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的兴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因“趣”利导,激发阅读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 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 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
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如《穷人》一文写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勉强填饱肚子”,“自己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的穷困境遇中,收养了病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表现了穷人之间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阶级感情和深挚的同情心。由于桑娜担心丈夫不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一直处于担惊受怕、顾虑重重的矛盾心理中,使文章的基调充满了紧张、压抑的气氛,要把桑娜忧虑、惊惧和义无反顾收养西蒙孩子的矛盾心理和微妙的情绪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桑娜救助西蒙孩子的感情基础,通过恰当的语调调整,生动、鲜明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定会像润物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有助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1.老师的范读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2.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穷人》这篇课文时,请两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渔夫、桑娜的对话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读到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渔夫矛盾的心理,和他最终作出的担负起了责任的决定时,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渔夫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3.美读——即表情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4.情境读——增强情感渗透力
情感體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本描述的语言环境展示给他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帮助学生进入朗读的意境。
5.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6.诵读——即背诵
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朗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有耐心、有恒心,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我相信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一、调动学生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因“趣”利导,激发阅读热情
热情与兴趣都是学习积极性的心理成分。每个人只要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 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 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
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如《穷人》一文写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勉强填饱肚子”,“自己五个孩子已经够受的了”的穷困境遇中,收养了病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表现了穷人之间的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阶级感情和深挚的同情心。由于桑娜担心丈夫不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一直处于担惊受怕、顾虑重重的矛盾心理中,使文章的基调充满了紧张、压抑的气氛,要把桑娜忧虑、惊惧和义无反顾收养西蒙孩子的矛盾心理和微妙的情绪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桑娜救助西蒙孩子的感情基础,通过恰当的语调调整,生动、鲜明地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定会像润物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有助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1.老师的范读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2.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穷人》这篇课文时,请两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渔夫、桑娜的对话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读到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渔夫矛盾的心理,和他最终作出的担负起了责任的决定时,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渔夫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3.美读——即表情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4.情境读——增强情感渗透力
情感體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本描述的语言环境展示给他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帮助学生进入朗读的意境。
5.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6.诵读——即背诵
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朗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有耐心、有恒心,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我相信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会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