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周刊》从节目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主持人解说词等各个方面都展示了当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崭新姿态。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来看,它的成功与接受美学这一文艺理论的成功运用密不可分。
【关键词】接受美学 《新闻周刊》 电视新闻评论
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之路,电视新闻杂志由此应运而生。它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新闻周刊》,原名为《中国周刊》,于2003年5月3日正式开播。自开播以来,《新闻周刊》“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①,它在创下了骄人的收视成绩的同时,更是赢得了学界业界的赞誉。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视角来看,它的成功与接受美学成功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了接受美学文艺理论。作为一种理论革新方法,它以受众为中心,从接受出发,认为在作者—作品—受众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作品是为受众创作的,受众才是创作活动的能动主体。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汉斯·罗伯特·尧斯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会对作品有一个“期待视野”,即读者源于自身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取向所形成的对于作品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并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创造。
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主张给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就在于使新闻传播者的视角转向受众②。尤其是在微博等自媒体普及之后,受众在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给电视这一拥有最广泛受众群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既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不跌入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的陷阱,成为每一位电视传媒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周刊》在节目内容、艺术表现以及主持人方面都较好地实现了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成功对接。
一、节目内容:将“内容为王”进行到底
在接受美学中,所谓读者期待视野是指艺术观赏之前及观赏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心理上存在一种既定图式,这种图式就是观众的期待视野③。在新闻传播领域,如果媒体信息与受众期待视野不一致,即存在审美距离,则具有传播价值。由于是周刊性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已无法以时效取胜,因此发掘新闻深度和解读角度成为《新闻周刊》内容取胜的关键所在。
《新闻周刊》以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解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剖析事件的整个过程,还原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例如,2012年2月11日的节目中,“视点”主题是“共同的利益”,从广西河池镉污染影响柳州用水,到安徽望江县反对江西彭泽核电建设,记者重新整合信息,发掘出新闻内部真相,深刻揭示出当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警醒着人们只有着眼全局,实现共同利益才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表现形式:“眼球效应”得到发挥
在节目艺术表现形式上,《新闻周刊》张弛有度,再配以富有冲击力和现场感的图片与画面,整个栏目艺术形式多样,结构灵活,使受众时刻保持关注热情,“期待视野”实时更新,审美距离恰到好处。
《新闻周刊》一改单纯新闻播报的单调性,节目始终贯穿着较为轻快的背景音乐,它和解说词的速度相辅相成,给人一种紧迫但又舒服的感觉。在画面上,除了运用采访所得的富有冲击力的现场图片和场景外,有时还会适时的穿插漫画、动漫等卡通图片。这些在生动说明事实的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氛、缓和节奏的作用,减少受众在观看时的疲劳感。
三、主持人:将“主持人效益”最大化
电视杂志类节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播音员,他们既负责节目内容的播出,又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与后期编排,可以说他们是整个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主持人形象风格定位至关重要。他们既应具有贴近受众的亲和力,也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新闻周刊》当家主播白岩松以讽刺中夹带幽默、犀利中夹带思考的评论风格在国内电视新闻评论界独树一帜。他睿智机敏又不失亲切,语言独到精辟,力度和深度结合得恰到好处,在留给观众思考空间的同时,也使之建立信赖感。
在《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上写道:“七天一页微历史”④。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新闻周刊》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信息的全面整合,更是因为它用七天视角的历史感,引领受众在凌乱的信息堆中建立起一个坐标系,更清晰的标明了一个事件在一周当中的位置,它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成功对接也得到了受众最大的肯定。□
参考文献
①央视新闻周刊官网,http://cctv.cntv.cn/lm/xinwenzhoukan/
②孙延霄,《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安徽文学》,2008(7)
③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370
④央视新闻周刊官方微博http://e.t.qq.com/cctvnewsweekly?pagesetMyhome=0
【关键词】接受美学 《新闻周刊》 电视新闻评论
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创新之路,电视新闻杂志由此应运而生。它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
《新闻周刊》,原名为《中国周刊》,于2003年5月3日正式开播。自开播以来,《新闻周刊》“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①,它在创下了骄人的收视成绩的同时,更是赢得了学界业界的赞誉。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视角来看,它的成功与接受美学成功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密不可分。
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学派创建了接受美学文艺理论。作为一种理论革新方法,它以受众为中心,从接受出发,认为在作者—作品—受众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作品是为受众创作的,受众才是创作活动的能动主体。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文学作品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汉斯·罗伯特·尧斯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会对作品有一个“期待视野”,即读者源于自身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取向所形成的对于作品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并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而是积极地创造。
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主张给新闻传播学领域最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就在于使新闻传播者的视角转向受众②。尤其是在微博等自媒体普及之后,受众在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给电视这一拥有最广泛受众群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既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又不跌入同质化、低俗化、娱乐化的陷阱,成为每一位电视传媒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档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新闻周刊》在节目内容、艺术表现以及主持人方面都较好地实现了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成功对接。
一、节目内容:将“内容为王”进行到底
在接受美学中,所谓读者期待视野是指艺术观赏之前及观赏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复杂的原因,心理上存在一种既定图式,这种图式就是观众的期待视野③。在新闻传播领域,如果媒体信息与受众期待视野不一致,即存在审美距离,则具有传播价值。由于是周刊性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已无法以时效取胜,因此发掘新闻深度和解读角度成为《新闻周刊》内容取胜的关键所在。
《新闻周刊》以理性的分析为基础,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解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剖析事件的整个过程,还原事件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例如,2012年2月11日的节目中,“视点”主题是“共同的利益”,从广西河池镉污染影响柳州用水,到安徽望江县反对江西彭泽核电建设,记者重新整合信息,发掘出新闻内部真相,深刻揭示出当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也警醒着人们只有着眼全局,实现共同利益才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表现形式:“眼球效应”得到发挥
在节目艺术表现形式上,《新闻周刊》张弛有度,再配以富有冲击力和现场感的图片与画面,整个栏目艺术形式多样,结构灵活,使受众时刻保持关注热情,“期待视野”实时更新,审美距离恰到好处。
《新闻周刊》一改单纯新闻播报的单调性,节目始终贯穿着较为轻快的背景音乐,它和解说词的速度相辅相成,给人一种紧迫但又舒服的感觉。在画面上,除了运用采访所得的富有冲击力的现场图片和场景外,有时还会适时的穿插漫画、动漫等卡通图片。这些在生动说明事实的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氛、缓和节奏的作用,减少受众在观看时的疲劳感。
三、主持人:将“主持人效益”最大化
电视杂志类节目主持人不同于一般播音员,他们既负责节目内容的播出,又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与后期编排,可以说他们是整个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节目要想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主持人形象风格定位至关重要。他们既应具有贴近受众的亲和力,也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新闻周刊》当家主播白岩松以讽刺中夹带幽默、犀利中夹带思考的评论风格在国内电视新闻评论界独树一帜。他睿智机敏又不失亲切,语言独到精辟,力度和深度结合得恰到好处,在留给观众思考空间的同时,也使之建立信赖感。
在《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上写道:“七天一页微历史”④。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新闻周刊》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信息的全面整合,更是因为它用七天视角的历史感,引领受众在凌乱的信息堆中建立起一个坐标系,更清晰的标明了一个事件在一周当中的位置,它与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的成功对接也得到了受众最大的肯定。□
参考文献
①央视新闻周刊官网,http://cctv.cntv.cn/lm/xinwenzhoukan/
②孙延霄,《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安徽文学》,2008(7)
③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370
④央视新闻周刊官方微博http://e.t.qq.com/cctvnewsweekly?pagesetMyhom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