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b年10月18日-27日,由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办、文艺研修院承办的“舞台艺术编导营销人员研修班”在日本东京、大町四季株式会社(四季剧团)举办。研修班共有来自中国文联系统20家单位的23名学员参加,学员平均年龄40岁。本人有幸参加了这一研修活动。在10天的境外培训中,我深深地体验到四季剧团的办团理念、艺术水准、质量追求、市场营销以及由内而外所进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四季剧团(日文原名为剧团四季)与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齐名。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音乐剧演出团体,被誉为舞台艺术工作者的殿堂,也是在日本戏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独立剧团。研修班采用了课堂授课、机构考察、专家座谈、剧目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精神是动力的源泉
剧团成立于1953年,目前拥有700多名演职人员,年演出场次超过2000场,收入达230亿日元。在整个研修过程中,给我留下难忘记忆的是四季剧团中所有演职人员对于舞台艺术的热爱与执著。我们从剧团的创始人浅利庆太说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执导并制作了四季剧团全部作品的导演和制作人;一个将10名学生成立的团体壮大为年演出收入230亿日元的企业家;一个20岁退学从艺、22岁宣布与当时日本戏剧界决裂的叛逆者;一个79岁高龄仍亲自前往地震灾区送去演出作品的戏剧人:一个率领剧团到世界各地演出,并邀请世界著名剧团访日的交流使者;一个年事已高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老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与时间而战的人。他就是整个四季剧团的精神领袖。有了他坚定的信念。才使得四季剧团取得了今天的辉煌。
他在创立剧团时,还是日本庆应大学法国文学系的一名学生。由他带领该校和东京大学聚集起来的10名大学生,结成了一个年轻的戏剧团体,命名为“四季剧团”。在创始之初。他们竭尽其全力所做到的,也只是每年的十几场演出。可想而知他们的举步维艰。但是浅利庆太依然带领剧团的团员们坚持自己的戏剧理想。不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如何的恶劣。他们坚持不涉及政治、不向影视低头、亲自到企业去一张一张地徒手推销演出票。“一碗荞麦面大家分食”的场景时有发生。这是王浅翔老师编著的《艺术与经营的奇迹》一书中第一段的内容,也是赴日一行当中。王老师时常提起的内容。为什么会时常提起这一段往事,因为如果仅仅看到四季剧团现在的强大,你根本就不会想像到当时是怎样的一种艰难。
研修课程中。我们共听到了包括四季剧团株式会社社长、剧团CEO吉田智誉树在内的制作部、技术部、广宣部等核心业务部门的12位负责人的授课及部分中国演员的讲述。虽然他们的专业方向不同。讲述的内容不一样。但无论是从管理到服务,还是从台前到幕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深爱着戏剧艺术。这是我从艺多年从来没有体会到的对事业如此由衷地热爱。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很惭愧,“热爱”这两个字真的不是放在嘴上说一说、放到心里想一想的,而是身体力行去实践的。
二、严谨是事业的保障
早就听说日本人以严谨细致、追求细节著称,通过参观考察四季剧团的仓库与剧场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获得更扎实的研修效果,四季剧团破例安排我们进入了演员训练场、服装设计部及票务预约中心内部进行观摩。四季剧团大町仓库也是首次允许如此规模的专业研修班对每一栋仓库内部进行考察学习。
截至2011年,四季剧团在日本各地拥有10个专用剧场,其中5座在东京,其他5座分别坐落在横滨、大阪、京都、名古屋、北海道。而四季剧团的大町舞美仓库位于长野县,从东京到达这里大概需要3个小时,日本的国土是纵长的,长野县位于中心。所以往南、往北都比较居中。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四季剧团的物流中心,仓库中保管着所有剧目的道具、装置、资料、灯光、服装等等。
进入到四季剧团的仓库真得为之惊叹。每一间仓库不仅做到了摆放有序而且做到了几乎一尘不染,这里真的好像是道具、布景们的“别墅”,大到舞台上的立体景片,小到一个个螺丝帽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多间仓库竟然只有两位工作人员负责,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7年。每一个角落他都能够了如指掌,不由得让人钦佩不已。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一个个整理箱上清楚地贴着标签,几号的螺丝有多少个、不同型号的连接线、从前用过的道具箱子、需要维修的设备、大道具、小道具等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在这里看到的,是他们就像对待珍宝一样爱护着的工具和道具,甚至连最早用过的服装道具都不会扔掉。我们的学员对于只有两个人管理这么庞大的仓库产生了很多的疑惑,比如说他们的入库和出库的环节,怎样保证不丢、不坏?怎样进行交接?回答很简单,是由工作人员来做的,根本不需要清点,这也是团队意识、紧密合作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仓库就相当于后台的后台,一般在公演前2-3个月检验道具。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很多道具都是电动的了,需要专业人员解决,具体也有很多的流程。首演以前仓库一定有人值守,以应对有些剧场需要补充、更换用品等情况。同时,调度工作一定提前做好,送回时以拆完台的装置优先。分配好装卸台车辆到达的时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重要,完全是舞台演出的第一保障。
离开大町,我们又参观了东京的两座剧场。剧场没有多么奢华的装修。座椅很单薄、门厅也没那么金碧辉煌,第一眼看上去甚至觉得有些失望,可当我们聆听他们的详细介绍后,又是一声声的惊叹。这里举两个小小的细节为例,进门左边的服务台摆放了很多厚度不同的坐垫,这些坐垫是给儿童准备的,由于孩子个子比较小。坐到座位上会看不到舞台的表演,所以剧场的服务人员会根据孩子的身高发一个或几个坐垫,让孩子可以坐到跟大人一样的高度;亲子间(当孩子吵闹后可以到后区的玻璃间,完全隔音,但是从里面可以欣赏得到舞台的演出)的设置;还有。每一张门票。扫过二维码后都会显示出座位的大概区域。方便观众寻找座位。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事情,他们却做到了极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剧团经营者们的思维、理念及服务意识,也正是用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注重细节设计感动着观众,在享受着艺术美感熏陶的同时,体现着人的尊严和价值,从而让观众爱上了剧场,走进剧场。 三、合作是成功的阶梯
“只有敢于冒风险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这句话强烈地体现了浅利庆太的胆识与魄力。20世纪80年代初,四季剧团包括工作人员共有300余人,工资在当时普通公司职员之下。浅利庆太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状况:“靠戏剧舞台吃饭不是一般的艰难。剧团的营销人员不用说。演员们白天也要到企业去推票,傍晚回来排练。这种情况已经到了极限。除非出现一个一掷乾坤的重大转机,到时候我会决一死战。”1982年,浅利庆太在伦敦遇到了《猫》,自此,四季剧团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团引进了百老汇的音乐剧《猫》。斥资3亿日元(约2400万人民币)在日本最繁华的新宿兴建“猫剧场”,总制作费超过8亿日元(约6400万人民币),实现了日本戏剧界前所未有的长期公演。
继《猫》之后。四季剧团又引进了迪士尼的《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阿拉丁》等经典剧目。迪士尼对于海外版权相当的慎重,要求极高。但通过几次合作,迪士尼与四季剧团总能很快达成共识,迪士尼戏剧制作公司的总裁托马斯·舒马赫对浅利庆太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浅利庆太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同时也实践了“智者当借力而行”的精髓。虽然四季剧团引进国外的音乐剧作品。但始终坚持本土化的制作。所有的剧目都是日语演出。全部舞台装置都在日本制作,并且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迎合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看似随和的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显得非常的坚决,要让作品扎根于自己的土壤,用本国的风土人情来展示作品,而不是原封不动地去复制。其实艺术一定要做到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观众,他们所坚持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孤军奋战的人永远不是一个成功者,也许他聪明能干。但是真正的智者当借力而行,即“合作”。当今社会,人才辈出,不仅仅耍有思维、智谋与胆识,还要讲究合作。因为,合作即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四季剧团与大企业之间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他们营销的模式之一,与四季剧团合作的企业涵盖航空、铁路、汽车制造业、保险公司、新闻媒体等各行各业。与这些大企业的合作并不存在利润分成的问题,因为,企业所考量的是能够以此提升自己的形象与企业文化。其投资仅用于作品的宣传,对企业而言只是在广告中打上赞助商的名字,从而宣传自己的企业,通过多方位的媒体宣传、演出的成功效应让企业的文化形象随之得到提升。而四季剧团则充分地利用社会的资金,推出自己的产品,既为生计,又发展了自己。目前的四季剧团已经成为一个艺术企业的品牌,在与其他企业联手的过程中求得了利益,形成了双赢、互利。达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四、坚持是梦想的翅膀
我曾经以为这么出色的团队一定会培养出很多的演艺名人,但四季却是一个没有明星的剧团。他们在以“不要明星主义,奉行作品主义”的理念打造这个团队,也就是在宣传中不会特意宣传任何个人,而是把重点放到每一部作品上。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报考四季剧团的人那么多,而且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奋斗的原因了。每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就有机会拿到主角的位子,这也充分地彰显着公平的理念,让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参加“招考”也是进入四季剧团的唯一途径。四季剧团招募演员的范围很宽,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国籍,谁都可以参加考试,每一年都会有一次招考,基本上每一年报考的人数在1500人以上,最后能够通过层层考试留下的可能仅剩50名左右,其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在报考的人群中,不乏多次参考的人,浅利庆太告诫他们:“三次来应试都没有被录取的人,今后不要再来参加考试,并且我建议你放弃这个职业。”这句话尖锐地投射出进入艺术这一行业的竞争性与严酷的现实。也折射出努力与天分并存的真理。
在四季艺术中心和各个剧场最醒目的地方都会张贴着浅利庆太的各种名言,比如:“一音不准,请你离开!”这也反映了四季剧团对于演员极其严格的要求。四季剧团的“母音法”和“呼吸法”训练最为著名和独特。浅利庆太认为:“戏剧的魅力,80%在剧本。演员、导演、灯光、布景、音乐都是其余的20%。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剧本,然后把它的语言清晰、明确地传达给观众。”在四季剧团的排练厅里每天都能够看到演员们对“母音法”一丝不苟地进行练习。
四季剧团内部还贴着这样一幅标语:“惯了、懒了、散了,请你离开。”在这里有日本顶级的舞蹈家培训演员。在排练厅里,浅利庆太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演员表演中的问题。在与剧团中的5位年轻的中国演员进行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的薪水并不是很高。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化妆品要自己购买,甚至去另外一个城市演出都要自行前往,这在国内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每个演员一年以200场演出为基数。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半演一场,一周可能只能休息一天。并且每年都进行业务考核,也都会有人被淘汰,很残酷。他们还要做到让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一旦生病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当问到他们这样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年轻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他们说:“我们热爱表演。愿意在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啊!只有坚持才叫梦想、才叫喜欢,才可以走向成功。
五、回报是财富的延续
四季剧团1964年与日本生命、日生剧场共同策划了“心灵剧场”这一公益演出活动,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日本教育部的支持。就是免费招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来观看演出。
“快乐的戏剧。任何时候都会滋润你的心田。它将为你带来理想和希望”,正像这首歌词中唱到的一样,大多数第一次走进剧场的孩子,都会被戏剧所折服、所迷住。他们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剧情中的矛盾。不懂得什么戏剧冲突,但音乐、唱腔、舞台所给予他们的综合感受,是挥之不去的,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四季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聘请最优秀的作家撰写剧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为儿童谱曲,剧团内部还开辟了专门创作儿童剧的阵容。甚至连孩子们观剧习惯的养成等都做了细致周到的计划。
据四季剧团CEO吉田智誉树介绍:“每年‘心灵剧场’受益学生人数达到57万。全日本六年级的学生有100万,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亲身进入剧场体验过戏剧的魅力。这些孩子当中将来可能会有一部分被戏剧感动,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忠实观众。”单单听到这些讲述我们都会为之感动,对于“心灵剧场”在全国的普及,浅利庆太曾经说:“这才是四季剧团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工作。”
短短几天的研修,不仅仅开阔了眼界。也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冲击和感动,领悟到文化、艺术存在的的最终目标,就是坚定信念在世间普及爱与善良;同时也感受到了严谨、执著、合作、坚持的重大意义。我为自己从事文艺事业而感到庆幸。希望这些研修内容能够拓展舞台艺术实践领域的文艺工作者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 姜楠)
四季剧团(日文原名为剧团四季)与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齐名。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音乐剧演出团体,被誉为舞台艺术工作者的殿堂,也是在日本戏剧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独立剧团。研修班采用了课堂授课、机构考察、专家座谈、剧目观摩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精神是动力的源泉
剧团成立于1953年,目前拥有700多名演职人员,年演出场次超过2000场,收入达230亿日元。在整个研修过程中,给我留下难忘记忆的是四季剧团中所有演职人员对于舞台艺术的热爱与执著。我们从剧团的创始人浅利庆太说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执导并制作了四季剧团全部作品的导演和制作人;一个将10名学生成立的团体壮大为年演出收入230亿日元的企业家;一个20岁退学从艺、22岁宣布与当时日本戏剧界决裂的叛逆者;一个79岁高龄仍亲自前往地震灾区送去演出作品的戏剧人:一个率领剧团到世界各地演出,并邀请世界著名剧团访日的交流使者;一个年事已高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老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与时间而战的人。他就是整个四季剧团的精神领袖。有了他坚定的信念。才使得四季剧团取得了今天的辉煌。
他在创立剧团时,还是日本庆应大学法国文学系的一名学生。由他带领该校和东京大学聚集起来的10名大学生,结成了一个年轻的戏剧团体,命名为“四季剧团”。在创始之初。他们竭尽其全力所做到的,也只是每年的十几场演出。可想而知他们的举步维艰。但是浅利庆太依然带领剧团的团员们坚持自己的戏剧理想。不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如何的恶劣。他们坚持不涉及政治、不向影视低头、亲自到企业去一张一张地徒手推销演出票。“一碗荞麦面大家分食”的场景时有发生。这是王浅翔老师编著的《艺术与经营的奇迹》一书中第一段的内容,也是赴日一行当中。王老师时常提起的内容。为什么会时常提起这一段往事,因为如果仅仅看到四季剧团现在的强大,你根本就不会想像到当时是怎样的一种艰难。
研修课程中。我们共听到了包括四季剧团株式会社社长、剧团CEO吉田智誉树在内的制作部、技术部、广宣部等核心业务部门的12位负责人的授课及部分中国演员的讲述。虽然他们的专业方向不同。讲述的内容不一样。但无论是从管理到服务,还是从台前到幕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深爱着戏剧艺术。这是我从艺多年从来没有体会到的对事业如此由衷地热爱。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很惭愧,“热爱”这两个字真的不是放在嘴上说一说、放到心里想一想的,而是身体力行去实践的。
二、严谨是事业的保障
早就听说日本人以严谨细致、追求细节著称,通过参观考察四季剧团的仓库与剧场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获得更扎实的研修效果,四季剧团破例安排我们进入了演员训练场、服装设计部及票务预约中心内部进行观摩。四季剧团大町仓库也是首次允许如此规模的专业研修班对每一栋仓库内部进行考察学习。
截至2011年,四季剧团在日本各地拥有10个专用剧场,其中5座在东京,其他5座分别坐落在横滨、大阪、京都、名古屋、北海道。而四季剧团的大町舞美仓库位于长野县,从东京到达这里大概需要3个小时,日本的国土是纵长的,长野县位于中心。所以往南、往北都比较居中。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四季剧团的物流中心,仓库中保管着所有剧目的道具、装置、资料、灯光、服装等等。
进入到四季剧团的仓库真得为之惊叹。每一间仓库不仅做到了摆放有序而且做到了几乎一尘不染,这里真的好像是道具、布景们的“别墅”,大到舞台上的立体景片,小到一个个螺丝帽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多间仓库竟然只有两位工作人员负责,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7年。每一个角落他都能够了如指掌,不由得让人钦佩不已。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一个个整理箱上清楚地贴着标签,几号的螺丝有多少个、不同型号的连接线、从前用过的道具箱子、需要维修的设备、大道具、小道具等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在这里看到的,是他们就像对待珍宝一样爱护着的工具和道具,甚至连最早用过的服装道具都不会扔掉。我们的学员对于只有两个人管理这么庞大的仓库产生了很多的疑惑,比如说他们的入库和出库的环节,怎样保证不丢、不坏?怎样进行交接?回答很简单,是由工作人员来做的,根本不需要清点,这也是团队意识、紧密合作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仓库就相当于后台的后台,一般在公演前2-3个月检验道具。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很多道具都是电动的了,需要专业人员解决,具体也有很多的流程。首演以前仓库一定有人值守,以应对有些剧场需要补充、更换用品等情况。同时,调度工作一定提前做好,送回时以拆完台的装置优先。分配好装卸台车辆到达的时间。他们的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重要,完全是舞台演出的第一保障。
离开大町,我们又参观了东京的两座剧场。剧场没有多么奢华的装修。座椅很单薄、门厅也没那么金碧辉煌,第一眼看上去甚至觉得有些失望,可当我们聆听他们的详细介绍后,又是一声声的惊叹。这里举两个小小的细节为例,进门左边的服务台摆放了很多厚度不同的坐垫,这些坐垫是给儿童准备的,由于孩子个子比较小。坐到座位上会看不到舞台的表演,所以剧场的服务人员会根据孩子的身高发一个或几个坐垫,让孩子可以坐到跟大人一样的高度;亲子间(当孩子吵闹后可以到后区的玻璃间,完全隔音,但是从里面可以欣赏得到舞台的演出)的设置;还有。每一张门票。扫过二维码后都会显示出座位的大概区域。方便观众寻找座位。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事情,他们却做到了极致,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剧团经营者们的思维、理念及服务意识,也正是用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注重细节设计感动着观众,在享受着艺术美感熏陶的同时,体现着人的尊严和价值,从而让观众爱上了剧场,走进剧场。 三、合作是成功的阶梯
“只有敢于冒风险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收益”这句话强烈地体现了浅利庆太的胆识与魄力。20世纪80年代初,四季剧团包括工作人员共有300余人,工资在当时普通公司职员之下。浅利庆太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状况:“靠戏剧舞台吃饭不是一般的艰难。剧团的营销人员不用说。演员们白天也要到企业去推票,傍晚回来排练。这种情况已经到了极限。除非出现一个一掷乾坤的重大转机,到时候我会决一死战。”1982年,浅利庆太在伦敦遇到了《猫》,自此,四季剧团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剧团引进了百老汇的音乐剧《猫》。斥资3亿日元(约2400万人民币)在日本最繁华的新宿兴建“猫剧场”,总制作费超过8亿日元(约6400万人民币),实现了日本戏剧界前所未有的长期公演。
继《猫》之后。四季剧团又引进了迪士尼的《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阿拉丁》等经典剧目。迪士尼对于海外版权相当的慎重,要求极高。但通过几次合作,迪士尼与四季剧团总能很快达成共识,迪士尼戏剧制作公司的总裁托马斯·舒马赫对浅利庆太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浅利庆太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同时也实践了“智者当借力而行”的精髓。虽然四季剧团引进国外的音乐剧作品。但始终坚持本土化的制作。所有的剧目都是日语演出。全部舞台装置都在日本制作,并且在版权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迎合当地观众的欣赏习惯,看似随和的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却显得非常的坚决,要让作品扎根于自己的土壤,用本国的风土人情来展示作品,而不是原封不动地去复制。其实艺术一定要做到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观众,他们所坚持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孤军奋战的人永远不是一个成功者,也许他聪明能干。但是真正的智者当借力而行,即“合作”。当今社会,人才辈出,不仅仅耍有思维、智谋与胆识,还要讲究合作。因为,合作即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四季剧团与大企业之间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他们营销的模式之一,与四季剧团合作的企业涵盖航空、铁路、汽车制造业、保险公司、新闻媒体等各行各业。与这些大企业的合作并不存在利润分成的问题,因为,企业所考量的是能够以此提升自己的形象与企业文化。其投资仅用于作品的宣传,对企业而言只是在广告中打上赞助商的名字,从而宣传自己的企业,通过多方位的媒体宣传、演出的成功效应让企业的文化形象随之得到提升。而四季剧团则充分地利用社会的资金,推出自己的产品,既为生计,又发展了自己。目前的四季剧团已经成为一个艺术企业的品牌,在与其他企业联手的过程中求得了利益,形成了双赢、互利。达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四、坚持是梦想的翅膀
我曾经以为这么出色的团队一定会培养出很多的演艺名人,但四季却是一个没有明星的剧团。他们在以“不要明星主义,奉行作品主义”的理念打造这个团队,也就是在宣传中不会特意宣传任何个人,而是把重点放到每一部作品上。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报考四季剧团的人那么多,而且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奋斗的原因了。每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就有机会拿到主角的位子,这也充分地彰显着公平的理念,让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参加“招考”也是进入四季剧团的唯一途径。四季剧团招募演员的范围很宽,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国籍,谁都可以参加考试,每一年都会有一次招考,基本上每一年报考的人数在1500人以上,最后能够通过层层考试留下的可能仅剩50名左右,其竞争也是非常残酷的。在报考的人群中,不乏多次参考的人,浅利庆太告诫他们:“三次来应试都没有被录取的人,今后不要再来参加考试,并且我建议你放弃这个职业。”这句话尖锐地投射出进入艺术这一行业的竞争性与严酷的现实。也折射出努力与天分并存的真理。
在四季艺术中心和各个剧场最醒目的地方都会张贴着浅利庆太的各种名言,比如:“一音不准,请你离开!”这也反映了四季剧团对于演员极其严格的要求。四季剧团的“母音法”和“呼吸法”训练最为著名和独特。浅利庆太认为:“戏剧的魅力,80%在剧本。演员、导演、灯光、布景、音乐都是其余的20%。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剧本,然后把它的语言清晰、明确地传达给观众。”在四季剧团的排练厅里每天都能够看到演员们对“母音法”一丝不苟地进行练习。
四季剧团内部还贴着这样一幅标语:“惯了、懒了、散了,请你离开。”在这里有日本顶级的舞蹈家培训演员。在排练厅里,浅利庆太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演员表演中的问题。在与剧团中的5位年轻的中国演员进行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的薪水并不是很高。仅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化妆品要自己购买,甚至去另外一个城市演出都要自行前往,这在国内我觉得是不可想象的。每个演员一年以200场演出为基数。什么概念?平均一天半演一场,一周可能只能休息一天。并且每年都进行业务考核,也都会有人被淘汰,很残酷。他们还要做到让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一旦生病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当问到他们这样辛苦为什么还要坚持?年轻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他们说:“我们热爱表演。愿意在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啊!只有坚持才叫梦想、才叫喜欢,才可以走向成功。
五、回报是财富的延续
四季剧团1964年与日本生命、日生剧场共同策划了“心灵剧场”这一公益演出活动,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日本教育部的支持。就是免费招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前来观看演出。
“快乐的戏剧。任何时候都会滋润你的心田。它将为你带来理想和希望”,正像这首歌词中唱到的一样,大多数第一次走进剧场的孩子,都会被戏剧所折服、所迷住。他们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剧情中的矛盾。不懂得什么戏剧冲突,但音乐、唱腔、舞台所给予他们的综合感受,是挥之不去的,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所以,四季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聘请最优秀的作家撰写剧本,最著名的作曲家为儿童谱曲,剧团内部还开辟了专门创作儿童剧的阵容。甚至连孩子们观剧习惯的养成等都做了细致周到的计划。
据四季剧团CEO吉田智誉树介绍:“每年‘心灵剧场’受益学生人数达到57万。全日本六年级的学生有100万,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亲身进入剧场体验过戏剧的魅力。这些孩子当中将来可能会有一部分被戏剧感动,成为我们中的一员,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忠实观众。”单单听到这些讲述我们都会为之感动,对于“心灵剧场”在全国的普及,浅利庆太曾经说:“这才是四季剧团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工作。”
短短几天的研修,不仅仅开阔了眼界。也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冲击和感动,领悟到文化、艺术存在的的最终目标,就是坚定信念在世间普及爱与善良;同时也感受到了严谨、执著、合作、坚持的重大意义。我为自己从事文艺事业而感到庆幸。希望这些研修内容能够拓展舞台艺术实践领域的文艺工作者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