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X线诊断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3-0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疾病之一。
X线胸片:能帮助临床确诊此病,并能提供轻重程度及其并发症情况,以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收集我院2012-13年期间50例经X线摄片证实,回顾性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入院为生后1小时至10小时,胎龄25周-37周,其中最小胎龄25周2人,体重800克-2350克,49例,1例2500克,极低体重800克。出生后呼吸不规则,呼吸弱,呼吸困难30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三凹征、呻吟、青紫、剖宫产数例,肺出血1例,50例患儿有4例为床头拍片。
大多数拍片为生后1小时至1天,摄片间隔时间6-24小时以上。
2 结果
X线表现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两肺透过度略有减低,肺内可见细颗粒状影,心脏膈面清晰或尚清晰。中度:两肺透过度明显减低,肺内颗粒状影融合,或见大片密度增高实变影,心脏膈面显示不清,支气管充气征明显。重度:两肺透过度极度减低,呈“白肺“样改变,心缘膈面完全消失。
本组轻中度共43例,重度7例。分析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多见于未成熟儿,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由于早产等原因导致肺泡II型细胞发育不成熟,从而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不足,呼气期不能保持肺泡内残气,导致进行性肺泡萎缩,缺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肺泡腔,末捎气管,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透明膜。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诱发本病的原因包括有:发育未成熟,遗传等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以及剖宫产产生的早产儿等。
本组病例早产儿占49例,其中体重<2000克占大多数,只有1例,胎龄37周,体重2550克,最小体重800克,说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其肺泡发育不成熟,致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1 X线胸部平片表现 对协助确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并分期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X线表现:轻重度取决于肺泡萎陷程度及范围,共分为4级:I级:肺内仅见细颗粒状影,以下肺野可辨。II级:肺内广泛分布细颗粒状影,肺野透明度减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III级:肺内颗粒状影大,境界模糊,肺野透过度明显减低,支气管充气症更广泛,心脏及膈面模糊不清。IV:肺野一片增白,呈现白肺,心影及横膈消失。
2.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合并症
2.2.1 合并气漏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输氧和通气,并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用辅助呼吸的患儿中由于不恰当通气或过度通气,使终末气道和肺泡过度扩张破裂可发生气漏,即自发性或医源性气漏,可表现间质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本组病例发生气胸1例,间质肺气肿1例,发生于使用呼吸机2-3天后,表现为单侧气胸,以及上述混合性征象,新生儿气漏的X线表现:与年长儿有所不同,常表现为沿肺野内带及包绕肺周围的无肺纹理透亮区或弥散性分布气影,X线胸部平片可及时提示气胸的发生以及程度。
2.2.2 合并肺炎 患儿常合并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儿,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的X线表现有时往往会被炎性影象所掩盖,本组病例合并感染7例,表现为肺透过度减低,两肺野见斑片状影,部分见支气管充气征。因此,X线平片表现淡薄云雾样不典型时,也不能排除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需要与临床及其它辅助检查结合以明确诊断。
2.2.3 合并肺出血 肺出血是新生兒死亡重要原因之一,肺出血在X线表现上并无特异性,需密切结合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在肺透过度减低基础上,肺内出现大片致密影,病灶分散,按肺段分布,临床有气管内出血,可高度提示肺出血。一般认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性加重时,最终均合并肺出血。本组病例1例合并肺出血,基本符合上述观点。
2.2.4 转归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和临床症状轻重相一致,肺内典型表现早则出生后拍片即可出现,最迟第3天方可产生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大多数不超过6-12小时。经对症治疗后,轻度者2-4天开始吸收,肺部平片示肺部透过度增高,颗粒状影减少,支气管充气相模糊或消失。肺野恢复正常时间,轻者1-2周,中度需2-3周或更长时间。本组病例住院治疗大多数为1-3周内,38例。超过3周以上5人,死亡1例,自动出院或提前出院6例。
实践证明,X线胸部平片对于协助临床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有着非常重要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当临床症状符合而X线表现不够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中华影像学.
[2] 李欣,邵剑波,主编.儿科影像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P160-P161.
[3] 潘恩源,陈丽英,主编.儿科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P343-34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3-0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疾病之一。
X线胸片:能帮助临床确诊此病,并能提供轻重程度及其并发症情况,以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收集我院2012-13年期间50例经X线摄片证实,回顾性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入院为生后1小时至10小时,胎龄25周-37周,其中最小胎龄25周2人,体重800克-2350克,49例,1例2500克,极低体重800克。出生后呼吸不规则,呼吸弱,呼吸困难30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三凹征、呻吟、青紫、剖宫产数例,肺出血1例,50例患儿有4例为床头拍片。
大多数拍片为生后1小时至1天,摄片间隔时间6-24小时以上。
2 结果
X线表现分为轻、中、重3级,轻度:两肺透过度略有减低,肺内可见细颗粒状影,心脏膈面清晰或尚清晰。中度:两肺透过度明显减低,肺内颗粒状影融合,或见大片密度增高实变影,心脏膈面显示不清,支气管充气征明显。重度:两肺透过度极度减低,呈“白肺“样改变,心缘膈面完全消失。
本组轻中度共43例,重度7例。分析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多见于未成熟儿,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由于早产等原因导致肺泡II型细胞发育不成熟,从而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不足,呼气期不能保持肺泡内残气,导致进行性肺泡萎缩,缺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进入肺泡腔,末捎气管,形成典型的纤维素性透明膜。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诱发本病的原因包括有:发育未成熟,遗传等因素,母亲患糖尿病,以及剖宫产产生的早产儿等。
本组病例早产儿占49例,其中体重<2000克占大多数,只有1例,胎龄37周,体重2550克,最小体重800克,说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其肺泡发育不成熟,致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本病的主要原因。
2.1 X线胸部平片表现 对协助确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并分期具有重要作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X线表现:轻重度取决于肺泡萎陷程度及范围,共分为4级:I级:肺内仅见细颗粒状影,以下肺野可辨。II级:肺内广泛分布细颗粒状影,肺野透明度减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III级:肺内颗粒状影大,境界模糊,肺野透过度明显减低,支气管充气症更广泛,心脏及膈面模糊不清。IV:肺野一片增白,呈现白肺,心影及横膈消失。
2.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合并症
2.2.1 合并气漏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输氧和通气,并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用辅助呼吸的患儿中由于不恰当通气或过度通气,使终末气道和肺泡过度扩张破裂可发生气漏,即自发性或医源性气漏,可表现间质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本组病例发生气胸1例,间质肺气肿1例,发生于使用呼吸机2-3天后,表现为单侧气胸,以及上述混合性征象,新生儿气漏的X线表现:与年长儿有所不同,常表现为沿肺野内带及包绕肺周围的无肺纹理透亮区或弥散性分布气影,X线胸部平片可及时提示气胸的发生以及程度。
2.2.2 合并肺炎 患儿常合并肺部感染,特别是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儿,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的X线表现有时往往会被炎性影象所掩盖,本组病例合并感染7例,表现为肺透过度减低,两肺野见斑片状影,部分见支气管充气征。因此,X线平片表现淡薄云雾样不典型时,也不能排除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需要与临床及其它辅助检查结合以明确诊断。
2.2.3 合并肺出血 肺出血是新生兒死亡重要原因之一,肺出血在X线表现上并无特异性,需密切结合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加重,在肺透过度减低基础上,肺内出现大片致密影,病灶分散,按肺段分布,临床有气管内出血,可高度提示肺出血。一般认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性加重时,最终均合并肺出血。本组病例1例合并肺出血,基本符合上述观点。
2.2.4 转归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和临床症状轻重相一致,肺内典型表现早则出生后拍片即可出现,最迟第3天方可产生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大多数不超过6-12小时。经对症治疗后,轻度者2-4天开始吸收,肺部平片示肺部透过度增高,颗粒状影减少,支气管充气相模糊或消失。肺野恢复正常时间,轻者1-2周,中度需2-3周或更长时间。本组病例住院治疗大多数为1-3周内,38例。超过3周以上5人,死亡1例,自动出院或提前出院6例。
实践证明,X线胸部平片对于协助临床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IRDS),有着非常重要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当临床症状符合而X线表现不够典型,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中华影像学.
[2] 李欣,邵剑波,主编.儿科影像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P160-P161.
[3] 潘恩源,陈丽英,主编.儿科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P3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