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中学历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遥远的历史应该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从中更深刻地感受和体悟历史,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20-01
历史教学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知识中蕴
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现在的青少年有着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对他们而言,有些久远的年代所发生的事情是遥不可及的无法触摸的,甚至有的是他们无法理喻的。拿他们的话来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说那些有什么意义?”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使学生理解过去,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品德和精神;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而情境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历史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播放视频、图片使学生如亲临历史场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进行教学,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这些形象素材的展示使遥远的历史情境在学生面前得到展现,使他们直接感知并走进历史接受教育,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些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有效的。下面笔者就《抗日救亡运动》一课的教学谈谈具体的看法。
《抗日救亡运动》一课围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
上深刻体会这段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活动。如果单单凭借书本上的文字,不利用课外的其他的资料或者资源,就无法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感悟这段历史,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告诉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新一代学生,应该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引起学生对这段学习内容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结合现实,采用了一系列新闻资料,向学生展示在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城进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如这一天不办喜筵、鸣炮示警等,使学生意识到“九·一八”事件在历史上的地和对中国面临的严重的亡国危机,中华民族一直牢记国耻醒。然后放一首《松花江上》的歌曲,使学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歌词的理解,感受此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随后,我放了这段时期的相关图片,显示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侵略者,各尽所能,努力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也使他们心目中充满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气。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下一个主题“西安事变”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
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些重要人物的决定性的举措可以扭转乾坤;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有的个人利益、私人情感等已无足轻
重,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凸显出来。在“西安事变”这一主题中,“西安事变”是重点,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抗日的主张,但是国民党内部对此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他们的行动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认识到就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内部分成了两派:主战派和亲日派。就在这样的时刻,在国家遭受屈辱之时,亲日派还主和不主战,蒋介石还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国民党内不乏爱国将领,以国家大局为重,要求蒋介石接受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随后,我打出了两幅图片,一个是杨虎城,一个是张学良。学生们在对这两位将军的事迹进行讲述后,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行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关于“西安事变”随后的教学,我采取了播放视频片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片断:张学良的劝谏、哭谏;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即西安事变的细节。当学生看到蒋介石的狼狈样,学生们为此而鼓掌,这样的鼓掌应该是为蒋介石这样的不顾国家大局的人物落败而高兴的鼓掌、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正义行为的鼓
掌,更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民族气节的鼓掌。
这一节课中,我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时局的能力、培养他们顾全大局的意识,更要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融情说理,教育年青的一代应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
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历史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
义等思想素质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如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无数未留下姓名的普通人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通过历史丰富多彩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中播下
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一如既往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关键词】历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20-01
历史教学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知识中蕴
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现在的青少年有着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对他们而言,有些久远的年代所发生的事情是遥不可及的无法触摸的,甚至有的是他们无法理喻的。拿他们的话来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说那些有什么意义?”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使学生理解过去,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品德和精神;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让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这是历史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
而情境教学是历史课堂教学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历史情境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通过播放视频、图片使学生如亲临历史场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进行教学,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等等。这些形象素材的展示使遥远的历史情境在学生面前得到展现,使他们直接感知并走进历史接受教育,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些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有效的。下面笔者就《抗日救亡运动》一课的教学谈谈具体的看法。
《抗日救亡运动》一课围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
上深刻体会这段历史中的爱国主义活动。如果单单凭借书本上的文字,不利用课外的其他的资料或者资源,就无法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感悟这段历史,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告诉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为新一代学生,应该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引起学生对这段学习内容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结合现实,采用了一系列新闻资料,向学生展示在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城进行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如这一天不办喜筵、鸣炮示警等,使学生意识到“九·一八”事件在历史上的地和对中国面临的严重的亡国危机,中华民族一直牢记国耻醒。然后放一首《松花江上》的歌曲,使学生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歌词的理解,感受此事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随后,我放了这段时期的相关图片,显示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侵略者,各尽所能,努力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也使他们心目中充满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气。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下一个主题“西安事变”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
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些重要人物的决定性的举措可以扭转乾坤;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有的个人利益、私人情感等已无足轻
重,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凸显出来。在“西安事变”这一主题中,“西安事变”是重点,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合抗日的主张,但是国民党内部对此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他们的行动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认识到就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内部分成了两派:主战派和亲日派。就在这样的时刻,在国家遭受屈辱之时,亲日派还主和不主战,蒋介石还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但是,国民党内不乏爱国将领,以国家大局为重,要求蒋介石接受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随后,我打出了两幅图片,一个是杨虎城,一个是张学良。学生们在对这两位将军的事迹进行讲述后,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行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关于“西安事变”随后的教学,我采取了播放视频片断的方式。主要有以下片断:张学良的劝谏、哭谏;张学良、杨虎城的“兵谏”即西安事变的细节。当学生看到蒋介石的狼狈样,学生们为此而鼓掌,这样的鼓掌应该是为蒋介石这样的不顾国家大局的人物落败而高兴的鼓掌、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正义行为的鼓
掌,更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民族气节的鼓掌。
这一节课中,我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时局的能力、培养他们顾全大局的意识,更要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融情说理,教育年青的一代应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
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历史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爱国主
义等思想素质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如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无数未留下姓名的普通人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通过历史丰富多彩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中播下
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一如既往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