声称要充当东北亚战略平衡者、要在中日问题和朝鲜半岛问题上,扮演“协调人、关键第三方”等关键角色。另一方面,韩国在安全上所具有的美国盟国身份以及韩国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中可发挥的经济影响力(比如10+3进程),又使美国在其亚太区域贸易政策上对韩国“盯得紧”、“不放心”,政策上往往“一张一弛”,不放弃对韩日和中韩关系加以牵制。这除了防止美国被排除在东亚经济合作之外,实际上还是不允许东亚地区出现任何可能超越美国的力量。
最典型的例证是2006年中韩贸易超过韩美贸易。同年,美国在APEC会议上提出包括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A free trade area for AsiaPacific FTAAP),此外又推出美韩FTA快轨谈判。2009年,美国在澳大利亚推出“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提出美国主导的“太平洋的亚洲”而不是“亚洲的太平洋”的跨区域发展战略。
韩国的FTA战略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发挥韩国在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的引领作用。韩国在这样的考虑下,一方面对中韩FTA持谨慎态度,保持适度反应的姿态,如ECFA签订后韩国关于重开中韩FTA谈判的表态;另一方面,针对最近以来出现的韩国在中国周边军演的冲突,韩国社会出现“韩中之间发生类似(天安号)事件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一些报纸甚至隐约提出“中国对韩国的威胁”。这些事件,显然会对中韩FTA谈判进程产生延缓作用。韩国官方媒体中也出现这样的声音,主张韩国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多样化选择,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
两岸签署ECFA具有强烈的地区意义,标志着两岸将迈入具有加强战略性经济合作意义的新发展阶段。两岸未来的经济合作,将涉及东北亚、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涉及大陆和台湾在东亚地区经济整合和产业合作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ECFA顺利推进的前景下.如果10+3能够顺利实现,东亚将解决各国和地区企业家与政治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东亚的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企业的投资究竟是“孔雀东南飞,还是东北飞”?从这个角度看,两岸签署ECFA对中韩FTA进程.是有影响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FTA作为战略选择所具有的复杂的一面。从目前的牵制性因素看,首先是未来ECFA的开放程度,以及后续阶段的合作内容,还需要两岸进一步共同推进。而ECFA的生效及后续.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岛内政治生态的影响。
其次是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要再造实体经济。美国这个曾经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最近宣称:美国需要一个新的制造业政策以对抗全球的竞争。美国还宣称,将在今年11月中旬举行的APEC国家领导人会议上,要求在APEC范围内为美国工人提供工作。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严重影响东亚国家的出口,株连东亚FTA的推进。
最后,欧盟议会计划今年年底前批准韩欧盟FTA。这对设想中的明年年初的中韩FTA谈判,估计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如韩国自己估计的那样大。中韩FTA问题,早在2004年两国非政府组织就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六年的跨度中,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从韩国的立场看,应对金融危机后的东亚地区经济形势。是韩国FTA策略的一大需要。但韩国能够下定决心回到亚洲吗?韩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因素看来都不明朗。对2011年的中韩FTA谈判,如果企望太高,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