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与融合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逐步深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地密切,文化成了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与日本属于一一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日之间的科技以及文化、经济与政治等众多交流逐步密切,为了进一步实现顺畅交流,必须要培育语言功底深厚的外语人才。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语言形式以及技能培养,却忽略了文化要素对于口语交际表达产生的影响。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日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跨文化意识,便提出具体的跨文化教育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日语教学;跨文化意识;文化差异;教学渗透
  【作者简介】刘捷奥,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引言
  在当前日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语法与词汇、句型等练习模式,但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过于重视阅读理解以及句型练习,却忽略了语言应用以及语境等众多方面内容。所以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只能够掌握表面内容,却无法深入了解日语背后的文化元素,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课堂上根据教师的知识讲解进行思考,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只是被动的抄写课堂笔记,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应付对待。此种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无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在日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融合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中日差异
  由于日本自古以来与中国交流较为密切,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日本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的佛道、道教、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日本都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中日之间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沟通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在饮食器具使用方面,大家都使用筷子,但是日本,男性所使用的筷子比女性的要粗,但是在中国就没有具体的区分,在筷子长度区分当中,中国比日本的筷子要更长一些。而大家在吃饭时,中国会围着大桌子吃饭,而日本则是采取分餐的形式。在文化思想上,中国和日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日语教学当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跨文化意识是而人们在思想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心理上了解和探究的内容。由于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当中所运用的沟通方式之一,在社会文化发展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所以在语言表达和表现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日语教学时要开展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力。
  1.通过日常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教师在日语教学当中,要通过对日语的相关词汇进行汉语方面的知识引导,使学生了解日语词汇的相关意义。并且介绍日语词汇的背景意义,教师通过文化方面的渗透,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学习理念。教师也可以从文化角度进行教学思想的讲解,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性的探究,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也会挖掘词汇的深层次意义和文化因素,逐步增强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日语知识时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文化体验。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的引导,在活动时,增强学生对于异国文化的体验感。教师也要积极的组织学生以活动和文化作为主要的目标进行教学的拓展,例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开茶道会,日语朗诵比赛等教学形式。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感受真实的日本文化特点,体会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并且增强学生在日本文化学习当中的见解能力。
  3.通过外籍教师与学生交流进行文化探讨。教师在日语学习当中,要想真正的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就要在教学当中通过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进行文化方面的渗透引导是學生在外籍教师的帮助下熟悉日语的发音技巧和对词汇的理解能力,由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对于日本文化了解较为透彻,所以通过此类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渗透引导,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还能够逐步完善学生在交流当中的学习思路。学生通过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沟通和学习,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当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逐步完善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4.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文化交流重要性。跨文化交流意识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类细节来进行文化意识的引导和教学。例如在中国餐桌上,主人喜欢硬筷子给客人夹菜。而在日本文化当中这样做是不卫生的,因为日本人习惯分餐,教师通过运营日常生活当中的小事进行教学举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日的文化差异性。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正视中日的文化差异,并且学习他国优秀的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三、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得出文化教学属于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思考,所以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建议教师必须要深入分析文化渗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比中日方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奎玲.“ 跨文化交际” 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6(16):74-7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和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也成为了高校中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更应该适应学生就业之后的英语需求。笔者就职的院校为软件学院的学生开设了IT职业英语这门课程,本文旨在探讨该门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讲授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该门课程对学生今后就业的意义。  【关键词】IT职业;
【摘要】在当前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在初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为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学生基本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增强具有理想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就针对初中英语教育中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与支持,以得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基本能力;培养  【作者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Chinese Internet meme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s working in the formation of them.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em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摘要】一种语言的时间词汇是该语言中基本、悠久的词汇。越南成语俗语中“日”、“夜”、“月”、“年”、“时”等时间名词常以一种民间认知方式加以理解。它们的意义与科学认知下的完全不同。越南民间思维下的时间认知具有精神与文化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越南人对成语俗语中“日”、“夜”、“月”、“年”、“时”的时间观念,由此肯定这些词对越南人文化、生活经验的表现价值。  【关键词】越南成语俗语;时间名词;时间观念
【摘要】蒙古国留学生是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在中国课堂学习英语存在比较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国是非英语国家,如何激发留学生在非英语国家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从而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蒙古国留学生;高效英语课堂;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香江水(1975.12-),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跨文化研
【摘要】本文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提出、提问与思维品质提升的发展关系为切入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培养学生辨别英语阅读问题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和概括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推断逻辑关系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设计。希望在思维品质目标下,高中英语教师能够注重英语教学问题的设计与研究,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品质;高中教育;英
【摘要】在考试评价功能体现上,英语试卷讲评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试卷的全面有效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真实情况实现全面把握,同时,在对试卷进行讲评的过程中,要站到学生的层面进行分析剖析,融入情感态度因素,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英语;试卷讲评;教学  【作者简介】黄玉娇,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清远小学。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开展讲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试卷上的问题以及涉及的知识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情况。调查对象是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A班随机抽样的170名学生。研究使用的问卷改编自Owston, York, Murtha (2013)。问卷之后还抽选了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混合课程的模式;学生喜欢灵活的在线学习,但更喜欢与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的解决问题;就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来说,学生的想法各异,但大多数是
【摘要】数字的翻译是口译中的一大难关,尤其是遇到五位数以上的数字。在商贸谈判或外交活动中,数字误译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英汉数字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对译员造成的障碍;总结出数字在英语和汉语中不同的构成阵形,辅助提高口译的速度。  【关键词】数字口译;数字段位;数字构成;阵形公式  【Abstract】Translation of numbers, esp. five-digit
【摘要】亚历山大.蒲伯是英国18世纪早期伟大的古典主义诗人,诗风精巧隽俏。他的诗歌创作以讽刺和英雄双韵体而著称。蒲伯的双韵体具有如下特点:规范,平衡,对偶,简明,清晰,准确。他的诗歌形式以规范,严谨为特色。从诗歌的格律角度来看,他的诗歌大部分为五部抑扬格,但是也并非一成不变。本篇文章主要是想从蒲伯诗歌格律的规范性和特殊性来分析他的诗歌特点。  【关键词】格律;英雄双韵体;规范性;变异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