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xi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如我在教学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音叉、鼓、纸哨、笔套、橡筋、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在课堂上我先并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同学们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角色。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然后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水的沸腾、“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之际,布置学生收看电视并通过媒体收集信息,了解航天员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这样,学生们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去体验、去学习、去感悟,从而真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节时,我为每一名同学分发了一烧杯热水(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纸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学生探究实验后的总结交流中,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时候,没有光线进入空气;光斜射到空杯底某点,慢慢加水后,光斑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斜射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象变短了,而从旁边看过去,好象变粗了……
  真是不探究不知道,相信学生们在经过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后所获得的知识,一定会比通过常规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有质的升华。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情境: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随时讲出自己的探究体会或好的解题思想方法;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老师的不足,修正老师的错误,战胜老师,超越老师;有计划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三、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学生探究的问题提出后,在进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和分析与论证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在扶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引”的工作,教师可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可以是完全正确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正确、错误兼备的方案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设计原理,进行正确的探究判断,形成与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科学素质的人,重要的是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通过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提倡的实验探究教学与以往的实验教学不同,它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家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是如何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性实验而慢慢累积形成的,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从而提升学生利用实验来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使学生自己学会了“捕鱼”,学会了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共同特征是超强的实践性。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在计算机操作的能力。文章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特性以及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并创新教学内容、渐进式实践教学法、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实行分层次教学等改革方法。  关键词:渐进式实践教学 调整 分层次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相
一、引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但是在大众化教育普及之后,大学物理课在教与学上矛盾毕现:教师受到课时削减
期刊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主题活动式教学在聋校的高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结合当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设计相应的时事主题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把开启社会、开启世界的钥匙。本文将通过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聋校 高中 时事主题  一、时事主题活动的涵义  时事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可以这样理解:所谓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观察法。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新课标环境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综合的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 高中物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我国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
选矿厂精矿车间浓密池底流的砂泵,由于工艺流程的要求,运行的过程中常需要调节流量。目前,砂泵直接驱动后,很快便进入额定工况运转,矿浆量的调节是通过调闸阀的开口度。这种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
期刊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困难的问题,可以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小到“家庭作业的发布”大到“紧急通知”、“安全问题的宣传”、“新教育理念宣传”、“家校沟通”,它都能满足需求这就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