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水稻施有机肥,规范化栽培,科学运筹水肥及水稻拔节孕穗期,水稻开花结实期的特点,稻株长相长势的间述,提出大田期的田间管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穗多,穗大长势整齐,防贪亲,早衰,倒伏,确保丰产丰收。
[关键词] 水稻;大田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干死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杜建珍.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灌溉措施.垦殖与稻作,2006(07):25
[2]申关望,霍二伟,沈光辉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1(01):10
[关键词] 水稻;大田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干死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杜建珍.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灌溉措施.垦殖与稻作,2006(07):25
[2]申关望,霍二伟,沈光辉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