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1月,哈密市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批准成立,市检验检测中心整合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市质量与计量检测所、市纤维检验所、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标志着市检验检测事业将迈上新台阶,迈入检验检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如何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逐步构建起定位明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信息資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成为中心开辟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拟结合市检验检测中心现状,阐述检验检测中心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检验检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质量检验检测整合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大事。检验
检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大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旧体制的检验检测机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务,整合检验检测机构正是顺应国家战略,通过机构整合,加快推进人员整合,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进经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设施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二)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现实意义。推进检测体制改革
和资源整合,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优化检验检测服务,实现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利于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重大国计民生检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二、现阶段中心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各检验检测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
政策调整、环境变化,发展遇到了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职能增多,总体人员不变,检验检测中心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检验检测所发展不均衡。质量与计量、纤检、特检、
药检因为政策环境、行业状况、自身管理等因素影响,资金、装备、人才、服务项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劣和差距。比如质量与计量检验所机构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多,业务范围广,但质检业务空白,设备缺失或陈旧,实验无场所,运行资金保障不足;纤检所业务相对单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运行高效,质量评价居全国一流,运行资金充沛,但人员异常紧缺,纺织品业务有待进一步拓展;特检所业务发展迅猛,履盖面广、定检率全疆前五名,运行资金充沛,但设备陈旧、人机不匹配矛盾突出;药检所机构适中,设备和人员相对充足,食品属新划入职能,有设备,但没人才,需引进人才或进一培训培养,运行资金也不足。
(二)检验检测能力有限,专业技术薄弱。各专业认证项目
范围不广,比较单一。各所一定程度地存在“有人才没设备”、“有设备没人才”或“有人才有设备但未认证”的现象。目前,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项目有质检计量专业:119个产品、184个参数;计量检定54项、计量校准55项;纤检专业:15个产品,23个参数,药品类:1个产品,105个参数;特种专业:经资格评审具备25项检验能力。质检项目因为没有实验场所、没有合格的设备,业务搁置多年;食品实验室已按标准建立,因暂时没有培训合格的人员,也没有资质认定,业务无法开展。一些政府、大企业、大集团有迫切检验需求的业务还“不能检”或“检不了”,个别原有的检验业务没有连续,新的业务也很难拓展。
(三)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
一动力 ”,是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中心现有人员99人(包括长期聘用人员16名),男性58人,女性41人;在职研究生14人,本科学历60人,大专学历14人,大专以下学历3人,在职人员平均年龄40岁。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85.9%。 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1人,其他相关专业人员33人。高学历、年轻干部都是近两年招聘,40岁以上人员占大多数,现有的队伍需要锻练,年轻的干部也需要成长。
(四)陈旧设备多,闲置设备也不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部分检验检测设备服役期限偏长,淘汰、更新缓慢,陈旧老化严重;部分已添置的设备,包括近几年技改配套、专业项目、援疆项目购置的设备还未启动。
(五)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随着经济发展,食品、建材、
计量、机电类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相继建立。有的如电力、石油化工、煤炭建立了行业实验室,认证和授权项目越来越多,形成同质化竞争,挤占了市场。
三、对做好检验检测中心工作及发展的思路
明确市检验检测中心公益性的属性,加快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全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发挥检测市场引领作用
1、“抓大放小,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层级管理。制订会议、财务、内控、考勤、职称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明确细化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完善认证认定、检验检测、监督抽样、风险排查等工作机制。2、加强检验检测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如企业、政府、个体按需分配差异化服务体制和评价机制。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争取把涉及民生的食品、中药引片、民生计量、工业产品质量抽检、校服检验等领域的检检,各政府部门在执法检查,行政许可前置审查领域需要的技术服务,申请政府购买,提高检验检测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4、开辟检验检测绿色服务通道,持续免费为企业开展业务咨询、检验、操作人员培训、实验室标准化指导、应急检验等举措,为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测力量。
(二)强化管理、明晰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提升检验检测效率
1、引入时间管理与量化考核挂钩的机制。目标制定清晰化。影响中心发展、提升检验能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细化到季度目标,明确到人;将必须完成的常态工作,细化到月度目标,明确到人,形成量化评价。2、目标实施严格化。对工作人员实施全员考核。将每人每项工作都量化到具体分档,定期进行评价,确保年度目标的顺利完成。3、目标考核多样化。通过点面结合,以动态考评—业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实现对检验量和服务进行评价4、严格考核奖惩,坚持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职称聘任、评优评优等挂钩。
(三)提升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队伍业务水平
1、加强各岗位人员学习培训,强化培训、学习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检验检测队伍业务水平;2、继续利用人社局研究生引进政策,吸引人才资源,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3、积极对接对口援疆单位,请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提供检验检测教学指导。4、优化提升硬件设施,根据实际,争取资金、项目,逐步更新设备,有效利用闲置设备,尽快取得资质认定证书,拓展检验检测领域,执证开展检测工作。
(四)探索建立检验检测中心网络平台,内强素质,外塑检验检测良好形象
探索建立检验检测中心软件办公信息系统,涵盖各专业检验子系统,并通过互联网链接门户网站,网上送检系统,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平台。集业务受理、检验检测、报告发放、咨询、服务及举报投诉为一体的综合型网络服务平台。不仅能为政府、企业、个人搭建优质、高效的检测资源检索能道,也能使中心部门真正实现信息整合、共享、分析和应用,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检验行为,充分展示中心实力和形象。
(五)突出重点,辐射周边,打造区域检测中心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涉及棉花、食品、建材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实验室,积极参加检验项目投标,业务洽谈,辐射吐鲁番、瓜州等地,加强与周边检测中心合作,构建技术服务联系,合作共赢。将中心打造成“资源共享、技术全面、资质过硬、管理规范”的专业性、权威性公共检验机构!
以上仅个人认识和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如何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逐步构建起定位明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信息資源共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成为中心开辟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拟结合市检验检测中心现状,阐述检验检测中心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分析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检验检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质量检验检测整合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大事。检验
检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大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旧体制的检验检测机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务,整合检验检测机构正是顺应国家战略,通过机构整合,加快推进人员整合,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进经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设施整合,提高工作效率。
(二)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的现实意义。推进检测体制改革
和资源整合,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优化检验检测服务,实现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利于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重大国计民生检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二、现阶段中心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各检验检测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随着
政策调整、环境变化,发展遇到了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不相适应的矛盾。当前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职能增多,总体人员不变,检验检测中心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检验检测所发展不均衡。质量与计量、纤检、特检、
药检因为政策环境、行业状况、自身管理等因素影响,资金、装备、人才、服务项目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劣和差距。比如质量与计量检验所机构大,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多,业务范围广,但质检业务空白,设备缺失或陈旧,实验无场所,运行资金保障不足;纤检所业务相对单一,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运行高效,质量评价居全国一流,运行资金充沛,但人员异常紧缺,纺织品业务有待进一步拓展;特检所业务发展迅猛,履盖面广、定检率全疆前五名,运行资金充沛,但设备陈旧、人机不匹配矛盾突出;药检所机构适中,设备和人员相对充足,食品属新划入职能,有设备,但没人才,需引进人才或进一培训培养,运行资金也不足。
(二)检验检测能力有限,专业技术薄弱。各专业认证项目
范围不广,比较单一。各所一定程度地存在“有人才没设备”、“有设备没人才”或“有人才有设备但未认证”的现象。目前,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项目有质检计量专业:119个产品、184个参数;计量检定54项、计量校准55项;纤检专业:15个产品,23个参数,药品类:1个产品,105个参数;特种专业:经资格评审具备25项检验能力。质检项目因为没有实验场所、没有合格的设备,业务搁置多年;食品实验室已按标准建立,因暂时没有培训合格的人员,也没有资质认定,业务无法开展。一些政府、大企业、大集团有迫切检验需求的业务还“不能检”或“检不了”,个别原有的检验业务没有连续,新的业务也很难拓展。
(三)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
一动力 ”,是检验检测机构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中心现有人员99人(包括长期聘用人员16名),男性58人,女性41人;在职研究生14人,本科学历60人,大专学历14人,大专以下学历3人,在职人员平均年龄40岁。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5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85.9%。 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41人,其他相关专业人员33人。高学历、年轻干部都是近两年招聘,40岁以上人员占大多数,现有的队伍需要锻练,年轻的干部也需要成长。
(四)陈旧设备多,闲置设备也不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部分检验检测设备服役期限偏长,淘汰、更新缓慢,陈旧老化严重;部分已添置的设备,包括近几年技改配套、专业项目、援疆项目购置的设备还未启动。
(五)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大。随着经济发展,食品、建材、
计量、机电类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相继建立。有的如电力、石油化工、煤炭建立了行业实验室,认证和授权项目越来越多,形成同质化竞争,挤占了市场。
三、对做好检验检测中心工作及发展的思路
明确市检验检测中心公益性的属性,加快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全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发挥检测市场引领作用
1、“抓大放小,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层级管理。制订会议、财务、内控、考勤、职称评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明确细化岗位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完善认证认定、检验检测、监督抽样、风险排查等工作机制。2、加强检验检测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如企业、政府、个体按需分配差异化服务体制和评价机制。3、加大政府购买服务,争取把涉及民生的食品、中药引片、民生计量、工业产品质量抽检、校服检验等领域的检检,各政府部门在执法检查,行政许可前置审查领域需要的技术服务,申请政府购买,提高检验检测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4、开辟检验检测绿色服务通道,持续免费为企业开展业务咨询、检验、操作人员培训、实验室标准化指导、应急检验等举措,为哈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测力量。
(二)强化管理、明晰目标、绩效考核、评价,提升检验检测效率
1、引入时间管理与量化考核挂钩的机制。目标制定清晰化。影响中心发展、提升检验能力、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细化到季度目标,明确到人;将必须完成的常态工作,细化到月度目标,明确到人,形成量化评价。2、目标实施严格化。对工作人员实施全员考核。将每人每项工作都量化到具体分档,定期进行评价,确保年度目标的顺利完成。3、目标考核多样化。通过点面结合,以动态考评—业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随时抽查,实现对检验量和服务进行评价4、严格考核奖惩,坚持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职称聘任、评优评优等挂钩。
(三)提升技术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队伍业务水平
1、加强各岗位人员学习培训,强化培训、学习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检验检测队伍业务水平;2、继续利用人社局研究生引进政策,吸引人才资源,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3、积极对接对口援疆单位,请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提供检验检测教学指导。4、优化提升硬件设施,根据实际,争取资金、项目,逐步更新设备,有效利用闲置设备,尽快取得资质认定证书,拓展检验检测领域,执证开展检测工作。
(四)探索建立检验检测中心网络平台,内强素质,外塑检验检测良好形象
探索建立检验检测中心软件办公信息系统,涵盖各专业检验子系统,并通过互联网链接门户网站,网上送检系统,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平台。集业务受理、检验检测、报告发放、咨询、服务及举报投诉为一体的综合型网络服务平台。不仅能为政府、企业、个人搭建优质、高效的检测资源检索能道,也能使中心部门真正实现信息整合、共享、分析和应用,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检验行为,充分展示中心实力和形象。
(五)突出重点,辐射周边,打造区域检测中心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一批涉及棉花、食品、建材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实验室,积极参加检验项目投标,业务洽谈,辐射吐鲁番、瓜州等地,加强与周边检测中心合作,构建技术服务联系,合作共赢。将中心打造成“资源共享、技术全面、资质过硬、管理规范”的专业性、权威性公共检验机构!
以上仅个人认识和观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