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湿地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不说,谁说?
  我不说,总有人要说。
  我不说,会有很多人说。
  2
  辽河,渤海湾,在辽河口划上一条界限。一边是辽河,一边是渤海湾。
  辽河入海口,这里有地球的肾。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湿地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3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
  是什么,吸引我?从万里之外,从千里之外,从百里之外,从十里之外。
  辽东湾,生长成片的稻浪和大豆高粱,生长芦苇和鸟儿,生长辛劳的兄弟姊妹。
  太多不肯凋零的季节一个接一个,簇拥岁月的苍穹。
  而湿地边开放的花朵,便是梦境里未曾谋面的笑脸。
  面对湿地上劳作的笑容,我感到神圣和真诚,同时也把内心的虚幻和空无抛弃。
  珍惜阳光、土地和粮食,珍惜每一天,站在湿地边,想念天下人的幸福。在天空和湿地之间。
  许多平凡的日子累积成人生一次跋涉。
  吸引你走向故乡的除了平原上空的炊烟,还有母亲,还有提着篮子挖野菜的孩子。
  还有湿地。
  日子里有了这一方湿地,灼热的心会霎时凉爽起来。
  一方湿地,自为一庄严世界。无论看过去、现在和未来,芸芸众生间的每个人,无论僧俗,无关学识高低,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一块自在的湿地的。只有敞开心中这块湿地,在这纷扰的世间,才有一块属于自己无欲无求的淡泊、清净之地。
  我知道:那些湿地是来装点生活的。
  我知道:正因为那些湿地的装点,辽河口才显得愈加动人,盘锦才显得愈加美丽。
  湿地如火,熄灭了谁的寒冷。湿地似水,在等待着谁的干渴。辽东湾湿地能医好游子的累,医好游子的伤痛、思念。
  4
  游客的脚印踩遍了花香,踩弯了小桥,踩实了小路!游人迷乱了视线!
  湿地使辽河倾满了温情。
  湿了云彩的衣裳,湿了眼神里的影子,湿了你的柔情,湿了汽车喇叭和远行人的呼吸。
  因为你,盘锦都是湿漉漉的。
  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湿地又是一个巨大的净水池。
  还会有鸟儿啁啾,鱼翔浅底。要以这些为背景,展开一片恬静欢悦。湿地,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鸟类、鱼类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
  湿地,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
  浩渺壮观的湿地,神奇独特的生态景观,和都市景观形成互补。
  辽东湾湿地,海河相融,水天洁净,百万亩芦苇荡中,鸟类与抽油机为伴,红海滩与丹顶鹤相映,现代文明与原生文明共生。
  5
  蓝色。
  不远处的大海。
  摆脱岸的束缚,苍苍茫茫。从历史的风景线上走来,势不可挡。
  与海相对,最纯真的袒露,最羞涩的掩藏,最简洁的存在,最单一的色调,最缤纷的幻想。
  蜿蜒的潮涨潮落,太阳无数次的升起与落下。
  海以博大的胸怀,细微的情思依恋我们。所有的沉重变成轻快在海上滑动。最豪放的旋律最深沉的语言,灵魂的躁动如一种思念,拧不尽晒不干的一片蔚蓝。
  海水却也载不走这些欢乐。谁能分开小小的滴水,倾听喜忧。万物生长在岸边,质朴的家人,注视着生长。漫漫水声,将无尽的岁月敲响,构成勃勃生命的春夏秋冬。
  6
  红色。
  一簇簇红色火焰,正在湿地上激情燃烧。
  只是瞬间,多彩的红色墨团滂沱落在辽东湾湿地,从此焦枯的笔急骤地不断行走在红海滩。
  墨迹就像在干涸的世界里挣扎的彩色的鱼,翻腾着显示出惊人的求生的轨迹。
  然后,就如释放与厌倦同时来临的画面忽然静止下来。
  是谁?把上天的红色墨盒弄翻?!
  湿地,因为有红海滩装点,声名鹊起!
  我不列举那些红色的名目,在红海滩,因为我不相信谁能把颜色说清楚!
  是大自然。不再长久注目于偶发的创造。
  颜色只是一种显示,它需要的是阐释,不只是被看到,重要的是被听见。
  不同的红色相继呈现,相互浸染,斑驳陆离,一匹艳丽的绝世锦缎。随着视角的移动,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一步一态,变幻无穷。清风过处,红色泛起阵阵波澜,海滩之色随之波动,璀璨明艳,恍如燃烧的海洋。
  在辽东湾的红海滩,我被色彩熏染。从此,其它的地方,我不会再有相同的感受,也不会再有如此敏锐的视觉。
  7
  绿色。
  从绿色的春天开始。有花朵和泥土的气息,天空中有翅膀飞翔。
  一伸手,我们便都握住了春天,感受阳光,感受雨露,感受色彩的流动,感受音乐,感受这世界所有美丽和美妙的事物。感受生长,感受生命,感受你自己。
  翻卷着一朵朵、无数朵绿色的浪花。摇曳八面来风,铺向漠野河谷。
  我们都会老去。芦苇是不会老的,一根根芦苇不枝不蔓,昂扬向上地生长着。
  芦花轻轻飘起在尘世。在芦花尽落的时刻,它没有忧伤,它用血液里的歌向每一个走近者倾诉。芦花是属于秋天的。它跳跃着走进视野。
  生命的轮回,不用太多的氛围。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相聚。
  芦苇是不会老的。
  负重的夕阳,慢慢地沉下去,溅起一天晚霞。烧成片片火红的余烬,燃亮天宇。
  湿地上空的鸟儿,驮着斜阳归巢。双翅一摇,斜阳掉进河中。
  白发的芦苇,也一瞬间就红颜了。
  8
  黄色。
  因为季节,辽河瘦了身子。两岸金黄。   我们从春天开始。插秧的歌子生长在辽东湾,清亮而又脆绿,随着母亲翻飞的手指,布满秧田。远处的牧童,横吹着短笛。秧苗在笛声中如一匹绿绸,在家乡的土地上铺展。
  布谷鸟飞过乡村的上空,它欢快的歌声,使农人的心头充满了温馨。青青的秧苗,在歌里拔节,长成父亲满眼的期盼。
  农人们早已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撒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嫩嫩的稻秧开始,从田野辛勤的劳作开始。
  是无法用目光丈量的大海。稻花波涛汹涌,稻穗像飞溅的浪花,像蔓延的火焰,激动着,跳跃着,向辽河大平原深处辐射。
  一片金黄,把乡村的九月照亮。
  稻抬起头,追逐太阳。它们将最纯真的笑脸献给太阳。金黄的语言,渲染一片天空,惬意地做一个圆满的梦,一长串具体的单词谱写成一种向往。行囊中,盛满沉甸甸的目光,凝成深层次的愿望。它用谦虚的礼仪向给予它恩惠的太阳倾诉着成长,向农人倾诉着成熟。
  我看见不远处,农人的马车留下两辙平行的线,伸向你我的家门口,一直抵达高高的稻垛。
  到那时,一粒粒大米饭送往你我的嘴里,送往你我的胃里。在大家的咀嚼声中,大米饭的香味弥漫了盘锦的大街小巷,弥漫到辽东湾的农田和院落,弥漫到我们的胃肠,一直弥漫到新年的餐桌上,弥漫到大家快乐兴奋的心情。
  抵达我们香甜的睡眠和美妙的梦境。
  9
  一只鸟,飞在远远处,莅临这远远的湿地。阳光在云缝之间传来,折射,光与水,色块与线条,审美与落差,组合七彩的魔幻,构思一种多变的视角。
  注定:天空不会属于你自己,土地也不会属于你自己。而你,注定属于广阔的天空与博大的土地。
  有更多的感觉,随淡云飘散。有更多的时候,土地充满母性的温馨。大海很蓝,蓝得使你要一眼望到边。湿地日渐丰腴,你抚过的芦苇和碱蓬草,也变得绿的纯粹、红的彻底。
  落日很圆烟霞很美。在一片朦胧的月下,静听岁月的沧桑,才发现世界真的很大。碧草如茵,也不能淹没旷渺的飞翔的足迹。白雪茫茫,终不能淹没逼向极顶的翅膀。
  在一片夜的海上,做必要的前进,道路向你围拢过来。
  昨日花儿艳艳的往事,分辨不清,这湿地太多的留恋,该在哪里做长久的停留?
  丹顶鹤,在湿地里飞行。一切都会变得平和而淡远。使你总会感觉到:爱与被爱都是与生俱来。
  10
  一株株碱蓬草,一棵棵芦苇,一粒粒盘锦大米,一只只中华绒螯蟹,一群群丹顶鹤,迎接湿地的慕名者。
  一切都赶趟儿涌来。
  鸟声是大苇荡一滴滴露珠,是蓝天扫视而来的眼神。
  湿地,以横渡或突围来完成自己的跋涉,跋涉的情景精彩纷呈!
  洒脱的行走迷倒高空白云,迷倒河风滚涌的速度!
  白云,在天空作画;色彩,在视野作画;四季,在大地作画。
  湿地以自己不变的意念如影随形,淡定相守,太阳花盛开!
  不要说上游奔涌而来的仅仅是河水,那是整个流域奔涌着的生命气息!
  花开花落,梦和传奇都在湿地深处开满鲜花。
  有一天,霜至,雪至。此时,你由绿而黄的旗帜与身后的夕阳融为一体。
  我们可以忘记很多事情,但是谁也不能忘记土地,土地上承载着我们的欢笑、泪水,承载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思念。
  鸟儿飞过那些我永远无从知晓的熟悉和陌生,飞向它们永远不能摆脱的同样熟悉和陌生。湿地的生活像潮水一样缓缓流淌,我则变成某只鸟,低低飞翔。
  11
  我不说,谁说?
  我不说,总有人要说。
  我不说,会有很多人说。
  〔责任编辑 宋长江〕
其他文献
大米看着眼前的黄豆说:“我咋把你贴到我唇上呢?”随后大米便将指尖轻轻地触向了黄豆,他突然感觉指尖上的黄豆很饱满,也很温暖,他甚至感觉到指尖都有些微微地发胀了,这让他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大米想还是拉上窗帘再说吧。其实这个时间段的房间里并不是太亮,透过窗子往外看,春阳已升起来好久了,可它泼洒出来的光线,每一缕都跟春天的细雨一样,斜织成了这个季节里特有的柔柔的光幕。大米放弃了拉上窗帘的想法,来到了洗手
吴县长在视察华联纺织厂吃午饭时,嗓子眼扎了一根鱼刺。  县医院像面临一场大战,院长亲自督阵,X光、CT、耳鼻喉科、外科,还有检验科的专家都请来了,就差肛肠科没请了。整整忙了一下午,硬是没拿出那根隐藏在深处的鱼刺,把吴县长折磨得痛不欲生,连水也无法下咽。秘书小刘,当机立断,决定送往省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吴县长在省城住了五天,不但那根神秘的鱼刺被隆重地请了出来,还顺便做了全面体检。神奇的是,经过几
话说小说不小  “小说”的最初意并不是文学作品之一的小说,它作为一名词最早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原意是指与大道相对的小道之术,如孔、墨、杨各家皆被庄子统归于“小说”。可滑稽的是,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庄子却被尊为“小说”的鼻祖,这并不是说庄子之道成了小道,正如老子《道德经》二十一章中所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大概正是老子的这句话,催生了《庄子》的以事象说道这部绝世
拜谒张舜徽先生  第一次拜谒张舜徽先生,是在四年前的农历十一月初四。那天,是张舜徽先生的忌日。  那时,我在华中师大读研。张舜徽老先生是我们华中师大的老教授,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导。张舜徽先生生于1911年7月,于1992年11月病逝。作为华东师大的后生,舜徽先生令我景仰不已。  清晨,我和小胡相约,急匆匆赶往晴川阁。那里的《晴川阁修复记》,出自舜徽先生,是纪念他老人家的最好去处。  我的手里提
亲情,是带有温度的字眼儿,它像阳光,温暖世间所有的角落以及心灵。我们带着亲情上路,带着亲情出发,一生一世不会感到寒冷和孤独。因为亲情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心里。行色匆匆,生活中许多人或者事物我们都忘记了。因为我们需要记住的太多,需要遗忘的也太多。但是过滤沉淀后留在心里的永远不会忘记。就像镌刻在纪念碑上的文字,像留在思念里的影像,像留在我们心里的疼痛和哀伤,像留在我们心里的欢乐和歌声。它们陪伴我们成
以2006—2012年实施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员工(非高管)股权激励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股权激励不仅有利于企业短期技
寂寞是什么?寂寞是一缕禅,轻轻袅袅,美如炊烟。寂寞本无形,谁赋予了它一份美丽?你可曾有过寂寞?谁没有真正寂寞过,就没有真正的人生。你懂得寂寞吗?谁没有真正爱上过寂寞,谁就没有真正爱过自己。  ——题记  一缕寂寞一座城  走过许多路,遇见许多人,有时,你就会爱上那一缕寂寞。读过紫陌红尘,阅过沧桑往事,有时,就爱上那一缕寂寞。  爱上那一缕寂寞,朋友江湖四海,莫不如那一缕寂寞给予你的豁达、智慧。爱上
在凤城听古琴  琴声响起的时候  一万只凤凰飞了起来  琴声未落  而我已经离开  凤凰落在高高的凤凰山上  我落在低于一滴细雨的  流水里,流啊流啊  我就流成了弦外之音  凤凰飞起飞落  凤凰山就响了起来  不管是《忘机曲》还是《广陵散》  在凤城,我都有数不清的知音  至于从《忘机曲》里飞出的鸥鹭  我必须把它带回大海  这是我此行的唯一目的  它的心,被一支古曲淋湿过  听着听着,我就老了
期刊
在辽河三角洲和沧海之间隔着一片深深浅浅的盐碱滩,覆盖着红色的翅碱蓬和绿色的芦苇荡。春风吹拂,红毯绿苇,那苍凉的美超过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可往来奔波的渔雁先民无暇欣赏这绝美景色,忙碌中想扶住一棵树,稍稍喘出一口气来,却发现满眼的荒芜,连一棵树也没有。  在遥远的古代,陆地和大海间怎样沟通往来?我想在盐碱滩上肯定有一条路。那路或许只是渔雁先民上陆地栖息脚印的集聚,只能供携家带口的陆雁们肩背或挑担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