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英博物馆现藏以中国媒材绘制的英女王维多利亚肖像一幅.本文从该画题跋入手,梳理了《南京条约》签订之时,作为英方代表团成员的李太郭(George Tradescant Lay)订制该幅画作赠送中国官吏的始末和原由.通过大量画作比对,作者锁定了较有可能作为该画原型的女王肖像.通过考查李氏所著出版于同一时间的《真实的中国人》一书中对于中国女性的描述和总结,作者认为该肖像在保留维多利亚外在特征的同时,也以中国品味为参照,体现出19世纪上半叶跨越国界的艺术交流与融合.同时,这一以艺术品为手段的沟通活动显然受到基督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英博物馆现藏以中国媒材绘制的英女王维多利亚肖像一幅.本文从该画题跋入手,梳理了《南京条约》签订之时,作为英方代表团成员的李太郭(George Tradescant Lay)订制该幅画作赠送中国官吏的始末和原由.通过大量画作比对,作者锁定了较有可能作为该画原型的女王肖像.通过考查李氏所著出版于同一时间的《真实的中国人》一书中对于中国女性的描述和总结,作者认为该肖像在保留维多利亚外在特征的同时,也以中国品味为参照,体现出19世纪上半叶跨越国界的艺术交流与融合.同时,这一以艺术品为手段的沟通活动显然受到基督教传教活动的影响,是一次有效的艺术外交.
其他文献
当一本书即将面世的时候,绪论或引言如同一部完整歌剧的序曲,它不能代替一本书,同样全书也不能代替绪论或引言,功能无法互换.从阅读习惯来说,绪论是全书完成之后才写出来的,在写作时间上是最晚近的.但为读者着想,不能写成一个全书的总结报告.在一部电影放映前就向观众提前透露了结局,多么乏味.其实,学术阅读也是一个审美历程.
对先秦两汉画家来说,“手”是一个难题.到顾恺之宣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时,手的描绘才不再成为问题.考察先秦至魏晋绘画实物,可以发现中国画家对手的再现能力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进程,最终在公元4世纪达到高峰.这一进程不能完全从中国内部获得解释,佛教艺术的传入可能也起到部分作用.
本文以14世纪蒙元与西欧传教士之间的宗教政治交流为背景,围绕锡耶纳画家安布罗乔·洛伦采蒂为圣方济各修道院议会厅绘制的一组壁画展开,试图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笔者通过细读图像,并逐步分析画面中隐蔽而关键的细节,进一步讨论东方人形象如何进入意大利画家的视野,并在画面整体叙事中发挥作用,从而构成了14世纪方济各会历史形象建构的一部分.
公共艺术是城市阶段性发展的标志,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社会形态.场所又与我们日常的城市生活、居住空间,记忆中的人、物、事之间密切关联.换言之,公共艺术的场所精神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体现,亦是公众意识的表露,更是时间与空间的缔造.因此,本文从“场所精神”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大禹神话园”为例,探讨公共艺术创作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厘清艺术与场所,与公众的关系,旨在诠释如何用公共艺术讲好场所故事并彰显场所精神.
传世画作《胡笳十八拍图》描绘了北方民族卓帐游牧的生活场景,是对辽金时期夏捺钵行营的真实写照.图中频频出现的凉棚很有特点,它与位于其后供日常起居的毡帐构成了一种类似“前朝后寝”的格局,是整座营盘的核心.图中所见四角攒尖顶式和庑殿顶式两种凉棚形制,皆可在辽代壁画资料中找到对应图像,它们的使用场合有所不同,且与汉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出汉文化的影响因素.凉棚作为北族捺钵文化的独特景观,一直延续到金代.藉此亦可推测,《辽史》提到举行殿试的“清凉殿”,其具体场所可能就是夏捺钵之凉棚.
本文研究的是18世纪日本长崎的湖州“来舶画人”费晴湖.首先考察了长崎清代来舶画人的历史背景和群体身份,第二对费晴湖的前辈族人费汉源的创作及评价做了讨论,第三对费晴湖的东渡等相关问题做了整理,第四则以费晴湖的米法山水为中心,讨论其创作与日本趣味之间的关联,以此勾勒以费晴湖为中心的来舶画人在日活动的历史面貌.
真实世界本身的实存性,是通过符号与人的感知打交道实现的,因而必然是符号化、媒介化的.鲍德里亚称这些媒介生成物为超真实(hyperreality).视觉图像是一种有弹性的变形,突破像似的都是一种“超真实”,任何一种再现的结果都是对时间、空间的切割.今天,现实本身就是超真实的,电子图像融合了视觉与听觉,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以及真实与虚假的二元对立,进而让人感知错乱.媒介制造了超真实.如今现实就是超现实主义的.当生活转化为图像与景观,它自身就成为了审美.而这种超真实的符号世界在新媒体艺术里有着最为明显的显现
文化艺术创新网络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家与艺术资本之间最尖锐的关系.当代艺术家都要获得自身作品的“独特性”,而这个独特性又依赖于文化艺术创新网络“滋养”然后被“识别”,成为标志性的艺术作品.而艺术资本则希望艺术家作品能够拥有更多社会意识形态的挑战,引发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文化效果,让艺术品“社会升值”.本文以摄影艺术家辛迪·雪曼作品为例,试图说明“图片一代”文化创新网络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在文化资本的引导下,艺术家如何产生“艺术样式-社会材料-艺术策略”的当代艺术创新策略,以及当代艺术创新策略将面
在清前期宫廷绘画中,文人画和西洋画是统治者极为看重的艺术形式,分别代表对文化正统的继承和对实学精神的支持.《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是康熙朝的一项文化工程,宫廷画家王原祁、沈蝓及洋画家马国贤(Matteo Ripa)都参与其中,这里面不仅涉及到文人画和西洋画的对立与融合,也展现出皇权对文化艺术的干预.宫廷艺术以统治者为中心,将相关人才聚集起来,正因如此,才给“中法”和“西法”创造了一次合作机会.然而,这里也存在迎合上意的行为,对“西法”的曲解和对“中法”诡辩,最终导致了精英阶层对西方文化的偏见,也妨碍了
《三友图》,一幅小画,却有大气象,挺有派的.rn妥贴的人物安排、景物配置及大片空白,都让人十分舒服.三位主人公形各有自,同款宽绰的僧袍、相似的盘坐和发式,平添了视觉的顺畅.概括精炼的表述显出画者剪裁的匠心,没有多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