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杰不久前凭借《Hello!树先生》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年轻的“最佳导演”
《 Hello!树先生》作为34岁韩杰的第二部长片,从参加上海电影节开始,就直面市场。
作为贾樟柯“添翼计划”第一部将在内地公映的作品,《Hello!树先生》的幕后制作阵容堪称豪华,影片汇集了两岸三地的杰出影人:监制贾樟柯,摄影师黎耀祥,贾樟柯作品《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的录音师张阳,《三峡好人》美术师刘强,《疯狂的石头》的美术师张小兵⋯⋯这一切成就了韩杰第二部电影的高起点,也让《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一举成名。
“情怀上的关注”
《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上亮相后,被描述成“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魔幻喜剧”。用宋丹丹小品中的经典东北语调,念成“Hello啊,树先生”,才是影片的调调。故事的主人公“树”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像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起先他被人当作傻子,后来却被人奉为先知——“树先生”。
《Hello!树先生》是一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作品。中国电影,从第五代导演开始就有着对农村题材长期的关注,作为新生代导演,韩杰思考的是:面对城市和工业化对乡村生活的蚕食,农民该如何生存?这让韩杰在创作中很挣扎,“要体会这代人的精神状态的改变,要给予民族生存状态情怀上的关注。”
韩杰新作推出,距离上部作品已有5年,当年他说,“《赖小子》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生活,怎么去关注人。”《赖小子》讲述了残酷青春,而《Hello!树先生》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则反映了韩杰创作上的重大转变,用韩杰的话说,是从写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的转变。通过5年的积累与沉淀,“通过人情世故的磨砺,阅读的启发,修禅的开示,我慢慢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Hello!树先生》从剧本创作到最后拍摄完成,历时近3年.电影剧本在2009年上海电影节的创投会上崭露头角,又在2011年上海电影节上大获丰收。与第一部作品《赖小子》一样,“这部我自己创作的剧本没有经过任何改编,我是唯一的编剧。”韩杰说。
韩杰长片处女作《赖小子》,成型机缘也是来自电影节。在鹿特丹电影节的创投环节,韩杰与一家专门制作青少年题材的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并通过他们申请到了法国南方基金的支持。该片最终获得2006年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以及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片最佳影片银奖,并且参加了台北电影节,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等多个中外电影节。但《赖小子》没能在国内公映,这也成为韩杰创作中的一大遗憾。“在拍长片之前,我就渴望未来的作品让最多的人看到,并和尽量多的人做或深或浅的讨论,引起共鸣。”韩杰说,“《赖小子》除了艺术性,还具备商业性,即观赏性和话题性。如能上映,国内的反响和票房应该不会差。”
待到《Hello!树先生》,一开始就以商业的电影态度亮相上海电影节,主创班底阵容扎实,由博纳影业集团、上海电影集团、西河星汇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Hello!树先生》在制作上有明显进步——《赖小子》当时预算约200万元,实际拍摄期只用了50万元,150万元用于后期转胶片制作,该片没有发行预算,只在影展上做销售,基本收回成本。而《Hello!树先生》的制片方在合作初期就订立了“要在国内上线”的目标,制作预算比韩杰前作翻了近两番到700万元。
当然,《Hello!树先生》也没有放弃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打算,目前已经确定参加第64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入围“当代导演竞赛单元”),并将参加9月中的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
“有那么一天”
作为贾樟柯工作室旗下成员,韩杰的“师傅”贾樟柯并不同意将《Hello!树先生》分类到文艺片中,对此韩杰的解释是:“我想他是在纠正大家观念上的偏颇。一部电影不能机械地被划分成文艺片或商业片。这两种类别,往往是水乳交融的。”
韩杰认为,导演在行业法则和市场需求面前应该对号入座——明确自己的重心:“赚钱重要还是艺术重要?要赚观众的钱还是赚观众的情?”韩杰说,“虽然对我而言,文艺和商业间并不存在壁垒,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但还是要有一个市场定位。”
《Hello!树先生》的市场定位是商业影片,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它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元素来丰富影片的商业性,尽管影片还未上映,主演王宝强的表演就已受到影评人和业内人士的诸多肯定。
在被问到选角的想法时,韩杰笑言:“不能只说我启用了王宝强,还要说王宝强启用了我。他合作过的导演都比我年纪大、入行早、业绩高。他能放下高片酬和成功的身段跟我合作,我很感谢。就是情怀这个东西让我和王宝强等主创突破重重困难走到一起,跑到东北在残酷的气候里拍了一部疯狂的电影。”
尽管如此,中国电影行业中,文艺和商业电影的划分壁垒依然存在,“这既有客观合理性又有人为的不合理性。合理性在于,市场有了这个分类导向,可以做到透明、细化,服务于不同群体的观众,让观众准确地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类别,同时让导演确定自身市场定位重心。不合理性则在于这种分类导致了投资、发行商和大众对艺术片的不自信和漠视,从而导致了整个艺术片生存的窘境。”
“我会永远关注现实,但不能总拍现实主义题材。未来可能会尝试的题材并不确定。而且功夫在诗外,人不能老挣扎在拍电影这事里,会精神分裂的。”在被问到今后是否将继续创作现实主义题材时,韩杰如是说。“也许有一天能,我听到这样的对话:甲说,哎,你最近看那电影了吗?乙说,看了,是《Hello!树先生》吗?票房老高了,都5000万了,还没下呢。丙:你说的那是部文艺片吧。”
韩杰微博的第一篇写道:“我总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踏上华表奖的红地毯,万呼声中,我被给足面子,冲媒体和粉丝们来一次回眸。”
这或许寄托了很多不忘“情怀”的电影人的梦想。
导演韩杰
1977年生于山西,1996年毕业于昆明地质学校计算机系,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同年完成独立短片《过年》,入围2003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2006年自编自导电影《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及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银奖。2011年拍摄电影《HELLO!树先生》,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与评委会大奖。
《Hello!树先生》
他的名字叫“树”。“树”还是单身,在村里的汽修铺工作。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沉默,像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村子里的煤矿日夜开采,因此地面下沉,整个村庄不得不迁往别处。“树”干脆远走他乡去了省城。他在学校打工,孩子们的天真让他回想起童年的时光。于是,他决定回到故乡。
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回到家乡后的“树”渐渐能捕捉到自己灵光一闪的思想。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验证了他的预言,“树”成为受人尊敬的“预言家”,被人尊称为“树先生”。
《 Hello!树先生》作为34岁韩杰的第二部长片,从参加上海电影节开始,就直面市场。
作为贾樟柯“添翼计划”第一部将在内地公映的作品,《Hello!树先生》的幕后制作阵容堪称豪华,影片汇集了两岸三地的杰出影人:监制贾樟柯,摄影师黎耀祥,贾樟柯作品《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的录音师张阳,《三峡好人》美术师刘强,《疯狂的石头》的美术师张小兵⋯⋯这一切成就了韩杰第二部电影的高起点,也让《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一举成名。
“情怀上的关注”
《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上亮相后,被描述成“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魔幻喜剧”。用宋丹丹小品中的经典东北语调,念成“Hello啊,树先生”,才是影片的调调。故事的主人公“树”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像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起先他被人当作傻子,后来却被人奉为先知——“树先生”。
《Hello!树先生》是一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作品。中国电影,从第五代导演开始就有着对农村题材长期的关注,作为新生代导演,韩杰思考的是:面对城市和工业化对乡村生活的蚕食,农民该如何生存?这让韩杰在创作中很挣扎,“要体会这代人的精神状态的改变,要给予民族生存状态情怀上的关注。”
韩杰新作推出,距离上部作品已有5年,当年他说,“《赖小子》让我学会了怎么去生活,怎么去关注人。”《赖小子》讲述了残酷青春,而《Hello!树先生》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则反映了韩杰创作上的重大转变,用韩杰的话说,是从写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的转变。通过5年的积累与沉淀,“通过人情世故的磨砺,阅读的启发,修禅的开示,我慢慢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Hello!树先生》从剧本创作到最后拍摄完成,历时近3年.电影剧本在2009年上海电影节的创投会上崭露头角,又在2011年上海电影节上大获丰收。与第一部作品《赖小子》一样,“这部我自己创作的剧本没有经过任何改编,我是唯一的编剧。”韩杰说。
韩杰长片处女作《赖小子》,成型机缘也是来自电影节。在鹿特丹电影节的创投环节,韩杰与一家专门制作青少年题材的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并通过他们申请到了法国南方基金的支持。该片最终获得2006年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以及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片最佳影片银奖,并且参加了台北电影节,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等多个中外电影节。但《赖小子》没能在国内公映,这也成为韩杰创作中的一大遗憾。“在拍长片之前,我就渴望未来的作品让最多的人看到,并和尽量多的人做或深或浅的讨论,引起共鸣。”韩杰说,“《赖小子》除了艺术性,还具备商业性,即观赏性和话题性。如能上映,国内的反响和票房应该不会差。”
待到《Hello!树先生》,一开始就以商业的电影态度亮相上海电影节,主创班底阵容扎实,由博纳影业集团、上海电影集团、西河星汇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Hello!树先生》在制作上有明显进步——《赖小子》当时预算约200万元,实际拍摄期只用了50万元,150万元用于后期转胶片制作,该片没有发行预算,只在影展上做销售,基本收回成本。而《Hello!树先生》的制片方在合作初期就订立了“要在国内上线”的目标,制作预算比韩杰前作翻了近两番到700万元。
当然,《Hello!树先生》也没有放弃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打算,目前已经确定参加第64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入围“当代导演竞赛单元”),并将参加9月中的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
“有那么一天”
作为贾樟柯工作室旗下成员,韩杰的“师傅”贾樟柯并不同意将《Hello!树先生》分类到文艺片中,对此韩杰的解释是:“我想他是在纠正大家观念上的偏颇。一部电影不能机械地被划分成文艺片或商业片。这两种类别,往往是水乳交融的。”
韩杰认为,导演在行业法则和市场需求面前应该对号入座——明确自己的重心:“赚钱重要还是艺术重要?要赚观众的钱还是赚观众的情?”韩杰说,“虽然对我而言,文艺和商业间并不存在壁垒,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但还是要有一个市场定位。”
《Hello!树先生》的市场定位是商业影片,作为一部小成本影片,它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元素来丰富影片的商业性,尽管影片还未上映,主演王宝强的表演就已受到影评人和业内人士的诸多肯定。
在被问到选角的想法时,韩杰笑言:“不能只说我启用了王宝强,还要说王宝强启用了我。他合作过的导演都比我年纪大、入行早、业绩高。他能放下高片酬和成功的身段跟我合作,我很感谢。就是情怀这个东西让我和王宝强等主创突破重重困难走到一起,跑到东北在残酷的气候里拍了一部疯狂的电影。”
尽管如此,中国电影行业中,文艺和商业电影的划分壁垒依然存在,“这既有客观合理性又有人为的不合理性。合理性在于,市场有了这个分类导向,可以做到透明、细化,服务于不同群体的观众,让观众准确地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类别,同时让导演确定自身市场定位重心。不合理性则在于这种分类导致了投资、发行商和大众对艺术片的不自信和漠视,从而导致了整个艺术片生存的窘境。”
“我会永远关注现实,但不能总拍现实主义题材。未来可能会尝试的题材并不确定。而且功夫在诗外,人不能老挣扎在拍电影这事里,会精神分裂的。”在被问到今后是否将继续创作现实主义题材时,韩杰如是说。“也许有一天能,我听到这样的对话:甲说,哎,你最近看那电影了吗?乙说,看了,是《Hello!树先生》吗?票房老高了,都5000万了,还没下呢。丙:你说的那是部文艺片吧。”
韩杰微博的第一篇写道:“我总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踏上华表奖的红地毯,万呼声中,我被给足面子,冲媒体和粉丝们来一次回眸。”
这或许寄托了很多不忘“情怀”的电影人的梦想。
导演韩杰
1977年生于山西,1996年毕业于昆明地质学校计算机系,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影视制作专业,同年完成独立短片《过年》,入围2003年釜山国际电影节短片单元。2006年自编自导电影《赖小子》获第35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奖及第3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数码竞赛银奖。2011年拍摄电影《HELLO!树先生》,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与评委会大奖。
《Hello!树先生》
他的名字叫“树”。“树”还是单身,在村里的汽修铺工作。和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沉默,像旷野里被人忘记的一棵树。村子里的煤矿日夜开采,因此地面下沉,整个村庄不得不迁往别处。“树”干脆远走他乡去了省城。他在学校打工,孩子们的天真让他回想起童年的时光。于是,他决定回到故乡。
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回到家乡后的“树”渐渐能捕捉到自己灵光一闪的思想。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验证了他的预言,“树”成为受人尊敬的“预言家”,被人尊称为“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