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概述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个时期,以言论为命题材料的作文题贯穿了这三个时期。
1. 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时期
1982年全国卷作文题是以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2009年浙江卷作文材料取材于《列子》,要求以“愿有所息”或“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时期,言论类作文命题注重主题先行,所给言论即是文章观点或主旨,作文立意、文体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2. 材料作文时期
2011年上海卷作文材料选自犹太王大卫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和契诃夫小说人物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材料后面给出引导语“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句铭文之間形成对立关系,内涵联系紧密,但言论不是以标题或话题方式呈现,而是变成了写作的基点、立意的依据。考生除了综合理解铭文的寓意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此前的言论类作文相比,这种命题方式具有更强的思辨性和更大的开放性。
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期
2017年起,言论类材料作文命题出现了新变化:材料数量增加,由一两则变为多则(一般三则以上)组合;材料形式多元化,有名言、诗文、谚语、标语和口号等多种形式;材料主题由集中变得分散,材料之间关系由并列、对立转向互补,材料之间的联系不像此前那样显豁。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给出六则材料,主要形式为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则材料之外,还设置了引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对文章写作范围作出限制。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给出三则材料,形式有特区口号、时评标题和新区标语,三则材料跨越不同时代和地区,内涵联系更为隐秘,材料后面又不设引导语提示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对考生思维提出了极高要求。
2019年起,言论类材料作文命题进入了新时代,命题理念、命题技术进一步成熟,主要表现为:
(1)情境的创设
“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2019年全国Ⅰ卷创设了一位同学面向本校同学演讲的情境,2020年全国Ⅱ卷创设了中国青年代表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演讲的情境,两个情境都是模拟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
(2)材料的精选
一是材料数量适当增加,从一两则增加到三则以上。二是组合方式更为灵活,由纯言论材料的同质组合变为言论与其它类型材料的异质组合。如2019年全国Ⅰ卷的“言论 现象”组合,2020年全国Ⅱ卷的“言论 时事(背景)”组合。
(3)任务指令的设置
一是有明确的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对作文立意和主要内容作出严格限制,如2019年全国Ⅰ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年全国Ⅱ卷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二是有明确的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和文体要求。如2019年全国Ⅰ卷,作者身份是一位中学生,读者对象是本校同学;2020年全国Ⅱ卷,作者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读者对象是其它各国青年代表;两道作文题的文体要求都是演讲稿。
(4)写作侧重点的变化
由单纯的阐释论证型写作向“阐释分析 任务驱动型”写作发展,由传统的表达型写作向交流(际)型写作发展。如2019年全国Ⅰ卷,既要正面阐释论证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要针对现实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驳斥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分析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实质,并就“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向本校同学提出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言论组合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种作文题目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它既给出明确的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又给考生立意、构思和选材提供较大空间;它避免主题先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因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这种作文题仍将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我们在备考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1. 基本要求
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的主要写法是阐释论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全面理解、准确阐释题目所给材料的内涵,理清不同材料的内容侧重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材料内涵确定观点或主旨,援引素材(事件、名言等)加以论证,同时要注意突出材料内涵的现实意义。
言论类材料作文必须合理引用题目所给的材料。在原材料的处理方式上,直接引用优于间接引用,整体引用优于部分引用。此外,文中引用的言论与运用的素材在内涵上要有紧密联系,以保证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言论与其它类型材料组合的作文题,写作时要适当兼顾各类材料内容。如言论与时事或现象组合的材料,既要准确阐释言论内涵,以此为基础确定文章中心,又要选择恰当角度,对事件或现象作出深入分析。
2. 写法例说
(1)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写作指导
【题型判断】
“言论 时事(背景)”组合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解读】
作文材料共有三段,每一段材料又包含两句名言,第二、三段材料还包含与名言相关的事件(背景)。
第一段材料中,墨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对待别人的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对待别人的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这是墨子“兼爱”精神的具体论述;约翰·多恩的话则强调个人和世界的紧密联系。
第二段材料两句名言出现的背景是“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第三段材料两句名言出现的背景是“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三段材料在审题时应视为一个整体,第一段材料和第二、三段材料大体上构成总分关系。第一段材料突出个人对自身以外的世界的基本态度,以及个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第二段与第三段材料构成并列关系,体现世界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
【引导语解读】
引导语共有三句话,主要对写作的具体情境、作者身份、中心话题和文体要求等作出限定。
第一句话“‘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明确了写作情境、作者身份(中国青年),同时暗含了读者对象,即世界其他国家青年代表。
第二句话“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明确了演讲主题,即写作的中心话题,要注意演讲主题必须与论坛主题紧密相关。
第三句话“请完成一篇演讲稿”,明确了写作的文体要求为演讲稿。演讲稿格式包括开头(称呼、问候)、主体和结尾;内容要具有宣传性、鼓动性;面对世界各国青年代表讲话,措辞要大方得体、通俗易懂,善用短句和修辞。
【写作要求解读】
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对文章立意和主要内容的限制:
第一,“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材料内容就是材料的字面意思,材料含意就是从字面意思提炼引申出的深层意思。这三段材料的字面内容主要是六句名言,第二、三则材料还包括名言运用的时代背景。三段材料的含意综合起来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材料内容”,要求作文至少结合三条名言,每段材料中的名言至少用到一句;“结合材料含意”要求准确理解每句名言的内涵及三段材料的整体内涵。
第二,“选好角度”。“选好角度”即选好作文的立意角度,本文立意的核心角度应为:以中国青年代表身份,面向世界各国青年代表,表达自己对“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
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应从中国青年角度观照时代背景,同时具备“同一世界”的大视野,拥有“共创未来”的大胸怀,从中国与世界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中,体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中心话题,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作主题为“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
任务二:“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运用两则以上言论材料,并准确理解其内涵。
任务三:作者身份为中国青年代表,读者对象为世界青年代表。
任务四:文体要求,演讲稿。
其中一、二是本次作文的主要任务。
三、教师下水作文及点评
青年同心,其利断金
广州市第二中学曾育林
尊敬的各国青年代表:
你们好!
我是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爱华,很荣幸能受邀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我觉得,在当前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這个论坛显得更加有意义。应对新冠疫情这种全球性的重大灾难,作为人类砥柱的青年群体,应携起手来,共创未来。
个体不仅与他的国家、民族息息相关,而且与这个世界密不可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人类重大的灾难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的交往从来没有这么密切,人类社会事实上已成为“地球村”。这就要求各位青年朋友,不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其他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看得与己无关,而应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我想,这种“兼爱”精神,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青年的行动指南。
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2020年春天,我的家乡湖北省遭受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在最艰难的时刻,很多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幸灾乐祸,作壁上观,日本、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雪中送炭,借此机会,我想对曾给予我们援助的国家说一声“谢谢”。当我读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写在援助物资上的美好诗句时,深受感动。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在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际,中国政府向很多国家派出医疗队,“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等美好祝愿,随着一架架满载抗疫物资的飞机飞向世界各地,这给解决其他世界性危机提供了范例,也给我们青年正确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以很好的启示。
青年与世界,也应是这种互利双赢的关系。作为中国青年,我要投身于服务国家的伟大事业;同时,作为世界的一员,还应胸怀天下,将个人的成长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而一个和平繁荣的地球,将给人类生生不息提供保障,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世界吻我以爱,我报世界以歌。这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我得到的启示。那些活跃在非洲大地的反偷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国际志愿者,是我学习的榜样。“青年同心,其利断金。”也许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携手,就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带来希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想就可能实现。
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的国家或许正饱受新冠疫情的困扰。这是当前人类亟需解决的危机。而人类还面临饥饿、环境污染与气温上升等威胁,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其主体当属我们青年一代无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希望世界各国青年具有全球眼光,勇挑创造未来的重任。
童子何知,躬逢盛会。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评语】
本文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表达对“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立意符合题意。行文中既能紧扣所给言论和新冠疫情背景,又能在此基础上联想到反偷猎、抗击埃博拉病毒以及消除饥饿、环境污染与气温上升威胁等内容,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作者开头向现场听众问好,交代自己身份,代入论坛情境,再结合新冠疫情肯定论坛意义,明确演讲主题。主体部分第一层结合第一段两句名言论述个体与国家、民族、世界的紧密联系;第二层结合第二、三段名言论述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合作互助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三层紧承上文,论述青年与世界的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尾部分先向世界各国青年提出开展国际合作、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建议;再对论坛主办方表示感谢。文章整体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语言流畅典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明确,充分体现了演讲稿交际写作的文体特征。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普通高中作文优效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QJK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廖宇红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大致经历了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个时期,以言论为命题材料的作文题贯穿了这三个时期。
1. 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时期
1982年全国卷作文题是以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2009年浙江卷作文材料取材于《列子》,要求以“愿有所息”或“生无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时期,言论类作文命题注重主题先行,所给言论即是文章观点或主旨,作文立意、文体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2. 材料作文时期
2011年上海卷作文材料选自犹太王大卫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和契诃夫小说人物戒指上的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材料后面给出引导语“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句铭文之間形成对立关系,内涵联系紧密,但言论不是以标题或话题方式呈现,而是变成了写作的基点、立意的依据。考生除了综合理解铭文的寓意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此前的言论类作文相比,这种命题方式具有更强的思辨性和更大的开放性。
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期
2017年起,言论类材料作文命题出现了新变化:材料数量增加,由一两则变为多则(一般三则以上)组合;材料形式多元化,有名言、诗文、谚语、标语和口号等多种形式;材料主题由集中变得分散,材料之间关系由并列、对立转向互补,材料之间的联系不像此前那样显豁。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给出六则材料,主要形式为经典诗文、名人名言,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则材料之外,还设置了引导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对文章写作范围作出限制。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给出三则材料,形式有特区口号、时评标题和新区标语,三则材料跨越不同时代和地区,内涵联系更为隐秘,材料后面又不设引导语提示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对考生思维提出了极高要求。
2019年起,言论类材料作文命题进入了新时代,命题理念、命题技术进一步成熟,主要表现为:
(1)情境的创设
“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2019年全国Ⅰ卷创设了一位同学面向本校同学演讲的情境,2020年全国Ⅱ卷创设了中国青年代表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演讲的情境,两个情境都是模拟真实的生活实践情境。
(2)材料的精选
一是材料数量适当增加,从一两则增加到三则以上。二是组合方式更为灵活,由纯言论材料的同质组合变为言论与其它类型材料的异质组合。如2019年全国Ⅰ卷的“言论 现象”组合,2020年全国Ⅱ卷的“言论 时事(背景)”组合。
(3)任务指令的设置
一是有明确的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对作文立意和主要内容作出严格限制,如2019年全国Ⅰ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年全国Ⅱ卷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二是有明确的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和文体要求。如2019年全国Ⅰ卷,作者身份是一位中学生,读者对象是本校同学;2020年全国Ⅱ卷,作者身份是中国青年代表,读者对象是其它各国青年代表;两道作文题的文体要求都是演讲稿。
(4)写作侧重点的变化
由单纯的阐释论证型写作向“阐释分析 任务驱动型”写作发展,由传统的表达型写作向交流(际)型写作发展。如2019年全国Ⅰ卷,既要正面阐释论证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要针对现实生活中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和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驳斥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和态度,分析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实质,并就“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向本校同学提出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言论组合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种作文题目既有限制性,又有开放性。它既给出明确的主话题或写作范围,又给考生立意、构思和选材提供较大空间;它避免主题先行,能够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因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区分度。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这种作文题仍将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我们在备考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1. 基本要求
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的主要写法是阐释论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全面理解、准确阐释题目所给材料的内涵,理清不同材料的内容侧重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材料内涵确定观点或主旨,援引素材(事件、名言等)加以论证,同时要注意突出材料内涵的现实意义。
言论类材料作文必须合理引用题目所给的材料。在原材料的处理方式上,直接引用优于间接引用,整体引用优于部分引用。此外,文中引用的言论与运用的素材在内涵上要有紧密联系,以保证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言论与其它类型材料组合的作文题,写作时要适当兼顾各类材料内容。如言论与时事或现象组合的材料,既要准确阐释言论内涵,以此为基础确定文章中心,又要选择恰当角度,对事件或现象作出深入分析。
2. 写法例说
(1)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写作指导
【题型判断】
“言论 时事(背景)”组合类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解读】
作文材料共有三段,每一段材料又包含两句名言,第二、三段材料还包含与名言相关的事件(背景)。
第一段材料中,墨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就像对待自己的国家,对待别人的家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对待别人的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身体,这是墨子“兼爱”精神的具体论述;约翰·多恩的话则强调个人和世界的紧密联系。
第二段材料两句名言出现的背景是“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第三段材料两句名言出现的背景是“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三段材料在审题时应视为一个整体,第一段材料和第二、三段材料大体上构成总分关系。第一段材料突出个人对自身以外的世界的基本态度,以及个人与世界的辩证关系;第二段与第三段材料构成并列关系,体现世界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
【引导语解读】
引导语共有三句话,主要对写作的具体情境、作者身份、中心话题和文体要求等作出限定。
第一句话“‘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明确了写作情境、作者身份(中国青年),同时暗含了读者对象,即世界其他国家青年代表。
第二句话“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明确了演讲主题,即写作的中心话题,要注意演讲主题必须与论坛主题紧密相关。
第三句话“请完成一篇演讲稿”,明确了写作的文体要求为演讲稿。演讲稿格式包括开头(称呼、问候)、主体和结尾;内容要具有宣传性、鼓动性;面对世界各国青年代表讲话,措辞要大方得体、通俗易懂,善用短句和修辞。
【写作要求解读】
特别注意以下两点对文章立意和主要内容的限制:
第一,“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材料内容就是材料的字面意思,材料含意就是从字面意思提炼引申出的深层意思。这三段材料的字面内容主要是六句名言,第二、三则材料还包括名言运用的时代背景。三段材料的含意综合起来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材料内容”,要求作文至少结合三条名言,每段材料中的名言至少用到一句;“结合材料含意”要求准确理解每句名言的内涵及三段材料的整体内涵。
第二,“选好角度”。“选好角度”即选好作文的立意角度,本文立意的核心角度应为:以中国青年代表身份,面向世界各国青年代表,表达自己对“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
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应从中国青年角度观照时代背景,同时具备“同一世界”的大视野,拥有“共创未来”的大胸怀,从中国与世界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关系中,体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中心话题,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作主题为“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
任务二:“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运用两则以上言论材料,并准确理解其内涵。
任务三:作者身份为中国青年代表,读者对象为世界青年代表。
任务四:文体要求,演讲稿。
其中一、二是本次作文的主要任务。
三、教师下水作文及点评
青年同心,其利断金
广州市第二中学曾育林
尊敬的各国青年代表:
你们好!
我是来自中国的青年代表爱华,很荣幸能受邀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我觉得,在当前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這个论坛显得更加有意义。应对新冠疫情这种全球性的重大灾难,作为人类砥柱的青年群体,应携起手来,共创未来。
个体不仅与他的国家、民族息息相关,而且与这个世界密不可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人类重大的灾难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的交往从来没有这么密切,人类社会事实上已成为“地球村”。这就要求各位青年朋友,不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其他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看得与己无关,而应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我想,这种“兼爱”精神,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青年的行动指南。
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2020年春天,我的家乡湖北省遭受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在最艰难的时刻,很多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幸灾乐祸,作壁上观,日本、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雪中送炭,借此机会,我想对曾给予我们援助的国家说一声“谢谢”。当我读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写在援助物资上的美好诗句时,深受感动。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在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际,中国政府向很多国家派出医疗队,“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等美好祝愿,随着一架架满载抗疫物资的飞机飞向世界各地,这给解决其他世界性危机提供了范例,也给我们青年正确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以很好的启示。
青年与世界,也应是这种互利双赢的关系。作为中国青年,我要投身于服务国家的伟大事业;同时,作为世界的一员,还应胸怀天下,将个人的成长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而一个和平繁荣的地球,将给人类生生不息提供保障,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世界吻我以爱,我报世界以歌。这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我得到的启示。那些活跃在非洲大地的反偷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国际志愿者,是我学习的榜样。“青年同心,其利断金。”也许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大家携手,就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带来希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想就可能实现。
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的国家或许正饱受新冠疫情的困扰。这是当前人类亟需解决的危机。而人类还面临饥饿、环境污染与气温上升等威胁,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其主体当属我们青年一代无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希望世界各国青年具有全球眼光,勇挑创造未来的重任。
童子何知,躬逢盛会。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让世界倾听来自中国青年的声音。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评语】
本文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表达对“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认识与思考、希望和建议,立意符合题意。行文中既能紧扣所给言论和新冠疫情背景,又能在此基础上联想到反偷猎、抗击埃博拉病毒以及消除饥饿、环境污染与气温上升威胁等内容,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作者开头向现场听众问好,交代自己身份,代入论坛情境,再结合新冠疫情肯定论坛意义,明确演讲主题。主体部分第一层结合第一段两句名言论述个体与国家、民族、世界的紧密联系;第二层结合第二、三段名言论述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合作互助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三层紧承上文,论述青年与世界的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尾部分先向世界各国青年提出开展国际合作、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建议;再对论坛主办方表示感谢。文章整体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语言流畅典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作者身份和读者对象明确,充分体现了演讲稿交际写作的文体特征。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普通高中作文优效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QJK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