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与新闻黑箱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jiang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人类主播相比,“AI合成主播”有着诸多优势:不需要休息、不存在失误、长远来看成本非常低廉,但是“AI合成主播”作为人类播音员的“分身”,以对人类的模仿为基础,可能会带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同时,“AI合成主播”将更多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环节推入了“黑箱”,其真实度、可信度、透明度将更加难以判断。除此之外,也可能会带来新闻伦理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AI合成主播 算法 人工智能 创新 新闻黑箱
  保罗·莱文森认为,新技术演化分为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新技术像玩具,内容只是为技术服务的载体;第二阶段才成为实用技术;第三阶段则既能复制现实,又能重组现实。
  自“AI合成主播”诞生以来,可以明显地发现,人们更多关注的不是这位新的“主播”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而是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很明显,目前“AI合成主播”的技术发展水平还处于玩具阶段,人们为了使用媒介而使用媒介,这不仅会影响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也会影响人们对这种新兴事物的价值判断。
  目前来看,“AI合成主播”技术尚不具备威胁人的主体性地位的能力,只有“AI合成主播”技术发展到实用技术阶段,技术对人的影响不再存在,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种新技术的时候,“AI合成主播”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毫无风险的,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直接威胁到人的合法性本身,我们更应该始终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时刻反思技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才能在实践上保证技术的良性发展。
  一、“AI合成主播”的价值指向
  技术中性不代表价值中立,工具理性也不能代替价值理性。尽管技术是中性的,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都有着一定的价值指向,技术的价值指向往往会直接作用于技术的使用方式。目前来看,“AI合成主播”的使用方式主要是替代与模仿,其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人像,而是通过对特定人物身体信息的收集整合,“克隆”出一个新的分身影像,尽可能一致地模仿人类主播的行为,进而实现信息的大规模传输。
  但是,传播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再创造的行为。新闻主播行业中顶尖人才的评判标准,不是工作时长,而是依据他们的创新能力。人的播音主持工作是对新闻内容再加工、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人类主播可以运用合理的情感表达烘托新闻内容、情感、背景与价值取向。对于人来说,十次、一百次的重复将带来创新,达到“1+1>2”的效果,而机器的重复则仅仅是重复,是一个“1+1=2”的过程。
  自我进化的实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随着机器学习能力的提升,机器的重复相应地也可以带来其能力的提高。但是,“AI合成主播”不同于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制造的机器,为了高度拟人化,其是基于对特定主播的模仿而形成的。也就是说,“AI合成主播”只能向特定的人学习,与海量数据相比,这种信息采集是非常有限的。即使“AI合成主播”可以完全模仿特定人类主播的行为,这种创新也是受到特定播音风格、播音模式限制的,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创造。
  从长远来看,“AI合成主播”的技术一旦成熟,技术的使用成本将迅速下降,普及率迅速提高,可能使得媒体机构新闻主播的从业人员减少,由此,“AI合成主播”可模仿的对象即数据来源也将会有所减少。最终,“AI合成主播”可能会以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新闻场景之中,这是观众不乐于见到的场景,也将会造成新闻行业的人才断层,使得主播行业后继乏力。
  二、“AI合成主播”与新闻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的一个本质特征,这大大提升了受众对新闻传播过程的参与感,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带来了传播效果的提升。但“AI合成主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互动性。
  一方面,“AI合成主播”目前不能像真人主播那样与受众进行互动。新闻主播播报新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受众互动的一个过程,研究显示,主播播报过程中语言传递的内容只占7%,而55%的内容需要靠非语言符号来传递,非语言的传播过程也是新闻主播与观众互动的过程,观众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与主播的情感互动。而“AI合成主播”目前尽管已经可以表达人的多种情绪,但尚未达到模拟人的全部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的水平。另一方面,“AI合成主播”是基于信息输入形成的,其主持风格、主持模式是固定的,一般很难根据受众的反馈来做出调整。即使必须要做出调整,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反应期,需要巨量的程序投入,显然不符合新闻一贯争分夺秒的要求。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AI合成主播”的互动并非一种真实的互动和反馈,而是一种程序设定的虚拟反馈,其互动不会因观众的意见和情感而发生变化,只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和程序的设定流露出合理的情绪。“AI合成主播”的情绪、表达都更为程序化,长此以往,受众可能会逐渐意识到这种互动的欺骗性。
  三、“AI合成主播”与新闻“黑箱”
  “黑箱”是指新闻生产的幕后中的幕后,其真实度、可信度、透明度以及内容与运算方法是人类现有认知水平难以判断的,“黑箱”产生的是一种看似毋庸置疑的结果,但实际上仍然可能存在诸多的偏见与谬误,只不过更难以让人察觉判断而已。
  司法中讲究程序正义,研究表明,程序的正义性能有效提升公民对公平正义的认识,体现出的是人对过程的重视。同样,新闻生产程序的公开透明也影响着用户对新聞真实性的感知,程序公开是提升新闻可信度的重要手段。
  尽管单纯的合成主播技术并非会绝对造成新闻业危机,但新闻播报作为新闻生产中的一个环节,需要被放在新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去考量。2019年8月,新华社最新发布了25款媒介机器人,涉及新闻生产的全产业链,“AI合成主播”也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它必然会与其他的智能化媒介工具相结合,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同时,这也意味着在继内容生产进入“黑箱”之后,“AI合成主播”的出现使得传播过程同样进入了“黑箱”之中。试想,如果新闻稿件由人工智能采写,由算法分发,由“AI合成主播”播出,那么人将被完全排除于新闻生产的过程之外,也就无形中使人失去了对新闻的控制能力。   随着“黑箱”的出现,在新闻生产传播的过程中,人“把关”的环节变得少之又少。由于机器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很多可以在逐次审核中轻易发现的问题,会被直接传达给受众,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加之“AI合成主播”的高播出效率问题,新闻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非常广泛的传播,不良影响呈几何式扩散,从而影响媒体的声誉与公信力。
  事实表明,无论何时,人失去对技术的控制都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AI合成主播”技术能够极大地减轻媒体的工作量,仍需加强对新闻生产的把关,保证人对信息的控制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保护人在传播中的主体性地位
  从门户网站到“读图时代”再到短视频的兴起,影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合成主播”作为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的最新成果,可能将会改变新闻业的形态和格局。它将大大增加视频新闻信息的占比,让海量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梅罗维茨的社会情境论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情境的变化,而社会情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尽管“AI合成主播”的技术目前尚不成熟,也可能会带来诸多风险,但是不能忽视这种新技术给新闻业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可能性。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媒介的工作是不断增加信息的供给量,以争取更多的受众。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发现与新闻生成之间的时差几乎消失,这增加了人工记者编辑对“即时性”的焦虑,也使用户陷入单向被动的信息流,压缩了读者与内容的交互空间,降低了公共参与精神被培育的可能性。当今时代,我们更多需要的是信息的减法。经过筛选的、高质量的信息能够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更受读者青睐。
  五、结语
  “AI合成主播”身上展现出了诸多的进步性,但远未达到能够代替人类的程度。媒介组织作为社会传播系统的守望者,在为技术的进步而欢呼的同時,还要时刻注意对媒介内容的人本关怀。保证新闻传播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人的创造性价值。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栗宇坤.人工智能冲击背景下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型探索[J].视听,2019(07).
  [2]刘小晔,文春英,吴莹莹.技术驱动视角下城市传播的发生、演进与进路[J].传媒,2019(12).
  [3]严三九.融合生态、价值共创与深度赋能——未来媒体发展的核心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06).
  [4]邢梦莹,卢静.智媒时代新闻主播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重构[J].出版广角,2019(10).
  [5]杨春辉.人工智能背景下“AI合成主播”功能的优劣性[J].传媒论坛,2019(10).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直播平台作为新时代的创新产物,应当承担起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2018年,在直播平台曾兴起一股直播答题的风潮,但因为缺乏有效监管,这股风潮仅持续两个月便急转直下。如今,在广电总局的引导与管控下,直播平台再度燃起直播答题的互动热浪,中央媒体单位也纷纷加入其中。本文主要结合央媒直播答题专场的实例,探究直播答题如何合理、有效地创新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直播平台 直
期刊
从2019年开始红遍全国的网络在线直播带货,把电商竞争带入了新赛道,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传统电视大屏品牌广告投放的商业模式。数字广告不仅在挤压传统电视广告的发展空间,而且已经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电视广告展开了替代性竞争。  国人发现,原来通过直播带货也可以走向一线顶流平台。李佳琦、薇娅等KOL,从淘宝顶流主播,到与一线明星、卫视平台合作,成为娱乐圈新宠。似乎一夜间,中国就进入“人人是主播,谁都在带货”的
期刊
摘要:从2017年10月国内财新传媒宣布实行“全面付费”阅读开始,我国财经新媒体的付费墙模式就正式开启,这是国内财经新媒体数字化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同时也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产品与付费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东方财富网与新浪财经的付费墙模式,并从产品策略、内容策略以及用户策略三个维度阐述了完善财经新媒体付费墙模式的思路,助力我国财经新媒体数字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财经新媒体 付
期刊
2019年,直播带货全面爆发,催生出薇娅、李佳琦等直播“带货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不少优质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加入为湖北拼单的公益直播中,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企业家、政府官员也随之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更是把直播带货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草根网红”到明星、企业家,再到地方政府官员,直播带货彻底火“出圈”,行业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由
期刊
摘要:在全面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语境下,国内新闻媒体如何发挥优势,面向国际受众进行高效、高质的传播,已经成为广大媒体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三分钟》通过内容符号和话语符号的有效构建,达成了定向化、精准化、渗透化的传播效果,形成了多元化传播矩阵,为当前国内媒体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提供了典范。  关键词:微视频 《中国三分钟》 中国故事 符号建构  2015年5
期刊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东方卫视公益扶贫节目《我们在行动》自2018年首播以来,至今已经耕耘3年,制作了5季节目。每一季节目相较过往都有新的突破模式,到了第五季,节目组结合扶贫助农新模式——“直播带货”,携手明星、企业家等化身“新农人”,抵达贫困县,走进大山深处,前往头部主播直播间刷脸、带货。《我们在行动》第五季想的目标已经从为贫困县的村民们打通产业链,全面升级为突破渠道限制,
期刊
摘要:新传播环境下政论题材电视作品的生产及传播规律是应时顺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以展现河南抗疫历程、勾画中原抗疫图鉴、弘扬民族抗疫精神的电视政论片《雄关》为例,分析其选题立意、议题设置、融合生产、叙事方式、视听语境、语态创新、技术应用、优化传播等“全流程制播”模式,以期为全媒体语境下爆款产品打造、现象级传播提供方法论思考。  关键词:政论片 全流程制播 创新研究 责任担当  电视政论片以强烈的政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通知要求,出版界要进一步加强出版服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人才交流》作为专业类综合性外宣期刊,从自身定位出发,积极策划“疫情选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自身独特的舆论引导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国际舆论支持。  关键词:疫情防控 疫情选题 外宣期刊 《国际人才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
期刊
摘要:李子柒的短视频将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海内外传播广泛。其打破了美和生活劳作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将日常生活中缺失或遮蔽的诗意重新焕发,让人们领略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些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与讨论彰显出人们对“审美化的生活”的情感渴望和心理需求,这也为提升全民美育、构建现代审美精神和审美空间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李子柒 短视频 生活美学 审美经验  李
期刊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媒体夏令营本年度的招生数量急剧下滑。面对疫情危机,夏令营运营团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树立信心,重塑商业模式、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加快定制化产品开发力度,打造爆款产品,创新营销思路,跨界沉淀用户,与研学旅行结合,解决“好汉仅赚六月钱”的问题,从而转危为机,扛住“苦日子”,过上“好日子”。  关键词:媒体夏令营 疫情危机 自我升级 产品创新  每年的六月,正是各地媒体夏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