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以及人民大众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内容。本文从以融媒体为平台、以树榜样为载体、以生动化为抓手等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要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发挥其功能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领会其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最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地、开花、结果。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主导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以及人民大众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内容。
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正式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层面上确立了价值目标,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此成为价值导向,指引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十四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的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党的十八大被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融合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本价值原则,对公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路径
(一)以融媒体为平台
融媒体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它的这些优势和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目的性。融媒体作为党和国家与人们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任何工作都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精神文明各领域建设这个明确的目的,为融媒体提供了明确方向。二是互动性。融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参与、交流、互动不便的格局,给社会公众提供了即时互动、参与交流的机会,人民群众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表现自己话语权,能够增进人们认识,迅速形成共鸣,利于扩大精神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导向性。融媒体具有导向性,由于融媒体的互动交流特性,可以及时把握舆情,及时设置议程进行引导,使精神文明建设向健康方式发展,同时,还可以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引领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以树榜样为载体
学习宣传榜样,强化榜样认同和榜样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根植于思想意识深处,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对精神文明创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坚持多种类型榜样选树与弘扬的相结合。因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楷模,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精神文明领域,成为追求不同價值目标、践行不同行为准则的标杆,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随时有榜样示范,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二是坚持选树个体榜样与选树群体榜样的相结合。在选树的榜样中,个体的先进典型居多,集体模范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在弘扬个体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时,要做到由点拓展到面。三是坚持正面典型宣传弘扬为主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为辅的相结合。选树榜样要坚持团结稳定激励的正面宣传,也要充分发挥反面教材在警示教育中的作用。比如,大力弘扬“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的同时,也都牢记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警示。我们在宣传弘扬先进事迹时,择机运用犯罪腐败分子的悔罪、现身说法,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以生动化为抓手
从现实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作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一方面想让人民大众心悦诚服、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却不顾社会的发展和具体公众的实际,这必须改进方式方法,使之生动化。其一,实物场景的生动化。无论是在车站、码头、广场等公共场所,还是在校园、企事业单位,随处可见有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牌、横幅、标语、LED显示屏等等,内容无一例外是僵硬的文字,如果加以生动的表现方式,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无意识记忆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在经常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铭记于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其二,抽象形象的生动化。说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身边人中推荐好人,在生活中发掘好事,选树一批不同领域、行业、群体,人民群众看到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将离老百姓较远的抽象先进典型形象具体化、生动化。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三,教育方式的生动化。一是导之以理。注重结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改变以往的强制灌输方式,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较为生动灵活的方式。二是动之以情。关心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让公众切身体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育之以景。适当的场景、时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严长安(1981-),男,重庆市委党校法学研究生,中共丰都县委党校党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党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要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发挥其功能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领会其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最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地、开花、结果。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主导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目标、价值导向以及人民大众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内容。
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党的十八大正式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从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层面上确立了价值目标,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此成为价值导向,指引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各项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十四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的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党的十八大被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融合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本价值原则,对公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路径
(一)以融媒体为平台
融媒体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它的这些优势和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目的性。融媒体作为党和国家与人们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任何工作都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精神文明各领域建设这个明确的目的,为融媒体提供了明确方向。二是互动性。融媒体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参与、交流、互动不便的格局,给社会公众提供了即时互动、参与交流的机会,人民群众在互动中展示自我,表现自己话语权,能够增进人们认识,迅速形成共鸣,利于扩大精神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导向性。融媒体具有导向性,由于融媒体的互动交流特性,可以及时把握舆情,及时设置议程进行引导,使精神文明建设向健康方式发展,同时,还可以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引领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以树榜样为载体
学习宣传榜样,强化榜样认同和榜样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实践,根植于思想意识深处,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对精神文明创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坚持多种类型榜样选树与弘扬的相结合。因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的楷模,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精神文明领域,成为追求不同價值目标、践行不同行为准则的标杆,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随时有榜样示范,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二是坚持选树个体榜样与选树群体榜样的相结合。在选树的榜样中,个体的先进典型居多,集体模范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在弘扬个体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时,要做到由点拓展到面。三是坚持正面典型宣传弘扬为主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为辅的相结合。选树榜样要坚持团结稳定激励的正面宣传,也要充分发挥反面教材在警示教育中的作用。比如,大力弘扬“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的同时,也都牢记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警示。我们在宣传弘扬先进事迹时,择机运用犯罪腐败分子的悔罪、现身说法,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以生动化为抓手
从现实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作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和僵化思想,一方面想让人民大众心悦诚服、欣然接受,另一方面却不顾社会的发展和具体公众的实际,这必须改进方式方法,使之生动化。其一,实物场景的生动化。无论是在车站、码头、广场等公共场所,还是在校园、企事业单位,随处可见有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告牌、横幅、标语、LED显示屏等等,内容无一例外是僵硬的文字,如果加以生动的表现方式,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无意识记忆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在经常耳濡目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铭记于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其二,抽象形象的生动化。说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身边人中推荐好人,在生活中发掘好事,选树一批不同领域、行业、群体,人民群众看到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将离老百姓较远的抽象先进典型形象具体化、生动化。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可以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三,教育方式的生动化。一是导之以理。注重结合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改变以往的强制灌输方式,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较为生动灵活的方式。二是动之以情。关心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结合,让公众切身体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创建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要求,更是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三是育之以景。适当的场景、时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严长安(1981-),男,重庆市委党校法学研究生,中共丰都县委党校党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