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一氧化氮对吸人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owe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吸人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12例烧伤伴中度以上吸人性损伤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6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T组)6例,行常规治疗+吸人体积分数1x10-6的NO。两组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和72 h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浆内皮素(ET)及NO含量的变化,对T组患者ET、NO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T组心排出量(CO)和心搏出量(SV)在24 h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变化早于C组(P< 0.05~0.01)。T组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与C组相比均改善较早,且两组RVSW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与C组比较,T组ET水平明显降低(P < 0.05~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此两项指标呈负相关(r=-0.98,P <0.01)。

结论

吸人体积分数1×10-6的NO可以改善吸人性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NO对肺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家庭复原力对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抽取肺癌术后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家庭复原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锻炼依从性量表分别测量患者的家庭复原力、负性情绪、锻炼依从性。结果肺癌术后患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为(3.75±0.59)分;焦虑得分为(41.52±9.12)分、抑郁得分为(46.39±9.87)分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心电图出现异常的情况,为HIV/AID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1 131例HIV/AIDS患者和5 622名HIV阴性体检者的心电图资料,比较2组人群
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以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辅助检查比较容易诊断。特殊类型,尤其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易误诊。本例患者是以急性胸痛、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心电图呈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改变为首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期刊
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复杂且严重,其病死率高、预后差,因此,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多数临床指南、前瞻性研究和治疗试验都集中在儿童身上,对成人研究较少,现就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介绍,旨在加深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理解,为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但这两类药物均无法彻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多数CHB患者面临停药后复发的风险。因此,预测干扰素类和NAs的抗病毒疗效、优化或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
期刊
目的探讨达拉他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真实世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6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达拉他韦联合索磷布韦治疗的56例CHC患者,均接受达拉他韦(60 mg/d)联合索磷布韦(400 mg/d)治疗12周,随访24周。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以及抗病毒治疗对肝纤维化的影响,采用Sanger法检测非结构蛋白5
对核苷类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治疗后能否安全停药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①在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丙氨酸转氨酶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HBV DNA不可测、转氨酶复常,是停药
期刊
目的了解青岛市GⅡ.15型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疑似诺如病毒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1 412份,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反转录PCR扩增诺如病毒可读框1和2结合区基因片段和VP1基因全长,进行序列测定、系统进化分析和同源建模。结果共7株GⅡ.15型诺如病毒株被检出,散发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近日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会刊——《中华传染病杂志》问世。现对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分期与临床诊治策略实施对接、实验室检查指标新进展、临床治愈等目标定义更新、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扩大、特殊人群抗病毒药物方案等多个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讨论和展望。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确诊为HBV相关ACLF的19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推导队列。另收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