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夏日,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还笼罩在津门上空,百无聊赖的我,忽然想起位于天津鼓樓的古玩市场很久没有去了,打电话给一个在那里开店的朋友,问市场是否受疫情影响没有开业,朋友说已经恢复营业了,于是驱车半小时抵达。
不同于2019年的鼓楼,2020年市场周边已经用铁架子围了起来,只留了一条出入的路,两位志愿者用测温枪给每位进入的人测体温。
出乎我意料的是,市场里异常热闹,并没有疫情后的萧条。我沿着一排排摊位慢慢地走着,看着人们一如既往地谈价,也慢慢进入了状态。如今的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老物件较难寻觅。凡是看起来有历史沧桑感的古物,我都拿起来细细端详,只是这样的物品大部分价格不菲,加之类似的物品家里都有收藏,也就没有出手去买。
一个多小时后,已经有些疲惫的我,蹲在一个卖旧书的摊位前。这个老板是一位中年天津人,他很热情地给了我一个板凳,于是我坐下后慢慢翻着摊位上的一些旧信封和旧书。忽然我发现在旧信封下面有一堆残破的硬纸,把这些硬纸都拿出来仔细观看,原来是一些残破不全的老拓本,基本上都是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得还不错,询价甚贵。
在这些拓片下面还有一些拓本,翻出来一看,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拓本,数了数有23页,此时我正在临摹此帖,用的是中华书局的三井本,见到这个原拓本,心里窃喜。
这时周围已经有几个人开始关注我翻出来的这些拓本,也有人在问《玄秘塔碑》的价。我赶紧把这些《圣教序》散页都拿在手里,对老板说这些都太破了,上面还被旧报纸覆盖,能不能便宜点卖呢?老板说这个《圣教序》要500元。在鼓楼买旧物,向来有“拦腰斩”之说,于是我说真心想买这些拓片,200元可以吗?本来以为老板还会抬价,没想到他立即同意了:“摆摊到现在还没开张,让我开个张吧。”我边转账边问是否还有该《圣教序》的其他散页。他说没有了,这是一位北京的老先生去世后,其家人收拾房屋清理出来卖的。要了一张旧报纸把这些拓片包好后,我也不再逛其他摊位,兴冲冲地开车回家。
回到家,慢慢打开这些拓片,看到前11页上有原拓片被报纸粘贴后又被撕下来的痕迹,其余11页上面还保留着报纸,另外还有一页散页。报纸可能都是那位老先生贴上去的,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新体育》等报头,看起来极富年代感。虽然时光不能倒转,但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毕竟我能够有缘见到并顺利收藏,这是我的幸运。
在散页的拓片上面还保留有一方原收藏印,印文是“且静坐”。因为没有姓名收藏印,不知道曾经被谁收藏过。此时正好闺女上楼来,看到这些拓片说:“这么破,还当宝贝似的。”哎,收藏这件事儿,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寄托。就像我收藏老拓片,为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的气息。而且看着它们,能让人从浮躁的氛围中抽离出来,就像那枚印文所说——且静坐。就凭这一点,值!
不同于2019年的鼓楼,2020年市场周边已经用铁架子围了起来,只留了一条出入的路,两位志愿者用测温枪给每位进入的人测体温。
出乎我意料的是,市场里异常热闹,并没有疫情后的萧条。我沿着一排排摊位慢慢地走着,看着人们一如既往地谈价,也慢慢进入了状态。如今的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老物件较难寻觅。凡是看起来有历史沧桑感的古物,我都拿起来细细端详,只是这样的物品大部分价格不菲,加之类似的物品家里都有收藏,也就没有出手去买。
一个多小时后,已经有些疲惫的我,蹲在一个卖旧书的摊位前。这个老板是一位中年天津人,他很热情地给了我一个板凳,于是我坐下后慢慢翻着摊位上的一些旧信封和旧书。忽然我发现在旧信封下面有一堆残破的硬纸,把这些硬纸都拿出来仔细观看,原来是一些残破不全的老拓本,基本上都是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得还不错,询价甚贵。
在这些拓片下面还有一些拓本,翻出来一看,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拓本,数了数有23页,此时我正在临摹此帖,用的是中华书局的三井本,见到这个原拓本,心里窃喜。
这时周围已经有几个人开始关注我翻出来的这些拓本,也有人在问《玄秘塔碑》的价。我赶紧把这些《圣教序》散页都拿在手里,对老板说这些都太破了,上面还被旧报纸覆盖,能不能便宜点卖呢?老板说这个《圣教序》要500元。在鼓楼买旧物,向来有“拦腰斩”之说,于是我说真心想买这些拓片,200元可以吗?本来以为老板还会抬价,没想到他立即同意了:“摆摊到现在还没开张,让我开个张吧。”我边转账边问是否还有该《圣教序》的其他散页。他说没有了,这是一位北京的老先生去世后,其家人收拾房屋清理出来卖的。要了一张旧报纸把这些拓片包好后,我也不再逛其他摊位,兴冲冲地开车回家。
回到家,慢慢打开这些拓片,看到前11页上有原拓片被报纸粘贴后又被撕下来的痕迹,其余11页上面还保留着报纸,另外还有一页散页。报纸可能都是那位老先生贴上去的,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新体育》等报头,看起来极富年代感。虽然时光不能倒转,但我还是感到很欣慰,毕竟我能够有缘见到并顺利收藏,这是我的幸运。
在散页的拓片上面还保留有一方原收藏印,印文是“且静坐”。因为没有姓名收藏印,不知道曾经被谁收藏过。此时正好闺女上楼来,看到这些拓片说:“这么破,还当宝贝似的。”哎,收藏这件事儿,本来就是一种情感寄托。就像我收藏老拓片,为的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古人的气息。而且看着它们,能让人从浮躁的氛围中抽离出来,就像那枚印文所说——且静坐。就凭这一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