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功能要素”联合组合控藏研究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油气勘探工作进一步加深,克拉苏构造带已成为库车坳陷内成藏特征研究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对于克拉苏构造带的成藏研究仍以传统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为主,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难度更高的勘探工作。为探明克拉苏构造带的控藏因素,以油气分布门限控藏理论与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工区内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古隆起分布特征等资料,建立了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功能要素联合控藏模型。研究发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内控藏功能要素“C,D,M,S”在横向上的叠加与在纵向上的有序组合以及烃源灶的生排烃高峰时期共同控制区域内构造气藏的发育,同时根据成藏要素综合叠加得出了克拉苏构造带构造气藏成藏有利区域。
  关键词: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成藏功能要素
  随着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内多个油气田的发现,预示着该区勘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经调研发现,前人在该区成藏研究工作中多使用以传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理论为指导的定性研究方法[1-11]。虽然前人使用这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已对该区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但使用“生、储、盖、圈、运、保”的传统六大地质因素对该区成藏特征进行评价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缺点。比如“圈”与“储”之间;“保”与“盖”之间就存在较大的概念重合。因此,本次使用近年来更为科学的油气门限控藏理论中的“功能要素”建立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功能要素联合控藏模型。相对于传统地质要素,功能要素具相互独立性,既可进行单一功能要素控藏特征分析,亦可进行功能要素组合控藏特征研究。本次利用成藏研究新理论解决了传统石油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具重要意义。
  1  地质概况
  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西侧,北邻北郡单斜带,南邻拜城凹陷,总体成带状呈近EW向分布。克拉苏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南天山前构造第二排构造,地质情况较复杂,多期构造演化导致构造带内发育大量逆冲推覆背斜,并伴随较多深大断裂。前人对该区所做的成藏研究较多,反映出该区具十分巨大的勘探潜力。目前虽已发现大宛齐油田与大北1、克拉2、克拉3等多个气田,但该区总体勘探程度仍然不高。
  2  油气地质特征
  2.1  烃源灶特征
  烃源特征研究作为成藏研究的基础环节,是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先决条件。库车坳陷发育侏罗系与白垩系两套烃源岩,发育条件较好,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源岩条件[12]。
  2.1.1  烃源灶平面分布广泛、纵向厚度大,有机质类           型以Ⅲ型干酪根为主
  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暗色泥岩及煤系地层分布广泛,TOC值较高,暗色泥岩及煤系地层厚度较大。三叠系烃源岩与侏罗系烃源均具湖相烃源岩特点,有机质类型均以腐殖型干酪根(Ⅲ型)为主。
  2.1.2  烃源灶具较高的TOC值
  通过对坳陷内三叠系与侏罗系两套烃源岩的泥岩性质研究,根据其有机质含量和生烃潜力、氯仿沥青”A”、氢指数、烃指数等烃源岩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把该区TOC下限值定为0.5%。根据此下限值对泥岩进行烃源层筛选,得出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下侏罗统杨霞组、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与中三叠统黄山组5套烃源层。
  2.1.3  烃源灶有机质成熟度较高
  库车坳陷内发育的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普遍较高,在坳陷内除北郡单斜带及裸露地表的地层外均达到高成熟、过成熟的产凝析气阶段,Ro值达1.25%~1.75%,部分地区可达2%以上,到达产干气阶段(图1)。同时结合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腐殖型干酪根)为主的特点,可得出该区以产气为主。此外,三疊系两套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位于古近纪末期;侏罗系三套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位于新近纪。
  2.1.4  烃源灶生烃强度较高
  坳陷内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测量得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12]。两套烃源岩生气强度较高,达到了800×108 m3/km2的面积高达10 000 km2。
  2.2  储层特征
  克拉苏构造带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巴西盖组砂岩储层、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以及古近系底砂岩储层,其中以巴西盖组与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为主要储层[13-17]。总体上具有储集性较好,平面分布广、厚度较大的特点,储集能力较强(图2)。
  2.2.1  下白垩统巴西盖组储层
  研究区内巴西盖组下段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砂岩厚度可达80~100 m,砂地比较高,介于0.6~0.8。砂体分布差异较小,总体上为向SW方向减薄的趋势。巴西盖组上段沉积相以滨湖相与浅湖相为主,储集能力较差。
  2.2.2  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储层
  克拉苏构造带内巴什基奇克组下段储层厚度达50~70 m,砂地比约为0.8。在露头剖面中测得厚度可达65~85 m。砂体分布差异不大,总体上具向南减薄的特点,砂体厚度高点位于克拉2井区附近。
  2.3  区域盖层特征
  库车坳陷发育古近系与新近系广泛分布为厚度较大的区域盖层,岩性以膏盐、盐岩及泥岩为主。其分布延伸至北郡单斜带南部,覆盖了整个克拉苏构造带。区域盖层较致密,封堵性强,具异常高压特征。在克拉苏构造带,盖层以古近系膏泥岩层与新近系吉迪克组膏泥岩层为主,厚达1 000 m及以上,突破压力高达60 MPa以上,封盖性能好。
  2.4  古隆起特征   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内发育大量盐构造,总体上具隆起高度较高与构造样式多等特点,对构造带内油气聚集成藏起关键的控制作用[18-19]。
  2.4.1  盐脊
  由于受构造挤压,克拉苏构造带内盐岩形成了盐脊构造,盐岩最厚达千米以上并向某方向减薄直至尖灭,具不对称特征(图3-A)。
  2.4.2  盐楔
  与上述盐脊构造类似但并未出现盐岩尖灭。多出现于构造带北部地区,在上覆沉积负载作用增大的条件下会发生盐岩尖灭现象,同时转化为盐脊 (图3-B)。
  2.4.3  盐席
  盐席是沿着逆冲推覆断层发育的薄层推覆盐岩。此类推覆体来自于古近系岩盐,受到构造挤压后沿着断层发生推覆。盐席构造最厚可高达百米,多分布于克拉苏构造带北部区(图3-C)。
  2.5  烃源岩演化特征
  库车坳陷烃源灶于古近纪达成熟早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为0.05%~0.78%。生油高峰期为新近纪,中上三叠统烃源岩生油峰在早中新世(10~       15 Ma),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生油峰在中新世晚期     5 Ma,之后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值达1.3%以上。有机质成熟度平面特征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库车坳陷南北两端成熟度偏低,平均镜质体反射率值小于拜城凹陷与阳霞凹陷。侏罗系烃源岩从库车坳陷中部至北部成熟度逐渐降低。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过成熟区主要位于阳霞凹陷与拜城凹陷中部沉积中心,是克拉苏构造带克拉2等气田的供烃源岩。
  2.6  油气分布特征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内以干气藏为主。圈闭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与上新世。由于库车组沉积后拜城凹陷的快速沉降作用,使克拉苏构造带三叠系烃源岩与侏罗系烃源岩进入高成熟生干气阶段。同时,由于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中发育深大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使油气得以运聚成藏。在克拉苏构造带西部发育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烃源岩,形成一些凝析气藏与湿气藏。
  3  成藏功能要素组合控藏特征
  3.1  控藏功能要素
  在对塔里木盆地等地质环境较复杂地区进行勘探时,为降低勘探风险必须建立合理的成藏概率模式,实现定量化成藏综合评价,从而得出较可靠的有利勘探区域,为钻探工作提供指导[20-21]。
  前人通过对大量典型油气藏解剖分析,明确含油气盆地已探明油气藏的类型特征、油气平面分布特征与纵向分布特征。确定盆地内不同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发现成藏控制因素可归结为4大类:区域盖层(C)、优相储层(D)、低势区域(P)、烃源灶(S)。每一个成藏功能要素都可进行单因素控藏特征研究,也可进行多功能要素组合控藏特征研究。成藏“功能要素”的研究是建立在传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的。
  3.2  克拉苏构造带功能要素组合控藏模式
  前人对克拉苏构造带的典型油气藏(如克拉2气藏、克拉3气藏)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工作,明确了区域内已发现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结合上述对克拉苏构造带烃源灶特征、储层特征、区域盖层特征、古隆起特征以及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区域内主要控藏功能要素分别为区域盖层(C)、优相储层(D)、古隆起(M)、烃源灶(S)。通过对每个“功能要素”平面叠加特征与纵向组合特征的分析,建立对应的CDMS组合控制构造类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模式。
  3.2.1  CDMS纵向依次组合控制气藏发育层位
  CDMS四个功能要素按一定顺序在纵向上的依次叠加组合控制了克拉苏构造带内油气藏发育的层位。根据失利井与非商业油气井分析结果可得出,4个功能要素按其他纵向排列顺序出现时往往不利于油气成藏。例如D/M/C/S的组合,烃源灶排出的油气无法通过古隆起进入储层,导致油气无法顺利聚集成藏,而D/S/C/M的组合,烃源岩排烃后储层因上覆无盖层而无法有效聚集油气。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与失利井分析发现,当4个成藏功能要素按照自上而下C/D/M/S排列顺序出现的情况时往往最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图4)。
  3.2.2  CDMS平面上叠加控制气藏分布范围
  CDMS四个功能要素的平面叠加可控制油气的成藏范围,通过对克拉苏构造带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均在烃源灶、有利储层、古隆起、区域盖层4个功能要素的平面叠加复合范围内,并且结合失利井分析得出成藏功能要素叠加越多的地区发现的油气藏越多,随着部分功能要素的缺失,成藏概率急剧降低(图5)。
  4  结论及建议
  (1) 利用油气分布门限控藏理论建立相应的成藏功能要素控藏模型是实现油气成藏定量评价的基础,为油气勘探工作定量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成藏功能要素組合控藏特征明显,功能要素CDMS在横向上的叠加与在纵向上的有序组合和烃源灶生排烃高峰时期统共同控制区域内构造气藏发育。
  (3) 利用控藏功能要素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进行勘探时,不能只局限在CDMS 4个功能要素的控藏研究上,应结合不同控藏功能要素及其组合对其他类型油气藏进行成藏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松宝,徐文明,顿亚鹏.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2):211-217.
  [2]   冯松宝,张志军.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区带超高压大气田成藏过程与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0):1242-1248.
  [3]   卓勤功,李勇,鲁雪松,等.克拉苏构造带凝析油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2,23(6):1097-1103.   [4]   何登發,周新源,杨海军,等.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33(1):19-32.
  [5]   曹连宇. 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成藏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6]   张鼐.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有机包裹体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4):57-59+103-12+4.
  [7]   杨钧屹. 库车坳陷克深富油气区构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
  [8]   王飞宇,杜治利,张水昌,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灶特征和天然气成藏过程[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4):431-439.
  [9]   梁狄刚,张水昌,赵孟军,等.库车坳陷的油气成藏期[J].科学通报,2002,(S1):56-63.
  [10] 康南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11] 赵孟军,鲁雪松,卓勤功,等.库车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15,36(4):395-404.
  [12] 鲁雪松,宋岩,赵孟军,等.库车前陆盆地复杂挤压剖面热演化历史模拟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25(10):1547-1557.
  [13] 田作基,张光亚,邹华耀,等.塔里木库车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5):12-16+15-8.
  [14] 杨宪彰.库车坳陷克-依构造带典型油气藏成藏机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
  [15] 卢斌.库车坳陷东部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区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5.
  [16] 张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典型油气藏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17] 赵力彬.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成藏特征及模式研究[M];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
  [18] 陈清文.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构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
  [19] 商国玺,程明华,杨涛,等.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东西构造差异及油气成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192-194+450.
  [20] 孟卫工,庞雄奇,李晓光,等.辽河坳陷油气分布门限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评价[J].石油学报,2015,36(S2):36-50+59.
  [21] 张雪,庞雄奇,王招明,等.油气分布门限理论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J].地质论评,2018,64(3):685-700.
  [22] 庞雄奇.油气分布门限与成藏区带预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Study on "Functional Elements" Joint Combination and Control of Tibet: A Case Study of Kelasu Tectonic Belt in Kuqa Depression
  Huang Yi Peng
  (Yangtze University,Wuhan,Hubei,430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the Kelasu structural bel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rvoir control factors of Kelasu structural belt,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model of joint reservoir control by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of Kelasu structural belt based on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Threshold Theory and Petroleum Geology Theory,combining the data of source rock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cap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uplift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king area.It is found that the horizontal superposition of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of "C,D, M,S" and the vertical combination and the peak tim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of source rocks together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Kelasu structural belt of the Kuqa Depression.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superposition of Accumulation functional elements,the tectonic gas reservoir accumulation area in Kelasu tectonic belt is obtained.
  Key words:Kuqa depression;Hydrocarbon exploration;Accumulation  functional elements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次研究依据多期遥感影像图与野外调查得到遥感解译工作结果并进行空间分析,利用遥感技术手段有效克服研究区内地形坡度大、山区交通条件较差等困难,获取常规地面调查难以取得的土地盐渍化信息,有效减少野外工作量与资金投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此次研究,为土地盐渍化的防护与治理提供可靠的遥感信息支持。  关键词:伊犁谷地;土地盐渍化;遥感;空间分析;防治  土地盐渍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
期刊
摘 要:新疆北准噶尔成矿带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北准噶尔晚古生代沟弧带,是新疆重要的铜、镍、铁、金、钼等多金属成矿带,共划分出2个Ⅳ级矿带。通过对该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的总结,从矿带中矿床的时间、空间、矿床类型及规模的分布规律入手,分析成矿规律。成矿带中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矿床类型以岩浆作用为主。中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中泥盆统查干山组、巴尔雷克组和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是带内Au,Cu
期刊
随着原油消耗量不断加大,国内原油供需矛盾问题日益尖锐。降低原油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储备安全刻不容缓。《难动用储量油藏评价方法》一书综述了我国油气资源及难动用原油储量研究现状,分析了难动用原油储量的特点及地质评价方式,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目前难动用油藏的经济评价方法,结合国内不同类型难动用原油储量的开发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大量相关实例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该部分油田区块的地质勘探、开发及增产措
期刊
摘 要:通过对火烧云、宝塔山等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从区域构造、沉积盆地演化及岩浆活动与成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区域控矿地质因素研究,建立了中生代铅锌矿成矿演化模式。提出沉积建造的双层结构,下部砾岩层,上部灰岩层,砾岩层充当高渗透性通道,灰岩层作为地球化学障为成矿物质的卸载提供条件;火山活动之后的强烈热液活动期,为流体循环提供充足的热源,断裂构造为流体的下渗和上移提供通道,持续缓慢的拉张背
期刊
摘 要:本文对觉罗塔格地区雅满苏组火山岩全岩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比对前人数据,结果显示这些岩石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类似于岛弧火山岩。对比发现玄武岩可分为两类,I类玄武岩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具亏损地幔特征;Ⅱ类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具大陆玄武岩特征,显示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中酸性火山岩浆主要由新生陆壳部
期刊
摘 要:奥布公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以野外踏勘与资料调研为基础,将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分为2类4个基本类型15种,总体上呈现以盖孜河谷及两侧湿地为主线,以盖孜为节点,分成两个特色区的特点。结合地质背景与资源组合情况对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奥布公路;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特征;可持续发展  中巴公路奥依塔克至布伦口段(奥布公路),顺盖孜河谷而建,两侧山体
期刊
摘 要:在岩心、地球物理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开展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流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后者是三工河组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内平原和外平原亚相。内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粒度粗,厚度大,成熟度低,煤层不发育。外平原亚相砂岩粒度细,厚度薄,成熟度较高,煤层发育。内平原储层物性明显好于外平原,三工河组优质砂岩储层均分
期刊
我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相对丰富,但至今已探明油气储量在总储量中占据的比例依旧偏低,对我国油气资源的总体利用率还远远不够。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的钻探技术起步较晚,与其始终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石油钻井》一书概述了国内外钻井技术的重要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应用领域,分析比较了国内外钻井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技术层面上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关键问题,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展示了其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  国内地质钻探
期刊
低渗透油藏占据我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的很大一部分比例,随着对常规油田的持续开发,其油田整体产能及剩余可采储量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及人类日常需求,此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低渗透油藏开发意义重大。《低渗透砂岩油藏精细描述与开发评价技术》一书基于低渗透砂岩油藏,概述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的沉积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及研究现状,介绍了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特征、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较成熟的数值模型,随后结合大量开发实
期刊
摘 要:为研究阔斯加尔地区有机碳和硫与铀成矿关系,以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层位,通过对不同分带中的样品分析结果得出铀在氧化带迁移、在过渡带富集的成矿机制,有机碳、硫化物等还原质与铀呈正相关性,通过绘制有机碳及硫化物平面分布与铀矿体关系图,阐述了层间氧化带在强还原质富集地带尖灭的特性,分析讨论了“还原物质富集带”在铀成矿过程中控制矿体产出空间的作用,揭示了“‘还原物质富集带’控制铀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