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的移植

来源 :山东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文化空间”为视角,对传统武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移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空间转向和再生性“文化空间”的发展。传统武术的发展应加强文化空间的“活态”传承、优化再生性“文化空间”和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双驱动力,从而更好地维系和保护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空间;传统武术;移植
  中图分类号:G8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1-0028-03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space”,the “transplant” phenomenon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s analyze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ulture space” of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has appeared unavoidable spatial turn and reproducibility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To develop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optimize regenerative “culture space” and play the doubl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with a view to maintain and protect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al space;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ransplant
  文化是社会构造的深层维度,具有其所属空间维度。随着社会多元结构的形成,文化生态学者对文化所属环境和历史的迁徙现象,将其认定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传统武术作为一种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属性,需要在依附于自身的社会环境中存在,不能脱离其自身的“文化空间”而独行。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在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中,伴随传统武术在环境和历史空间中的变迁,其所属“文化空间”属性已逐渐被现代社会“移植”,从村落的传统师承制发展到现代商业化的表演,从传统的门派武馆到现在纳入统一教育体系的武术学校,从风格迥异的拳种到国际统一的竞技套路,等等。因此,就目前传统武术“生境”而言,需要在所属文化特征的支撑下,寻找适宜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架构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指“某个集中展示武术文化活动或武术文化元素的地点,或确定在某一周期举办与武术文化有关活动的一段时间”[2]。“文化空间”具有空间和时间双重属性,存有空间属性的武术“文化空间”往往是在村落等各级社会环境结构而界定,存有时间属性的武术“文化空间”侧重于活动的历时性和历史流变。
  1.1文化空间视角下武术发展的空间维度
  在武术的“空间”传承发展过程中,由于竞技武术空前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村落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禁锢区,也使得传统武术举步维艰。现今武术“空间” 的商业街区传播,对竞技或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佐作用,但是,这一举措呈现出不同的利弊两面性。一方面,商业街区武术在其所属的“文化空间”内对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却在传播途径中,由于夹杂过多商业因素而导致武术原始形态的夸大与膨胀,使其进入误区,对武术本质造成负面影响。如有些学者认为“武术电影虽对武术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并吸引了较多观众,但其负面却引起了武术文化的异化影响,使得武术更加奇幻神秘”。为此,“需要加深传统武术对现代生活的文化渗透;转变传统武术的习练、表演、竞赛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宣传方法”[3]。
  传统武术的传承形式上主要是 “口传”,但在此种文化传播模式的过程中,其传承精髓是内在主流文化的延续,而附属的边缘“神秘”因素则运用于书籍、影像等传播因子中。但是,就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中的传播形式而言,神秘的边缘文化因素却成为大众不懈追求、观众亲睐追捧的对象,这也将传统武术推入一次次完美重塑。例如,“内功”、“飞檐走壁”、“点穴”等武功更是让大众对武术有了更多的“想象”。所以,从另一个层面可以说,武术在人们的理想主义的追捧中不断虚构而传播形成的文化符号。
  1.2文化空间视角下武术发展的时间维度
  一直以来,民间是传统武术传播和发展的主要文化空间,就其传播的“时间”维度中,传统武术的传承态势还一直保持在师徒传承模式。首先,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同时使得习练人群受也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传统武术传人是武术文化存在的根基。武术属于技艺性项目, 其技术与文化都是无形的、活态的存在”[4],其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师父长期对徒弟口传要领、身心授艺。再次,由于师者身心的精力有限,以及需要达到精良技法的传授质量,所以,在一定层面上使得传承制中传人的选择过程中要求“少而精”,要求传承人数量的名额限制,得其精髓衣钵者寥寥数人。这种传播或发展模式在催生武术精英的同时,也造成了武术传播的局限性。
  纵观现今武术的发展,尽管民间仍然是中国武术的传统传播阵地,然而,不可否认,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但同时,由于院校竞技武术的一枝独秀和当今竞技武术赛事的导向,在广泛习练竞技武术的同时,传统武术项目也因 “复制化”走向了统一化,缺乏传统的功力或功架练习的院校传统套路也颇然走形,失去了传统本质的文化色彩和意蕴。   2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委顿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交流较为集中的一个空间和时间[5]。”当“异化”文化悄然进驻“文化空间”的同时,已影响初始化文化本真性的沿袭。为此,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在遭遇诸多不利环境因素而导致在历史的传承流变中日趋“变味”。
  2.1传统武术初始性“文化空间”转向
  传统武术初始性“文化空间”,是指武术拳种的发源地及其传承历史,即生态性传承和文化传承。其中,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中的生态性传承包含了客观存在的山川河流,以及器物、遗迹和典籍资料等;文化传承可以认定为是在传承传统武术中相关的语言、观念、习俗、礼仪、道德等部分。在其传承过程中,文化传承相较于生态性传承较难保存,易发生“转向”,因此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也是固有的“文化空间”嬗变的一个过程。
  山东体育科技第36卷总第148期2014年第1期陈荣浩文化空间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的移植No.1 2014武术自农耕时期到发展成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中原武术、巴蜀武术、荆楚武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化空间”的特点与文化区域性。不论是何种武术文化形态类别,其传统性是传统武术的本真特点,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反映出的最真实一面,是一种尚未被西方体育异化的运动形式[5]。”当今武术主要为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阵营。竞技武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完善,基本具备了与现代化接轨的高、难、美、新的特点,在高度“文化模仿”的身体意识趋势下,有些项目甚至已经逐步走向了市场化运营,如现在较为流行的武术搏击对抗赛等。然而,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本身文化空间的制约性。传统武术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沿袭了文化的传统性和整体性,无论在演练风格和技法使用等方面都使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区别,从而使得传统武术在“转向”大众传播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即所谓的“文化空间”转向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武术初始性文化空间的发展受环境影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异化”文化进驻主流文化时,对于传统武术本真主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因素。 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对原真性传统“历史印记”的证明和保护。然而,传统武术由于传播的特殊性,如“口传身授”、“拜师收徒”等方式,其文化空间的保护过程将是一件繁琐复杂的工程。但无论如何,武术“文化空间”的持续性和原本性,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境况下,“文化空间”随着历史的车轮,其改变已经不可避免。“竞技和传统武术套路的争议是源于本土文化精髓的鬼手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两种文化心态的对弈,其一是想留住武术传统文化的根,以文化原生态的姿态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留守;二是因为历史环境的改变,从而吸收有利于武术套路新发展的外来因素,以长出茂盛的叶[6]”。
  2.2传统武术再生文化“移植”变味
  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是指“后人为了传承传统武术,在初始地或异地构筑起来的新的‘生境’[5]。由于历史流变和环境的变迁,使得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很难保持初始原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再生文化得以继续“移植”变味。
  首先,传统武术源于民间,其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的“移植”变味与所在社会环境休戚相关。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传承包含了对武术文化内容的传承、传承途径的选择、传承方式的运用和传承人的选拔机制四方面的有机结合,更需要有益社会环境为背景,以及武术受众者的参与程度和喜爱度等。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传统节日也逐渐恢复了原貌,然而在一些村落或者乡间的集市上已经很难看到传统武术的踪影。一些承载了传统寓意的民俗活动和武术技法的文化内涵被“移植”,都未能在现代化环境中展现。人们所看到的更多是一次次被“复制”的竞技竞赛模式,这种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武术社会活动逐渐从历史痕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现在的各类武术节,在貌似喧闹的武术竞赛背后是为数不多的社会关注和观众,只有大量的参赛运动员的参与和喝彩,社会武术活动已经俨然成为了武术爱好者狭隘的“自娱自乐”,很难走进民俗文化的视野。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转向,使其在发展中逐步脱离了本真特点,表现出一种 “移植”,并以谋求其他的发展途径。近年来,一些传统武术交流大会及比赛,大多命名为以“传统武术”为主题,转变为“移植变味”的商业汇演等,更有甚者,2013年颇受争议的“天山武林大会”也最终在一片唏嘘中草草收场。这不得不让我们的猜想引以为真,商家们将商业法则强行运用到武术保护和传承活动当中,出现“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现象。就像“武林风”栏目中,大多都是以传统拳竞擂台,可以发现,此种栏目虽然表面看似收视点很高,却使武术“文化空间”在本真上开始变味。尽管这种文化空间的重塑很可能是一种促进传统武术发展的可能,但再生“文化空间”的移植已经是一种事实。
  3传统武术实现“活态”传承与文化空间优化
  文化的繁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凝聚。未来传统武术的传承必须寻求多元化传承渠道,对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追溯和再造,充分发挥传统武术的传统性和本真特点,以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传播。
  3.1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活态”传承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活态“传承是其核心部分。所以,在维护文化传承、拓宽文化空间的要旨上,实现传统武术传承人的群体化是必要的,其“师徒传承”与“身传心授”也可以作为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认识。而在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动态中,包含了武术基本技法与形式功能的传承,以及在传播武术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等一系列过程中,直接反映出在传承武术的“文化空间”内的层层关系。因此,如何更好地确立传承人的合法地位,明晰权益关系,尤其是传承人的生存条件保障和传承机制监督等,建立切实可行的传统武术传承评估体系,对于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2优化传统武术的再生性“文化空间”
  文化是创造出来的、是习得的,是依赖于人为代际来传承的。这种传承需要适宜的“文化空间”做背景。传统武术流派的庞杂性为传承的“文化空间”带了复杂性。首先,初始性“文化空间”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保护并非完全“复古”的人为活动,毕竟这种原生态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这种文化回复是尽可能的为将被“移植”的文化复位,从而实施再生性武术“文化空间”的人为实施。如定期举行名家授拳、比赛、知识讲座和成果展示等内容,造访拳师练功场所,体悟拳师生活等,还原村落传统习拳情境,以营造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初始性复原和再生性建造”方骖并路,规避在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边缘文化因素,以真正实现传统武术的传播。
  3.3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双驱动力
  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双向认同。一方面,伴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自 2006年起国家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这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最有利的社会机缘,从国家层面对传统武术进行保护,尤其是“国字号”的文化标签,已经成为各级省市政府趋之如鹜的“文化资源”。如河南焦作市将“一山一拳”作为焦作市的文化标签,又如峨眉山市将“峨眉武术”以及国际武术节作为打造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的引领和标志。
  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个体或族群的角色和身份随情景的变化而不断转换[7]”,所属文化的产出发展也同样依赖于所处环境,环境的纷杂决定了文化认同程度,文化认同又需要在一定的文化空间内实现。所以,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驱动力机制”来推动,建立集文化、体育、旅游等为一体的发展战略,摒弃原有的闭塞渠道,打通现代化发展道路,放宽政府政策,成立相关传统拳种社团、保护协会以及表演机构等交流平台,多方位对传统武术文化进行推广、传播。
  4小结
  文化在不断的创造、更新,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观念也在不断更迭。未来,传统武术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会更加浓厚,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也会被赋予更具有时代性的表现形式。现今,以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属的环境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均需保持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和本真特点。在文化语境下,传统武术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生境中,认真审视影响传统武术传播因素,解读文化语境下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构架,由此更好地促进武术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0.
  [2]吉灿忠.竞技武术“文化空间”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197-200.
  [3]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1-56.
  [4]胡继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J].搏击,2008,5(8):20-22.
  [5]吉灿忠,邱丕相,闻一鸣.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委顿与雄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9):50-54.
  [6]陈振勇,杜春林.表意主义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69-75.
  [7]祁进玉.群体身份与多元认同——基于三个土族社区的人类学对比研究[M].
其他文献
本刊是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重要期刊,以高中级医药卫生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全面反映我省医学科研最新成果及学术水平,面向省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特别是对制药行业这样技术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的企业,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制药行业、国家的发展。知识经济中,
德国职业教育采用的"双元制"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多年,2014年初针对"双元制"亲赴德国考察。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的改革,职业类院校如何开展校企
海上风电场建设成本高是制约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风力机基础结构所占成本比重高达20%~30%。因此,研究并探索合理而又低成本的风力机基础结构已成为海上风电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