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引导策略优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传统的社交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班级、学校同学之间的社交转变为网络社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准确把握住网络社交对学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社交;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58-0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发展使得大学生传统的社交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班级、学校同学之间的社交转变为网络社交。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类综合平台持续升温,更是把大学生从传统的交往模式拉到了计算机的身旁。网络社交的社会化作用日渐凸现,但其负面影响也是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直接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一 大学生运用网络社交的状况分析
  为客观、全面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实际状况,笔者于2014年年初在某综合性大学发放了以“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与素养”为主体的调查问卷,发放了672份,回收624份,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89.29%。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之中,从性别上来看,男生的比例为57.12%,女生的比例为42.88%;从学历来看,本科生的比例为53.14%,硕士生的比例为32.17%,博士生的比例为14.69%;从专业来看,文科类学生比例为42.12%;理工科学生比例为57.88%。
  第一,被访者网络社交基本情况的调查。有76.23%的学生表示有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网络社交网站的账号,并经常上网;有22.77%的学生表示有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网络社交网站的账号,但是上网的次数并不多。只有1%的学生表示没有网络社交网站的账号。有45.7%的学生表示每天花费3小时以上的时间登录网络社交网站;有42.89%的学生表示每天花费1~3小时的时间登录网络社交网站。同时,调查显示,在当前较为热门的网络社交网站,如QQ校友、人人网、开心网、微博(腾讯、新浪等)、微信、QQ之中,拥有3个以上账号的学生占到了78.41%,用有2个以上账号的学生占到了97.87%。
  第二,被访者上社交网络目的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排名第一位的是交友或者与朋友、同学等保持联系,占到64.3%;排名第二位的是获取相关的新闻信息等,占到24.5%。而上社交网络网站目的是为了学习或者与老师交流的几乎没有。
  第三,被访者上社交网络互动交流频率调查。有34.6%的学生表示其每天都会发表或者转载3篇以上的帖子;有64.81%的学生表示其每天都会发表或者转载1篇以上的帖子。有23.8%的学生表示其每发表或者转载1篇帖子、发表个人动态,有3条以上的回复;有47.91%的学生表示其每发表或者转载1篇帖子、发表个人动态,有1条以上的回复。
  第四,被访者上社交网络遭遇的负面情况调查。有78.91%的学生表示其在社交网络之中,遇到网络推销的情况;有56.81%的学生表示,其遭遇过网络语言暴力攻击;有34.89%的学生表示,其遭遇过色情、诈骗信息的骚扰;有23.81%的学生表示,其遭遇过邪教、赌博等不良信息的骚扰。
  第五,被访者上社交网络交流内容的调查。有45.11%的学生表示,其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有23.81%学生表示其主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情感话题;有11.09%学生表示其主要交流的内容是学习;有3.4%的学生表示其主要交流的内容是游戏。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运用社交网络网站进行交流的现象非常频繁。他们迫切希望的是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之间具有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众多形式综合性的视觉冲击与交流,实现与同龄人的交往和自身价值。大学生们作为一群年轻人,本身就特别希望与他人沟通、交流与交往,网络社交平台就是帮助他们满足社交这一需求的最好工具。作为年轻人都希望通过在网络上拥有网页或者博客的形式展示自己,从外界获得反馈或者共鸣,能强烈的意识到这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增强了自我满足感,最终感到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二 社交网络对学生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每一种新的技术出现以后,它就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社交网络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扩大了学生的交往空间,但是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一)社交网络对学生工作的机遇
  社交网络工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匿名性和平等性。在这个平台之上,真正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平等交往,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以及感受共同普遍人性的更大可能,从而也推动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等“善”的思想与行为的发生。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引导人们做出善的选择,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的优势,通过人——机器——人的互动而逐步孕育出网络社会的新型人格和道德品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的优势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更能提高深度辅导的信度和效度,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社交网络对学生工作的挑战
  社交网络对学生工作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动态化、开放性、多元化的网络社交平台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控制性,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网络和手机所构建的虚拟网络社交环境可以让大学生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交往和生活环境。然而现实社会必定不同虚拟网络社会。长期如此可能变成沉溺于网络交往而忽略真实社会交往的“孤独冷漠人”。第三,网络社交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网络交友这种方式常常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引发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如盗窃、诈骗、敲诈等。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因网络交友而受骗上当的案例并不少见。   三 基于网络社交研究的引导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社交网络的发展对于学生工作管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同时,其导致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多维度、广覆盖、协作共赢的大学生社会交往引导和干预体系是有效规避网络社交负面影响的根本保证。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第一,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注重沟通与交流方式方法的艺术性。高校要安排有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班级网页、论坛、博客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宣传积极向上的政治动向,用亲切的网络语言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沟通与交流方式方法的艺术性,应该把学生与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其在更加平等的教育环境中共同面对亦真亦幻的现实生活。
  第二,探索新型干预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交网络。针对当前社交网络所带来的网络成瘾等问题,应该及时总结矫治经验和规律,探索新型引导干预模式,构建心理辅导和回归现实服务机制是强化交往行为干预的关键。一方面,应该积极构建心理干预辅导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帮助学生缓解由于网络社交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所涉及的辅导应该涉及网络社交中所遇到的心理焦虑、感情问题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应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大学生回归真实的社交行为。网络社交虽然具有虚拟性,但是其反应的事件确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的。建议高校建立学生心理社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归依感,找到真实交往的乐趣。
  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建立网络信息监控制度。如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等,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可组建一支正面的网络评论队伍进行正面地引导,同时也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收集上报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形成网络舆论疏导机制。
  (二)社会方面的对策
  社会方面的对策应包括多个维度。对于政府来说,应该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社交平台的管理。积极推进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立法、执法,打击信息犯罪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杜绝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应该坚持实名制注册的基础上要加大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内部约束,保证不将个人信息用于网站运行外的其他任何方面,同时应该对网络社交平台建立防沉迷系统;另一方面,要通过自身技术的发展或者与其他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交流平台,应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尽量过滤掉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三)家庭方面的对策
  学校注意网络监管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因为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如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会枝繁叶茂。作为高校应该多与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大学生与家庭交流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和生活动态。如发现学生在家中出现网络成瘾的状况,应该及时反馈给学校,以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对策。此外,学校应多渠道的向家长宣传网络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赢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勇.媒介新技术、新媒介环境与青少年社会化[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4.
  [2]张立新.网络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03(11):90.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素质教育形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民族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44-02  民族高校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除了给后继课程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和分析
利用形态分析法,对2017年09月16日库车Ms5.7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形变和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取震前异常,总结异常特征.结果 表明,库车地震发生前,共有7项形
[摘 要] 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开展中国梦教育,需要着力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创新教育方式,从而提高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高校基层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生为主的工作理念;同时,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此外,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及时沟通,指导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工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48-02  中共
[摘 要] 引导高职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解决问题,需要准确掌握高职学生认识水平,采取合适的教育形式与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必要的衔接教育、先导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志码] A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主动依托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微信,创新育人模式。针对体育大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使用微信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唱好思政课主旋律
[摘 要]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容易引发大一新生的一系列不适应。再加上一些社会和校园不良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对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典型示范教育以及“两课”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大学新生;思想状况;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