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持续激发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u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从中学生实际出发,从内容编排上更加注重由生活走向物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贴近生活的光学、电学再深入到力学,与原教材相比从要求上均有所降低,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以及各地考试考题难度的增大,使得部分学生厌学情绪加重,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一、凸显物理学科特点,让学生产生悬念,促成兴趣
  1.做好各种实验,让学生产生悬念,引发兴趣。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务必凸显物理学科的特点,新教材第一节设计了三个典型实验,在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想,实验结果会怎样:在浇冷水使水沸腾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根据生活常理认为浇冷水只会使烧瓶中的水温降低,根本不可能使水沸腾,可实验结果大出所料,烧瓶内大量气泡翻腾。在“倒立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中,同学们认为乒乓球没有力托住自然就往下落,再用气向下吹,会使球下落更快,可实验结果让同学们目瞪口呆,怎么会吸在漏斗里呢?产生悬念和好奇心。此时,老师告诉学生,这些知识都是我们中学物理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次,要做好每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各种实验故障的能力。这样,每做完一次分组实验,就能使学生成功的欲望得到一次满足,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2.结合教材不同知识点,编些小故事,如学习有关“噪声”知识,讲“老鼠王国的战争”的故事使学生明确了噪声可使动物致命。在学习凹镜知识时讲“阿基米德用凹镜返光烧退侵略兵”使学生明确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二、生活、灵活的教学,加深巩固学生兴趣
  1.在教学中适当利用比喻法。不少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能适当利用比喻法能变抽象为具体。如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关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虽然在数值上相等,但由于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学中可比喻成:平时只能说“李平同学长得像他爸爸”,而不能说“李平同学的爸爸长得像李平”,这样比喻学生终生难忘。又如学习“分子间作用力”时,有同学问“为什么分子间作用力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呢?”教师首先讲明分子间作用力取决于分子间距离,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时距离则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时距离则表现为斥力。然后比喻成兄弟二小孩,当其中一个走亲戚远离时,他们之间又相互想念,当长期在家互相接近时,又经常拌嘴吵架,适当的比喻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加深学生记忆。
  2.引导学生把物理规律编成顺口溜。在学习“电阻并联”时,学生不易记住并联电阻的特点,可编成“电阻并联值变小,倒数相加再颠倒”。这样既概括了电阻并联的特点,同时使学生掌握电阻并联的计算方法。在学习欧姆定律和有关电路计算是可编成“电阻连接要认清,各量互相要对应,哪量不变哪量变,时刻要当心”。这样便于掌握解电路计算题的要点。在学习安装照明电路知识时,可编成“火线零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头,火线先连开关上,再连开关与灯头”。这样学生易记,便于在实验中操作掌握。3.结合物理教学,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在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时,让学生深入调查本地区用电事故的实例,牢记安全用电规则。通过实例,使学生牢记雷雨时,不得在高大建筑物下,不得触摸金属门窗等。
其他文献
5月5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下发通知,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讲话满怀深情,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
期刊
今天,“在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我注意到,此前一直提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这次的提法改成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集美大学校长苏文金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这个政策信号同样得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的确认。  王梦恕院士说,职业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不禁让我重新对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纪恩格斯说:“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而作为数学学科三大部分(数与代数、几何和统计)之一的数与代数部分,它是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它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新的课
期刊
培养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本文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  笔者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本人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
期刊
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在新的理念下我们只有把四十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并不是直接教给学生推导的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寻找方法。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
期刊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
期刊
在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
期刊
德育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
期刊
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课堂设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  ▲角度  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角度选得好,教学效果就好。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