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扩招,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已接近高等教育的半数。但随着扩招后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带来了很多就业问题。一些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更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因而,如何在应用型民办高校培养出满足职业或行业需求的人才,服务经济发展,是应用型民办高校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提出了应用型民办高校“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策略,以期为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1+X”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01-01
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中国制造,誰来制造”的困惑。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让本科院校管理者看到企业行业的激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争夺战,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应树立正确人才观,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与社会风气,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是学科导向教育,注重理论和学术的科学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常常会造成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而职业技能培训所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出职业或工作岗位上所需人才为目标。此类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满足实际岗位需要。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在民办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1+X”证书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1+X”制度国内外研究概况
“1+X”是指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简称为“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为“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制度。
上海市教委统筹管理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将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湖南省教育厅按照“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的思路,统筹开发了高职“作品载体”题库和59个“能力核心”标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等都是先行先试的成功典范。由此可见,“1+X”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我国已拥有相当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经验。
另外在国际上,“1+X”制度也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德国在原始职业及资格开发,美国在典型职业及资格开发,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分级标准开发,日本在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等方面拥有大量的成功范例。他们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系列开发技术,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些经验与开发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可借鉴的成果,这为“1+X”制度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2.应用型民办高校开展“1+X”制度的研究策略
2.1 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兼顾学科和职业要求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开展教学实践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工艺与操作训练密切配合,形成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新型办学模式。各专业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同时满足学科教育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
2.1.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经济发展
大学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民办高校仍然定位于“专才教育”“精英化人才”培养[1],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薄弱;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未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十三五”纲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同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指出,要营造促进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3]。
2.1.2 建设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培养能力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保证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加操作课、实践课、实习课的内容,充分保障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通过重组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开放实验实训室,邀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参观学习、见习、实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突出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应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2.2 双管齐下,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并重
民办本科院校硬件设备投入的重点集中在教学型设备或研究型设备,较少投入在生产型设备上。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训练。此外,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着力培养一支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与技能指导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以将职业技能知识以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为应用型民办高校“1+X”制度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2.3 改革学分制,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培养计划与教学任务落实到位,采用学分替代方式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学分制,对于规定获得相应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承认相应学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外合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民办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开展。
2.4 建立“1+X”职业鉴定便捷通道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相关职业鉴定机构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职业鉴定培训通道,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专业,取得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师;护理专业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初级育婴员等。具体形式可以采取特邀授课、合作招生、授权培训等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提升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综上,应用型民办高校,通过“1+X”制度,不仅可以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并整合社会力量,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洁,徐淑秀.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8):345-348.
[2]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
[3]卫生部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1(6):536.
作者简介:
李丹,女,中级职称,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1+X”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1-0001-01
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中国制造,誰来制造”的困惑。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让本科院校管理者看到企业行业的激烈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争夺战,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者与师生应树立正确人才观,树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校园文化与社会风气,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是学科导向教育,注重理论和学术的科学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差距。常常会造成毕业生高分低能现象。而职业技能培训所开展的培训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出职业或工作岗位上所需人才为目标。此类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行业企业一线中面临的复杂问题,满足实际岗位需要。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在民办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1+X”证书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1+X”制度国内外研究概况
“1+X”是指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简称为“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为“X”,“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制度。
上海市教委统筹管理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将学历教育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湖南省教育厅按照“专业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跨岗位综合技能”的思路,统筹开发了高职“作品载体”题库和59个“能力核心”标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等都是先行先试的成功典范。由此可见,“1+X”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我国已拥有相当的实践基础和成功经验。
另外在国际上,“1+X”制度也有广泛的实践基础。德国在原始职业及资格开发,美国在典型职业及资格开发,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分级标准开发,日本在职业教育的学历与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等方面拥有大量的成功范例。他们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系列开发技术,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些经验与开发技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可借鉴的成果,这为“1+X”制度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国际经验。
2.应用型民办高校开展“1+X”制度的研究策略
2.1 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兼顾学科和职业要求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开展教学实践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工艺与操作训练密切配合,形成知识技能一体化培养的新型办学模式。各专业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兼顾学科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同时满足学科教育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对技能的要求。
2.1.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经济发展
大学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经济发展。但实际上,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民办高校仍然定位于“专才教育”“精英化人才”培养[1],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薄弱;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未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十三五”纲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同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指出,要营造促进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3]。
2.1.2 建设核心课程体系,注重培养能力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保证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加操作课、实践课、实习课的内容,充分保障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通过重组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开放实验实训室,邀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参观学习、见习、实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突出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应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2.2 双管齐下,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并重
民办本科院校硬件设备投入的重点集中在教学型设备或研究型设备,较少投入在生产型设备上。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随时到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进行训练。此外,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着力培养一支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应用型民办高校教学与技能指导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以将职业技能知识以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为应用型民办高校“1+X”制度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2.3 改革学分制,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确保培养计划与教学任务落实到位,采用学分替代方式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学分制,对于规定获得相应职业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者可承认相应学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外合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民办高校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开展。
2.4 建立“1+X”职业鉴定便捷通道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相关职业鉴定机构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职业鉴定培训通道,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专业,取得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师;护理专业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初级育婴员等。具体形式可以采取特邀授课、合作招生、授权培训等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提升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综上,应用型民办高校,通过“1+X”制度,不仅可以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并整合社会力量,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洁,徐淑秀.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8):345-348.
[2]李克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
[3]卫生部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1(6):536.
作者简介:
李丹,女,中级职称,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