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达马瑙斯,正是中午时分,天气燥热难当,如有湿乎乎的热浪围裹全身,令人汗流浃背。据介绍,马瑙斯距离赤道约250~300公里,炎热难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到达的时候,雨季已过,旱季来临,气温和湿度,还会持续升高。
马瑙斯诱人的地方,不在城里,是在亚马孙河与内格罗河交汇时的黑白分明的景观。陆地上看不到,得乘船前往的。从马瑙斯任何一个码头,搭上一条快船,直向入海口驶去,航行约莫45分钟以后,稍事休息,再往前行,便可以看到这个天下奇观了。
准确地说,内格罗河,巴西人亦有称其“黑水”的,而这条河确实也是呈现黑色的,因为它富含矿物质,还有热带雨林的腐叶残枝分泌的色素。而亚马孙河则是黄色的,一如我们通常所见的内陆河流。两条河交汇时,黑白分明的景观,缘自两条河水不同的比重及流速。比重不同,流速自然不同,两水交融不能同步,故而有了如此胜景。
我们还在热带雨林里步行了一个小时。热带雨林的树木,多是生长在腐叶层的,所以最引人注意的,是裸露在外边的树根和树藤树条。旱季,人们还可以在丛林里行走,要是到了雨季,丛林里进不去人,偶尔进去的,蚊虫叮咬,也是苦不堪言。雨季,河流的水势很大,有的地方,水面可能升到半山腰,而雨水又把山上的腐叶冲入河水,这黑水就越发黑了。
用当地人的话说,黑水是酸性的,它的酸,对于当地人的生活影响多多。酸性水的河面上,没有蚊子。当地人睡在河面上船坞的吊床里,绝无蚊虫叮咬之虞,酸性的水可以治皮肤病,在黑水中浸泡,对于袪除皮肤疾患,效果极佳。就是健康的皮肤,这黑水也有保健作用,我们沿岸所见黑亮皮肤的巴西人,充满健康蓬勃的生命气息,就是黑水的赐予。而第三个方面,确实不那么让人乐观,据说,常喝这黑水,女人受孕,往往怀上女孩,女孩多男孩少是这一带地方普遍的情况。
追溯到印第安原住民时代,这一代常见的是女子部落,没有男性,从首领到武士,皆为女性。马瑙斯市政厅里的一幅油画,就是反映女性部落生活的。画作里面,骁勇的女性部落武士们赤身裸体,或骑马飞驰,或徒步奔跃,正在进攻欧洲移民的居所。为了抵御土著进攻,众多天使从天而降,试图给女部落武士以威慑和恫吓,促其接受欧洲文明的感化和教化。不过,从画面上看,女性部落武士的矫健骁勇,也是表现得生动形象。据介绍,当年女性部落的武士们,为了准确射箭,会切去一侧乳房,以避免影响拉弓放箭的效果,真是勇悍了得!女性部落需要生孩子的时候,就从外面的其他部落俘获男子,为其孕育子嗣。假如生下女孩,女性部落皆大欢喜;如果生下男孩,或由男子带走,或当场溺死,重新来过。这些传说,也许就是地域特点的反映。至今,马瑙斯男少女多,许多女孩子为了能嫁得出去,陪上丰厚嫁妆不说,还要苦苦祷告,以求有男性垂青,为此还设有专门的祈祷台,用以感化男方,这也算是一个佐证吧。
巴西利亚有人说,马瑙斯是一座破破烂烂的城市。其实不然,马瑙斯的建筑虽然不如巴西利亚高大、簇新,但是保留着欧洲的流风遗韵,城市虽小,挺有情调的。此时,马瑙斯非常安静,悄无声息,像是原野深处的一座小镇。我们乘坐的车子,在城区里驶进驶出。导游总希望我们看些有特点的东西,先是带我们去看市政厅,是一座德国人建造的房子,有前院后庭,还是一个安静的所在,大门口几个骑自行车的小孩子,与我们搭讪一番,反衬得四周更寂静了。
导游又带我们到了城外的河湾岸边,是马瑙斯的青年人寻欢作乐的地方。许多年轻人在河湾里游泳,在河岸上喝啤酒,啤酒摊点的简易舞台上,三位少女疯狂跳舞,因为这里的音乐就是疯狂而激烈的,舞台下的青年男女们,情不自禁地扭腰摆臂,跟着音乐节奏,随着舞女的动作晃动身体,还时不时尖叫几声,似是喝彩。还有一对对少年男女,跟着跳将起来,癫狂地相拥亲吻,如醉如痴。台上那三位舞女热情如火,邀请下面的小伙子上台共舞,还真有人跃上台去。三位舞女轮番陪伴他欢蹦乱跳,而且越跳越激越,越跳速度越快。那小伙子大汗淋漓,跳得也畅快欢乐,只是越跳越快,动作幅度过大,自己也控制不了。三位舞女犹在酣畅之时,尚未尽兴,那小伙子已经浑身湿透,气喘吁吁败下阵来,溜下台去,全场一片尖叫和口哨声。这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台上便是三位舞女或独舞、或双人舞、或三人舞了,再邀请台下的人,却不再有响应的了。看来,这份邀请不是那么好应承的,舞姿、舞技且先不说,仅仅体力一项,就是苦累异常的活儿。
河湾固然热闹,终究是在城外,又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们离开这里,进了城区,怎么都觉得,马瑙斯反而被衬托得更静谧了。或许,马瑙斯的居民受不了酷热的气温,全躲在家里避暑呢?
到了晚上,境况大变。河湾岸边纳凉玩乐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城里,公交汽车上人满为患,小汽车挤作一团。马路边、各式各样的酒吧里,熙熙攘攘,全是喝啤酒的人,各个教堂里也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我们从城郊的酒店去往亚马孙歌剧院的路上,车子堵得很厉害,沿路人群的喧闹和熙攘,让我们深感吃惊。
亚马孙歌剧院里正在举行演唱会,剧场里秩序井然,人们安静庄重。我看那演唱的水平和架势,猜想演唱者就是本城的业余歌唱家,不过整体水准还不差,观众大多是神情专注,对演唱者很尊重。
亚马孙歌剧院广场,也是很有情调的繁闹所在。歌剧院建造于1895年,剧院门前的广场,也就成为公众娱乐的场所,剧院右侧,是一群表演滑稽戏的小丑,吸引了一大群围观的人,笑声不断;再往前,是青年艺术家的器乐演奏,用的是现代化的音响,却不嘈杂,真切地表现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传达着纯真的艺术感受,坐在那里欣赏的,多是中年人或者儿童。再往前,是露天电影,放映的是早年间的黑白老片子,看电影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也许是借这些老电影,回想自己逝去的青春时光。剧院左侧小路边上,是著名的亚马孙教堂,这座教堂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教堂屋顶上应当是对称的双塔造型,事实上却只有一座单个的塔,本应堆成的另一边,却是空缺的。传说,这座教堂的所有材料和部件,都是从英国订做的,然后用船运回来装修,那另一只塔,在运输当中遗失了,永远没有能够竖起来。所以,一个世纪过去了,教堂屋顶上,还是一只塔形影相吊,而这缺憾,也就成了一种特点,让这座教堂独具特色,而且颇有说道之处,就在说道中著名了起来。教堂不大,但是很热闹,人群川流不息,好像是一场弥撒刚刚结束,又一场弥撒即将开始的样子。
亚马孙歌剧院广场上,还有马车载人的节目,一块钱就可以乘坐上堂皇的马车,绕着歌剧院兜一圈儿。这一圈也有看头,路边的石凳上还有三三两两的老翁、老妪,坐在那里,或发呆,或对卖笑的青年男女指指点点。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马瑙斯,白天寂静安宁,一到夜晚就喧闹起来。灯光一亮,喧哗热闹,直到天亮。也许,在持续高温的旱季,马瑙斯的生活,就应当是昼夜颠倒的。

马瑙斯诱人的地方,不在城里,是在亚马孙河与内格罗河交汇时的黑白分明的景观。陆地上看不到,得乘船前往的。从马瑙斯任何一个码头,搭上一条快船,直向入海口驶去,航行约莫45分钟以后,稍事休息,再往前行,便可以看到这个天下奇观了。
准确地说,内格罗河,巴西人亦有称其“黑水”的,而这条河确实也是呈现黑色的,因为它富含矿物质,还有热带雨林的腐叶残枝分泌的色素。而亚马孙河则是黄色的,一如我们通常所见的内陆河流。两条河交汇时,黑白分明的景观,缘自两条河水不同的比重及流速。比重不同,流速自然不同,两水交融不能同步,故而有了如此胜景。
我们还在热带雨林里步行了一个小时。热带雨林的树木,多是生长在腐叶层的,所以最引人注意的,是裸露在外边的树根和树藤树条。旱季,人们还可以在丛林里行走,要是到了雨季,丛林里进不去人,偶尔进去的,蚊虫叮咬,也是苦不堪言。雨季,河流的水势很大,有的地方,水面可能升到半山腰,而雨水又把山上的腐叶冲入河水,这黑水就越发黑了。
用当地人的话说,黑水是酸性的,它的酸,对于当地人的生活影响多多。酸性水的河面上,没有蚊子。当地人睡在河面上船坞的吊床里,绝无蚊虫叮咬之虞,酸性的水可以治皮肤病,在黑水中浸泡,对于袪除皮肤疾患,效果极佳。就是健康的皮肤,这黑水也有保健作用,我们沿岸所见黑亮皮肤的巴西人,充满健康蓬勃的生命气息,就是黑水的赐予。而第三个方面,确实不那么让人乐观,据说,常喝这黑水,女人受孕,往往怀上女孩,女孩多男孩少是这一带地方普遍的情况。

追溯到印第安原住民时代,这一代常见的是女子部落,没有男性,从首领到武士,皆为女性。马瑙斯市政厅里的一幅油画,就是反映女性部落生活的。画作里面,骁勇的女性部落武士们赤身裸体,或骑马飞驰,或徒步奔跃,正在进攻欧洲移民的居所。为了抵御土著进攻,众多天使从天而降,试图给女部落武士以威慑和恫吓,促其接受欧洲文明的感化和教化。不过,从画面上看,女性部落武士的矫健骁勇,也是表现得生动形象。据介绍,当年女性部落的武士们,为了准确射箭,会切去一侧乳房,以避免影响拉弓放箭的效果,真是勇悍了得!女性部落需要生孩子的时候,就从外面的其他部落俘获男子,为其孕育子嗣。假如生下女孩,女性部落皆大欢喜;如果生下男孩,或由男子带走,或当场溺死,重新来过。这些传说,也许就是地域特点的反映。至今,马瑙斯男少女多,许多女孩子为了能嫁得出去,陪上丰厚嫁妆不说,还要苦苦祷告,以求有男性垂青,为此还设有专门的祈祷台,用以感化男方,这也算是一个佐证吧。
巴西利亚有人说,马瑙斯是一座破破烂烂的城市。其实不然,马瑙斯的建筑虽然不如巴西利亚高大、簇新,但是保留着欧洲的流风遗韵,城市虽小,挺有情调的。此时,马瑙斯非常安静,悄无声息,像是原野深处的一座小镇。我们乘坐的车子,在城区里驶进驶出。导游总希望我们看些有特点的东西,先是带我们去看市政厅,是一座德国人建造的房子,有前院后庭,还是一个安静的所在,大门口几个骑自行车的小孩子,与我们搭讪一番,反衬得四周更寂静了。
导游又带我们到了城外的河湾岸边,是马瑙斯的青年人寻欢作乐的地方。许多年轻人在河湾里游泳,在河岸上喝啤酒,啤酒摊点的简易舞台上,三位少女疯狂跳舞,因为这里的音乐就是疯狂而激烈的,舞台下的青年男女们,情不自禁地扭腰摆臂,跟着音乐节奏,随着舞女的动作晃动身体,还时不时尖叫几声,似是喝彩。还有一对对少年男女,跟着跳将起来,癫狂地相拥亲吻,如醉如痴。台上那三位舞女热情如火,邀请下面的小伙子上台共舞,还真有人跃上台去。三位舞女轮番陪伴他欢蹦乱跳,而且越跳越激越,越跳速度越快。那小伙子大汗淋漓,跳得也畅快欢乐,只是越跳越快,动作幅度过大,自己也控制不了。三位舞女犹在酣畅之时,尚未尽兴,那小伙子已经浑身湿透,气喘吁吁败下阵来,溜下台去,全场一片尖叫和口哨声。这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台上便是三位舞女或独舞、或双人舞、或三人舞了,再邀请台下的人,却不再有响应的了。看来,这份邀请不是那么好应承的,舞姿、舞技且先不说,仅仅体力一项,就是苦累异常的活儿。

河湾固然热闹,终究是在城外,又是年轻人的世界。我们离开这里,进了城区,怎么都觉得,马瑙斯反而被衬托得更静谧了。或许,马瑙斯的居民受不了酷热的气温,全躲在家里避暑呢?
到了晚上,境况大变。河湾岸边纳凉玩乐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城里,公交汽车上人满为患,小汽车挤作一团。马路边、各式各样的酒吧里,熙熙攘攘,全是喝啤酒的人,各个教堂里也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我们从城郊的酒店去往亚马孙歌剧院的路上,车子堵得很厉害,沿路人群的喧闹和熙攘,让我们深感吃惊。
亚马孙歌剧院里正在举行演唱会,剧场里秩序井然,人们安静庄重。我看那演唱的水平和架势,猜想演唱者就是本城的业余歌唱家,不过整体水准还不差,观众大多是神情专注,对演唱者很尊重。
亚马孙歌剧院广场,也是很有情调的繁闹所在。歌剧院建造于1895年,剧院门前的广场,也就成为公众娱乐的场所,剧院右侧,是一群表演滑稽戏的小丑,吸引了一大群围观的人,笑声不断;再往前,是青年艺术家的器乐演奏,用的是现代化的音响,却不嘈杂,真切地表现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传达着纯真的艺术感受,坐在那里欣赏的,多是中年人或者儿童。再往前,是露天电影,放映的是早年间的黑白老片子,看电影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也许是借这些老电影,回想自己逝去的青春时光。剧院左侧小路边上,是著名的亚马孙教堂,这座教堂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教堂屋顶上应当是对称的双塔造型,事实上却只有一座单个的塔,本应堆成的另一边,却是空缺的。传说,这座教堂的所有材料和部件,都是从英国订做的,然后用船运回来装修,那另一只塔,在运输当中遗失了,永远没有能够竖起来。所以,一个世纪过去了,教堂屋顶上,还是一只塔形影相吊,而这缺憾,也就成了一种特点,让这座教堂独具特色,而且颇有说道之处,就在说道中著名了起来。教堂不大,但是很热闹,人群川流不息,好像是一场弥撒刚刚结束,又一场弥撒即将开始的样子。
亚马孙歌剧院广场上,还有马车载人的节目,一块钱就可以乘坐上堂皇的马车,绕着歌剧院兜一圈儿。这一圈也有看头,路边的石凳上还有三三两两的老翁、老妪,坐在那里,或发呆,或对卖笑的青年男女指指点点。
这就是我所见到的马瑙斯,白天寂静安宁,一到夜晚就喧闹起来。灯光一亮,喧哗热闹,直到天亮。也许,在持续高温的旱季,马瑙斯的生活,就应当是昼夜颠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