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的技术性、复合型人才,满足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人才战略需求,对国家改革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不断提升中职学生整体全面性发展成为了现阶段各中职院校及教育工作者继续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问题出发,对如何将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研究,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大多数地方开展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主观来说,中职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不能解决掉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质性问题[1]。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毕竟阶段,属于自我无私奉献精神的养成过程,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价值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为国家发展建设,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相关中职院校与教育人员要密切重视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与自身能力的综合性发展。
一、中职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之间的问题分析
(一)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缺乏正确的认知
一些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单方面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技术能力提升了,今后就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情况无疑是导致今后学生在企业工作当中工匠精神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自身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与中职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进行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方面,一些中职院校也认真开展过,但是,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知,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政教育相融合方面,没有重视两者的统一性,而是针对两者进行了分开渗入,忽视两者之间融合所产生的合力效果[2]。而作为每年需要为国家输送大量应用型和综合性人才的中职院校来说,将工匠精神培养有效的融入到学校的专业程教学过程当中,并将其传播到每个中职生身上,这样不仅使工匠精神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对于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双重作用。其次,在开展中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其有效落实到各个专业科目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将其渗入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由此可看出,在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工作当中,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很好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达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有利于中职院校综合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工匠精神培養与中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教育环境的构建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促进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并基于此上,实现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中职院校以及教师要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具体的分析研究,并设立好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解决措施,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不断的熏陶当中,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对今后中职院校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工匠精神不是一时半刻就是形成的,而是由学生中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和行为习惯慢慢的累积养成的一种良好的无私奉献精神。中职学生作为国家的预备人才,已经过了最好的工匠精神培养阶段。因为良好工匠精神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身除了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内容的指导和引导外,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吸取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对自身进行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从而促进自身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形成。另外,除了学生自身要不断注重自身良好工匠精神的培养外,中职院校不定期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途径。所以,在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当中,相关教育部门及工作者要注重中职思政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针对校园内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进行合理、详细的设计,将工匠精神更加合理的融入到中职学校学生的日程生活实践当中。
例如,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教育发展形态,将工匠精神进行多元化处理,以多种形态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多种宣传文化活动建设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对工匠精神进行具体的宣传广播。加之,利用学校社团和学校委员会的影响力对工匠精神进行多方面的宣传,从而达到覆盖率比较强的宣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内学生的工匠精神做好铺垫。
(三)加强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将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这整个融合过程是需要有对工匠精神有正确认识的教师来进行引导的。同时,通过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对其有充分、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后,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为中职院校的专业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老师,一方面要对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共同点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另一方面还有注重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教学方案的设定。例如,在进行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除了要涉及到现阶段我国的各项政策方正外,教师还要进行工匠精神渗入到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整篇文章都是针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整体工匠精神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行的探索研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复合型、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美满.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170-171.
[2]黄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184-185.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大多数地方开展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主观来说,中职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不能解决掉中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质性问题[1]。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毕竟阶段,属于自我无私奉献精神的养成过程,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价值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为国家发展建设,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相关中职院校与教育人员要密切重视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与自身能力的综合性发展。
一、中职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之间的问题分析
(一)对于工匠精神培养缺乏正确的认知
一些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单方面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技术能力提升了,今后就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这种情况无疑是导致今后学生在企业工作当中工匠精神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自身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在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与中职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进行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方面,一些中职院校也认真开展过,但是,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知,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工匠精神与中职思政教育相融合方面,没有重视两者的统一性,而是针对两者进行了分开渗入,忽视两者之间融合所产生的合力效果[2]。而作为每年需要为国家输送大量应用型和综合性人才的中职院校来说,将工匠精神培养有效的融入到学校的专业程教学过程当中,并将其传播到每个中职生身上,这样不仅使工匠精神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对于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双重作用。其次,在开展中职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将其有效落实到各个专业科目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将其渗入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由此可看出,在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工作当中,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行很好的有机结合,同时,可以达到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有利于中职院校综合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工匠精神培養与中职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教育环境的构建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促进教育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并基于此上,实现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中职院校以及教师要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具体的分析研究,并设立好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解决措施,为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不断的熏陶当中,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对今后中职院校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工匠精神有效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工匠精神不是一时半刻就是形成的,而是由学生中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和行为习惯慢慢的累积养成的一种良好的无私奉献精神。中职学生作为国家的预备人才,已经过了最好的工匠精神培养阶段。因为良好工匠精神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是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身除了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内容的指导和引导外,还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吸取生活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对自身进行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从而促进自身工匠精神的进一步形成。另外,除了学生自身要不断注重自身良好工匠精神的培养外,中职院校不定期开展的各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途径。所以,在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当中,相关教育部门及工作者要注重中职思政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针对校园内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方案进行合理、详细的设计,将工匠精神更加合理的融入到中职学校学生的日程生活实践当中。
例如,思政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教育发展形态,将工匠精神进行多元化处理,以多种形态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多种宣传文化活动建设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对工匠精神进行具体的宣传广播。加之,利用学校社团和学校委员会的影响力对工匠精神进行多方面的宣传,从而达到覆盖率比较强的宣传效果,为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内学生的工匠精神做好铺垫。
(三)加强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
将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对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这整个融合过程是需要有对工匠精神有正确认识的教师来进行引导的。同时,通过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对其有充分、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后,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为中职院校的专业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老师,一方面要对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共同点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另一方面还有注重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教学方案的设定。例如,在进行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除了要涉及到现阶段我国的各项政策方正外,教师还要进行工匠精神渗入到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整篇文章都是针对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整体工匠精神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进行的探索研究,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复合型、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美满.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7):170-171.
[2]黄莹.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