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飓风桑迪的肆虐可能会让艺术界人士想到灾难艺术法则,即大自然之怒所激发的灵感会促成伟大的作品。飓风桑迪于2012年10月29日晚登陆美国东海岸,产生巨大破坏力的同时也让人敬畏。让我们回溯大约两个世纪之前,人们对自然非常敬畏,这也是许多优秀艺术作品诞生的核心要素。埃德蒙,伯克曾说,任何引起痛苦、危险、恐惧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是深刻的艺术创作源泉,促成伟大的艺术作品,这一观点已逐渐演变为他的美学理论。
1808年,贝多芬通过著名的《第六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暴风雨》验证了这一理论。与此同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也创作了精美的海上风暴绘画作品《海难》。对于透纳来说,假想或模拟暴风雨的场景是不够的,据他所说,他确实在船上直接亲身经历过。1800年之前或之后的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都涉及过类似主题,即对自然的恐惧及其引发的无法控制的情感。严肃而庄严的主题似乎是艺术创作中司空见惯又必不可少的,是整个美学系统的构建基础,也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有趣的是,在当今的艺术作品中,这类主题几乎消失殆尽。只有震耳欲聋的重金属音乐,但它们似乎和自然主题不搭边,更别提表现恐惧了,利用音频技术刺激我们的耳膜才是他们更加关注的。今天的视觉艺术已与这类主题绝缘,大多数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更愿意表现小范围的、理性的人类感受。而在好莱坞的IMAX影片中倒可以找到这一题材,尽管我们在票房大片中看到的失控的大自然更可能出现在外太空,而不是地球。
身为21世纪的地球人,我们早已置身事外,对自然灾难不再感到恐惧,更不关注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即使我们去户外野营、登山,现今先进的通讯技术也会成为旅途中的安全保障。而近期艺术作品中最危险的登山遇难体验也不过是出自詹姆斯·布兰科主演的惊险片《127小时》,讲述一位登山爱好者在被巨石压住后如何战胜内心恐惧而断臂逃生的故事。
一旦现代科技安全网络瘫痪,很可能就会出现电影中的恐怖灾难场景,諸如洪水涌入,华尔街上漂浮着汽车,变压器爆炸,电子办公系统无法运转,我们将会和祖辈们同样敬畏于大自然的威力。但也许这种敬畏感不会持续很久,当洪水退去,电力恢复,一切回归常态,恐怕不会激发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
当今社会中我们通常会忽视大自然的庄严与宏伟。科技使人们不再恐惧自然,而懂得如何欣赏和利用自然。通过科技,英国启蒙运动中处于英格兰南部的思想家们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之美。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涌入城市。据统计,从1700年至1830年,城镇居民人数已翻倍增长。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也突然转向无法驯服的自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动荡不安的生活感受。
当自然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会忽视它的存在,将其抛諸脑后,置之不理,通过园艺和绘画重塑自己想象中的自然界。而当威胁减弱,人们又会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对自然的畏惧。总体来看,自然已远离我们的现代科技生活,几乎不会触及我们的内心。
桑迪的威力使我们看到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可以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发泄采取一定的行动,意识到不要再破坏自然,或许更需要新的艺术作品来刺激人们的感官,以点醒人类。
1808年,贝多芬通过著名的《第六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暴风雨》验证了这一理论。与此同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也创作了精美的海上风暴绘画作品《海难》。对于透纳来说,假想或模拟暴风雨的场景是不够的,据他所说,他确实在船上直接亲身经历过。1800年之前或之后的大多数艺术家的创作都涉及过类似主题,即对自然的恐惧及其引发的无法控制的情感。严肃而庄严的主题似乎是艺术创作中司空见惯又必不可少的,是整个美学系统的构建基础,也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有趣的是,在当今的艺术作品中,这类主题几乎消失殆尽。只有震耳欲聋的重金属音乐,但它们似乎和自然主题不搭边,更别提表现恐惧了,利用音频技术刺激我们的耳膜才是他们更加关注的。今天的视觉艺术已与这类主题绝缘,大多数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更愿意表现小范围的、理性的人类感受。而在好莱坞的IMAX影片中倒可以找到这一题材,尽管我们在票房大片中看到的失控的大自然更可能出现在外太空,而不是地球。
身为21世纪的地球人,我们早已置身事外,对自然灾难不再感到恐惧,更不关注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即使我们去户外野营、登山,现今先进的通讯技术也会成为旅途中的安全保障。而近期艺术作品中最危险的登山遇难体验也不过是出自詹姆斯·布兰科主演的惊险片《127小时》,讲述一位登山爱好者在被巨石压住后如何战胜内心恐惧而断臂逃生的故事。
一旦现代科技安全网络瘫痪,很可能就会出现电影中的恐怖灾难场景,諸如洪水涌入,华尔街上漂浮着汽车,变压器爆炸,电子办公系统无法运转,我们将会和祖辈们同样敬畏于大自然的威力。但也许这种敬畏感不会持续很久,当洪水退去,电力恢复,一切回归常态,恐怕不会激发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
当今社会中我们通常会忽视大自然的庄严与宏伟。科技使人们不再恐惧自然,而懂得如何欣赏和利用自然。通过科技,英国启蒙运动中处于英格兰南部的思想家们可以看到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之美。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乡村涌入城市。据统计,从1700年至1830年,城镇居民人数已翻倍增长。艺术家们的创作兴趣也突然转向无法驯服的自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人们动荡不安的生活感受。
当自然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会忽视它的存在,将其抛諸脑后,置之不理,通过园艺和绘画重塑自己想象中的自然界。而当威胁减弱,人们又会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对自然的畏惧。总体来看,自然已远离我们的现代科技生活,几乎不会触及我们的内心。
桑迪的威力使我们看到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危害。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可以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发泄采取一定的行动,意识到不要再破坏自然,或许更需要新的艺术作品来刺激人们的感官,以点醒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