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虽说这是由自身条件、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造成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大学生们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意义重大。本文试就体育意识在高校的培养现状及对策做一探析。
一、高校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要求
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专长,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锻造健康的体魄。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有硬性指标,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该按照严格的要求,增强示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体育意识训练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体育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的体育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二、高校体育意识的研究现状
(一)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提高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每个人都对体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使有少数人不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毕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会接触到体育课程。只是有的学生很了解体育相关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基本概念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有错误的理解。
(二)对体育情感的体验认识充分
如今,高校学生已经对体育情感有了非常充分的认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而且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有着自己的认识: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健身,有的学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是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有的学生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是有多种目的来参加体育锻炼。总体来说,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相比于女生来说,更为明确,这也说明男生的体育意识比较强烈。
(三)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有明显改善
现在来看,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据调查显示,高校中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有50%左右的学生是受到同学或朋友的影响;有10%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比如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要求等;有10%左右的学生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从而进行体育锻炼;还有5%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3%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锻炼的人数来说,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有40%以上,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有50%以上,不锻炼的学生有4%左右。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生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就说明,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虽然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体育教育的程度偏低
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意识又会影响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校的体育教育接受只是体育考试,被动地接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项目,这就严重伤害了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印象,大部分是打球、跑步。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多样化,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由于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易使学生掌握很多体育训练方法和训练技能,从而使学生厌倦体育课,最终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许多高校不仅在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严重滞后,而且本校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学体育文化发展。
四、高校体育意识的培养方式
(一)将体育意识的培养贯彻到教育过程中
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体育意识,才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高校中,要将体育意识的培养贯彻到教育的过程当中去,主要包括体育课程、课间活动、课外运动,还有各式各样的业余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各种体育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作用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
(二)加强体育思想的形成
体育的思想基础就是体育意识。体育就是体育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结合。体育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体育思想的形成。
体育意识包括:一是通过学习、培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健康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爱好和习惯,使他们掌握体育健身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方法手段;三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
(三)实施“开放型”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开放型”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开放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认知结构。“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思想上放开,在实践中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朋友;在成绩评定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说,高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健康为第一,真正加强大学生的体育工作,进行体育意识的宣传,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体育的正確认识,并将认识转化为行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从而获得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比如进行各种体育运动讲座,开辟体育窗口,指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体育节目等。
(五)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体育意识也是意识的一种,它会产生一种运动行为的某些倾向,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把体育上的浓厚兴趣转化到体育运动中。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配备足够的器材设施,还要加强运动场地的建设。一些学校还可以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体育运动,从而满足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
五、结论
体育意识贯穿于人的一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体育对于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要注意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一、高校体育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要求
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专长,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锻造健康的体魄。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有硬性指标,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该按照严格的要求,增强示范,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体育意识训练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体育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将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的体育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二、高校体育意识的研究现状
(一)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提高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每个人都对体育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即使有少数人不了解体育知识和技能,但毕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会接触到体育课程。只是有的学生很了解体育相关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基本概念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有错误的理解。
(二)对体育情感的体验认识充分
如今,高校学生已经对体育情感有了非常充分的认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而且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有着自己的认识: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健身,有的学生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是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有的学生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压力,有的学生是有多种目的来参加体育锻炼。总体来说,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相比于女生来说,更为明确,这也说明男生的体育意识比较强烈。
(三)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有明显改善
现在来看,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据调查显示,高校中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有50%左右的学生是受到同学或朋友的影响;有10%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社会的影响,比如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的要求等;有10%左右的学生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从而进行体育锻炼;还有5%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3%以上的学生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锻炼的人数来说,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有40%以上,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有50%以上,不锻炼的学生有4%左右。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生更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就说明,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虽然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体育意识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体育教育的程度偏低
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意识又会影响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校的体育教育接受只是体育考试,被动地接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项目,这就严重伤害了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印象,大部分是打球、跑步。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多样化,且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由于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易使学生掌握很多体育训练方法和训练技能,从而使学生厌倦体育课,最终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许多高校不仅在体育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严重滞后,而且本校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学体育文化发展。
四、高校体育意识的培养方式
(一)将体育意识的培养贯彻到教育过程中
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体育意识,才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高校中,要将体育意识的培养贯彻到教育的过程当中去,主要包括体育课程、课间活动、课外运动,还有各式各样的业余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各种体育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对体育的目的和意义、作用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
(二)加强体育思想的形成
体育的思想基础就是体育意识。体育就是体育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结合。体育意识越强,就越有利于体育思想的形成。
体育意识包括:一是通过学习、培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健康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爱好和习惯,使他们掌握体育健身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方法手段;三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条件,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
(三)实施“开放型”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开放型”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开放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认知结构。“开放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思想上放开,在实践中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朋友;在成绩评定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所以说,高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健康为第一,真正加强大学生的体育工作,进行体育意识的宣传,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体育的正確认识,并将认识转化为行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从而获得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比如进行各种体育运动讲座,开辟体育窗口,指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体育节目等。
(五)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体育意识也是意识的一种,它会产生一种运动行为的某些倾向,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把体育上的浓厚兴趣转化到体育运动中。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配备足够的器材设施,还要加强运动场地的建设。一些学校还可以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体育运动,从而满足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
五、结论
体育意识贯穿于人的一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体育对于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要注意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