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微感透凉,我知道,入秋了,又到了秋风浩浩迎中秋的时节。
突忆起,多年前的一次中秋往事。
那日,先是晚饭,吃的什么?不记得了。说的什么话?大致是舅娘问起,住校是否习惯、是否想家等生活琐事。功课的事,每每见了长辈,都会被提及,可舅娘没有问,到底是信任我会努力,还是舅娘深懂,在我这样的年纪,正是“叛逆期”,于节日问功课,一则,氛围不大相宜;二则,问得不当,白白扰了节日兴致。究竟何故,因不了解舅娘,实在难断。
院落中央,很早便摆了一张木制的圆桌。我独坐院落里,距离那张后来摆满月饼蔬果的桌子二至三米的距离。一棵挂满金黄果实的树枝遮住头部的天空,是杧果树,杧果清淡的香味勾起心中的馋虫。舅娘眯笑着说,吃杧果吗,喜欢哪个,自己摘。我拘谨地摇摇头,回答不吃。名为阿松的表弟,站在楼上,跨坐在栏杆上,望着我,嘿嘿地笑。舅娘冲楼上吼:“小心摔下来,叫你不要爬栏杆,说几次也不听!”大舅从屋里奔出来,也冲楼上吼。吼完了,大舅调低音调,缓和一下语气说:“下来跟表姐玩儿。”楼上依然是嘿嘿的一声,人影在灯光的照射下抵达楼下,真实的那个躯体,却并未有所行动。
舅娘在厨房和院落之间穿梭。她将一个小香炉搁置于早先设在院落的桌上,有香炷三根,红烛一對;有晶莹玉透的石榴珠子、紫红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脆生生的梨;有一碟盐水花生,一碟怪形的菱角。这些时令物什,紧紧地将两个大月饼簇拥于中央。一切摆置完毕,舅娘弯着身佝着头,往小酒杯里倒酒。酒斟满后,她点燃了红烛和香炷,默念祷告数秒,然后将香炷插于小香炉中。我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表弟也噔噔噔地下楼,跑到了桌旁,立住身子,一只手鬼祟着,手指刚触及一粒花生,舅娘的一个大巴掌便拍了下去,“先拜月亮娘娘,拜完了才能吃。”舅娘严肃地呵斥起来,表弟嘟着嘴,不情不愿地坐在桌旁等候。
一桌美食在前,却让人眼巴巴地等待,这等待便如蝼蚁挠心,表弟万分难熬。他踅摸着往我身边靠,随之,我“哎呀”一声叫起来,几缕发丝攥在了表弟手中。舅娘问,怎么了,说祭月要安静。我便哑了口。对表弟的靠近,心生恐惧。顽劣得逞,助长了十余岁男童的天性。见无人管,表弟又嘿嘿地笑几声,踅摸着靠过来。我端起小板凳,坐到了客厅外的走廊上。谁知,他又跟了过来。他跟,我躲。一跟一躲,长发又一把被他揪住。他用力地左右拽起来,发丝在他手中,像一尾摇曳的船,荡过来,又荡过去,疼得我咬牙含泪。大舅忙于看电视,舅娘专注着祭祀月神。躲他不过,我跑出了院落。
沿着道路一侧的水流直行,过了桥,桥的另一端,有一条窄小的泥路通往溪流处,我慢慢地走了下去。溪水缓缓的,边缘长满空心菜,黑色的小螺蛳蛰伏于下。顺手捡起几颗螺蛳,它们瞬间将身躯隐匿于壳中。这小小的生命,也懂得保护自己?原来世间万物,再幼小,再卑微,也具备珍视自己的能力。当月光银亮着升起来,蛙声开始阵阵。这溪流边的蛙声,并未叫我想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蛙声那美好的意境,倒是增加了我的恐惧感。慌乱中,我赶紧扔了螺蛳,奔回院里,揪发的嫌隙,全抛诸脑后。
大舅依然在客厅看电视。舅娘见了我,笑着问,外面的景色不错吧?我说,很好,路灯很亮。舅娘高兴地喊大舅,“入席赏月了。”待大舅落座,我们便围坐在桌子旁,最先被分食的,是那两块大大的月饼。其余的果蔬,舅娘并不做硬性要求,凭个人喜好入口。
在我的家里,过中秋,远不如大舅家那么讲究。没有祭月神的过程,也没有赏月的环节。我们只在节日到来前,买一些月饼,买一些时令水果。我和父母雷打不动地按平日作息,洗漱完毕,进入梦乡。对中秋的态度,显得过于敷衍了事,兴许是终年阖家团团圆圆的缘故,我们对团圆一类的节日兴致不大。
突忆起,多年前的一次中秋往事。
那日,先是晚饭,吃的什么?不记得了。说的什么话?大致是舅娘问起,住校是否习惯、是否想家等生活琐事。功课的事,每每见了长辈,都会被提及,可舅娘没有问,到底是信任我会努力,还是舅娘深懂,在我这样的年纪,正是“叛逆期”,于节日问功课,一则,氛围不大相宜;二则,问得不当,白白扰了节日兴致。究竟何故,因不了解舅娘,实在难断。
院落中央,很早便摆了一张木制的圆桌。我独坐院落里,距离那张后来摆满月饼蔬果的桌子二至三米的距离。一棵挂满金黄果实的树枝遮住头部的天空,是杧果树,杧果清淡的香味勾起心中的馋虫。舅娘眯笑着说,吃杧果吗,喜欢哪个,自己摘。我拘谨地摇摇头,回答不吃。名为阿松的表弟,站在楼上,跨坐在栏杆上,望着我,嘿嘿地笑。舅娘冲楼上吼:“小心摔下来,叫你不要爬栏杆,说几次也不听!”大舅从屋里奔出来,也冲楼上吼。吼完了,大舅调低音调,缓和一下语气说:“下来跟表姐玩儿。”楼上依然是嘿嘿的一声,人影在灯光的照射下抵达楼下,真实的那个躯体,却并未有所行动。
舅娘在厨房和院落之间穿梭。她将一个小香炉搁置于早先设在院落的桌上,有香炷三根,红烛一對;有晶莹玉透的石榴珠子、紫红的葡萄、红彤彤的苹果、脆生生的梨;有一碟盐水花生,一碟怪形的菱角。这些时令物什,紧紧地将两个大月饼簇拥于中央。一切摆置完毕,舅娘弯着身佝着头,往小酒杯里倒酒。酒斟满后,她点燃了红烛和香炷,默念祷告数秒,然后将香炷插于小香炉中。我的好奇心被吊了起来。表弟也噔噔噔地下楼,跑到了桌旁,立住身子,一只手鬼祟着,手指刚触及一粒花生,舅娘的一个大巴掌便拍了下去,“先拜月亮娘娘,拜完了才能吃。”舅娘严肃地呵斥起来,表弟嘟着嘴,不情不愿地坐在桌旁等候。
一桌美食在前,却让人眼巴巴地等待,这等待便如蝼蚁挠心,表弟万分难熬。他踅摸着往我身边靠,随之,我“哎呀”一声叫起来,几缕发丝攥在了表弟手中。舅娘问,怎么了,说祭月要安静。我便哑了口。对表弟的靠近,心生恐惧。顽劣得逞,助长了十余岁男童的天性。见无人管,表弟又嘿嘿地笑几声,踅摸着靠过来。我端起小板凳,坐到了客厅外的走廊上。谁知,他又跟了过来。他跟,我躲。一跟一躲,长发又一把被他揪住。他用力地左右拽起来,发丝在他手中,像一尾摇曳的船,荡过来,又荡过去,疼得我咬牙含泪。大舅忙于看电视,舅娘专注着祭祀月神。躲他不过,我跑出了院落。
沿着道路一侧的水流直行,过了桥,桥的另一端,有一条窄小的泥路通往溪流处,我慢慢地走了下去。溪水缓缓的,边缘长满空心菜,黑色的小螺蛳蛰伏于下。顺手捡起几颗螺蛳,它们瞬间将身躯隐匿于壳中。这小小的生命,也懂得保护自己?原来世间万物,再幼小,再卑微,也具备珍视自己的能力。当月光银亮着升起来,蛙声开始阵阵。这溪流边的蛙声,并未叫我想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蛙声那美好的意境,倒是增加了我的恐惧感。慌乱中,我赶紧扔了螺蛳,奔回院里,揪发的嫌隙,全抛诸脑后。
大舅依然在客厅看电视。舅娘见了我,笑着问,外面的景色不错吧?我说,很好,路灯很亮。舅娘高兴地喊大舅,“入席赏月了。”待大舅落座,我们便围坐在桌子旁,最先被分食的,是那两块大大的月饼。其余的果蔬,舅娘并不做硬性要求,凭个人喜好入口。
在我的家里,过中秋,远不如大舅家那么讲究。没有祭月神的过程,也没有赏月的环节。我们只在节日到来前,买一些月饼,买一些时令水果。我和父母雷打不动地按平日作息,洗漱完毕,进入梦乡。对中秋的态度,显得过于敷衍了事,兴许是终年阖家团团圆圆的缘故,我们对团圆一类的节日兴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