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经过国共两党与新知识人的建构,泰山在新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不仅成为凸显革命烈士牺牲意义的政治符号,而且成为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固有文化及其精神、"人民不朽"的文化象征。这种建构体现了民国时人对传统泰山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其中,易君左提出的泰山"国山"论意在从政治符号的层面应对日军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而对这一主张的舆论批评则从民生的角度重新诠释了"活的泰山"与民国政治责任的文化关联。在不同政治文化力量的演绎下,民国泰山获得了新的时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