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旧游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碚的碚字,不见经传,其意义大概是指江水中矗立的石头。由北碚沿嘉陵江北去到温泉,如果乘小舟便在中途遇一个险滩,许多大块的石头横阻江心,水流沸涌,其势甚急。石头上有许多洞孔累累如蜂窝,那是多少年来船夫用篙竿撑船戳出来的痕迹。大些的船需有纤手沿岸爬行拉船上滩,同时也要船夫撑篙。有一回我的弟弟治明海外归来,到北碚看我,我和业雅陪他乘舟游温泉,路过险滩,舟子力弱,船在水中滴溜转,我们的衣履尽湿,船被急流冲下,直到黄桷镇而后止,鼓起勇气再度上行过滩,真是险象环生。这大概就是北碚得名之由来。
  我到北碚,最初住在委员会的三楼上一室,一床一几一椅而已。邻室为方令孺所住,令孺安徽桐城人,中年离婚,曾在青岛大学教国文,是闻一多所戏称的“酒中八仙”之一,所以是我早已稔识的朋友。我在他书架上发现了一册英文本的《咆哮山庄》,闲来无事一口气读完,大为欣赏,后来我便于晚间油灯照明之下一点点地译了出来。
  北碚有两三条市街,黄土道,相当清洁整齐,有一所兼善中学在半山上,有一家干净的旅舍兼善公寓,有一支百数十人的自卫队,有一片运动场,有一处民众图书馆,有一个公园,其中红的白的辛夷特别茂盛。抗战军兴,迁来北碚的机关很多,如胡定安先生主持的江苏省立医学院暨附属医院,马客谈先生主持的南京师范学校,黄国璋先生主持的地理研究所、国立礼乐馆、国立编译馆,余上沅先生主持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等等。
  北碚的名胜是北温泉公园,乘船沿嘉陵江北行,或乘滑竿沿江岸北行,均可于一小时内到达。其地有温泉寺,相当古老,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虽经历代修葺,殿宇所存无几。大门内有桥梁渠水,水是温热的,但其中也有游鱼历历可数。寺内后面有两座大楼,一为花好楼,一为数帆楼,杨家骆先生一家就住在其中的一座楼上。有一天我和李清悚游到该处,承杨家骆先生招待,他呼人从图书馆取出一个古色斑斓的汉铜洗,像一个洗脸盆,只是有两耳,洗中有两条浮雕鱼纹。洗中注满水,命人用手掌摩擦两耳,旋即见水喷涌上升可达尺许。这是一件罕见的古董,我也不知其名。温泉的水清澈而温度适当,不像华清池那样地烫。泉喷口处如小小的水帘洞,人可以钻到水帘洞后面,二人并坐于一块平坦的石上,颇有奇趣,水汇成一池,约宽两丈长三丈。有一次我陪同业雅、衡粹、姗嫂游温泉,换上泳装在池里载沉载浮了一下午,当晚宿于农庄,四个卧房全被我们分别占用。农庄是招待所性质,其位置是公园中之最胜处,我夜晚不能成眠,步出走廊,是夜没有月色只有星光,俯瞰嘉陵江在深黑的峡谷中只是一条蜿蜒的银带,三点两点渔火不断的霎亮,偶然还可以听见舟人吆喝的声音。对面是高山矗立黑茫茫的一片,我凭栏伫立了很久,露湿了我的衣裳。
  ……
  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景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的吱吱作响,烽火连天之时,有此亦可栖迟。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因此我们商量,要给房屋起个名字,我建议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于是取一木牌,我横写“雅舍”二字,竖在土坡下面,往来行人一眼即可望到。木牌不久被窃,大概是拿去当作柴火烧掉了。雅舍命名之由来不过如此,后来我写的《雅舍小品》颇有一些读者,或以为我是自命风雅,那就不是事实了。
  雅舍六间房,我占两间,业雅和两个孩子占两间,其余两间租给许心武与尹石公两先生。许先生代张道藩为教科用书编委会主任委员,家眷在歇马厂,独来北碚上任,并且约了他的知交尹石公来任秘书,石老年近六十,只身在川。我们的这两位近邻都不是平凡的人,两位都是扬州人,一口的扬州腔。许公是专攻水利的学者,担任过水利方面的行政职务,但是文章之事亦甚高明,他长年穿一套破旧的蓝哔叽的学生装(不是中山装),口袋里插两支笔,石老则长年一袭布袍,头顶濯濯,稀疏的髭须如戟,雅善词章,不愧为名士。许公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之俭朴到了惊人的地步,据石老告诉我,许公一餐常是白饭一盂,一小碟盐巴,上面洒几滴麻油,用筷头蘸盐下饭,石老不堪其苦,实行分爨。有一天石老欣然走告,谓读笠翁偶寄,有“面在汤中不如汤在面内”之说,乃市蹄膀一个煮烂,取其汤煨面,至汤尽入面中为止。试烹成功,与我分尝。许公态度严肃,道貌岸然,和我们言不及私,石老则颇为风趣。有一次我游高坑岩,其地距北碚不远,在歇马厂附近,有一瀑布甚为著名,我游罢归来,试画观瀑图一纸,为石公所见,认为情景逼真,坚索以去。我三十九岁生日,石老赠我一首诗,这首诗是苦吟竟夜而成,我半夜醒来还听到他在隔壁咿唔朗诵,初不知他是在作诗贻我。
  ……
  雅舍生涯,因为不时有高轩莅止诗酒联欢,好像是俯仰之间亦足以快意生平。其实战时乡居,无不清苦。
  雅舍的设备,简陋到无以复加。床是四只竹凳横放,架上一只棕绷,睡上去吱吱响,摇摇晃,日久棕绷要晒,要放在水池里泡,否则臭虫繁殖之速令人难以置信。雅舍的床没有臭虫,要归功于我们的两位工友之勤快,一位是五十左右的黄嫂,一位是二十左右的小陈,黄嫂的任务是买菜做饭洗衣打杂,小陈的工作是以挑水担柴为主。先说水。雅舍附近无河无井,水要到嘉陵江去取,中间路途不近,而木桶所容有限,一天要来回跑上十次八次,小陈的两条小腿上全是青筋暴露,累累然成为静脉肿瘤。小陈很有机智,买两大瓦缸,一缸高高架起,凿一小孔,插一竹管,缸内平铺一层沙一层石一层炭,水注缸内,经过过滤,由竹管注入下面一缸,再用矾搅,水乃澈清,可供饮用,另一大缸,则仅用矾搅,作洗衣洗澡之用。夏季蚊蝇乱舞,则窗上糊上了冷布,桌上放了胶纸,床上挂了纱帐,亦可勉强应付。黄嫂是五十左右的乡妇,忠实可靠,所有家事她一手承当。黄嫂天性极厚,视雅舍为自己的家,她坚持要养猪,一个家若是没有猪便不成为家。我们拗她不过,造起一个猪圈,也买来一窝小猪,每日收集潲水,煮菜喂猪,羼豆催肥,成了她的主要工作,人的三餐反成为次要。冬天晴暖之日,她在檐下缝补衣袜,小猪几只就偎在她的脚边呼呼大睡,那是一幅动人的图画。年终杀猪又是一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不止是闻其声?杀猪所得,尽犒工友。
  雅舍的饮食也是很俭的。我们吃的是平价米,因为平价,其中若是含有小的砂石或稗秕之类,没有人敢于怨诉。我患盲肠炎,有人说是我在空袭警报时匆匆进膳,稗子落进盲肠所致,果如其说,那就怪我自己咀嚼欠细了。人本非纯粹肉食动物,我们家贫市远,桌上大概尽是白菜豆腐的天下,景超所最爱吃的一道菜是肉丝炒干丝,孩子们在菜里挑肉丝拣肉屑,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蕭毅武先生经常口中念念有词:“莱阳海带,寤寐求之!”询以何谓“莱阳海带”,则狮子头之英语译音也。先生不知肉味久矣。
  酒在川中并不缺乏,像大曲、绿豆烧之类产量甚丰,质亦不恶。茅台酒亦是佳制,我有时独酌,一瓶茅台一斤花生,颓然而睡不知东方之既白,上沅戏谓我为吃花酒。方令孺有一回请我吃她在宿舍里炭盆上焖的肉,一大块肉置甑中,仅加调味料而不加水,严扃锅盖不令透气,炭火上焖数小时,风味绝佳,盖亦东坡肉一类的作法。天府之国,有酒有肉,战时得此,无复他求矣。
  雅舍虽然简陋,但是常常胜友如云。有一回牙科韩文信大夫有事来北碚,意欲留宿雅舍,雅舍实无长物可以留待嘉宾,韩大夫说:“打个通宵麻将如何?”于是约了卢冀野,凑上业雅和我正好一桌。两盏油灯,十几根灯草,熊熊然如火炬,战到酣处,业雅仰天大笑,椅仰人翻,灯倒牌乱,鸡报晓时,始兴阑人散。又有一次,谢冰心来,时值寒冬,我们围着炭盆谈到夜深,冰心那一天兴致特高,自动地用闽语唱了一段福建戏词,词旨颇雅。她和业雅挤在一个小榻上过了一夜。
  雅舍有围棋一副,喜好手谈之士常聚于此。陈可忠、张北海是一对,伯仲之间难分高下。立法委员祁志厚先生技高一筹,祁绥远人,人皆称之为“蒙古人”,乡音甚重,不事修饰,而饶有见识,迥异庸流。有时偕一位半个黑脸的友人同来,我们背后称之为“黑脸人”,其人棋艺更高,每杀得蒙古人溃不成军,旁观者无不称快。业雅见纸板做的棋盘破烂不堪,乃裂白布一方,用黑线缝织棋路,黑白鲜明,浆洗之后熨平,高明之至。北海尝大声叱喝:“这是大汉文物,蒙古人,你见过么?”蒙古人不答,仍旧凝视枰上,以其浓厚之乡音微吟:“翁章枪古似,得失葱兴知。”(即“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另一对是蒋子奇汪绍修,嗜棋如命,也常是雅舍的座上客。一日,一局甫罢,孙培良来,和绍修对弈,孙已胜算在握,绍修则不肯放松,结果反败为胜,孙大怒,斥之为无理取闹,拂袖而去。
  雅舍门前有一丈见方的平地一块,春秋佳日,月明风清之夕,徐景宗、萧柏青、席徵庸三位辄联翩而至,搬藤椅出来,清茶一壶,便放言高论无所不谈。有时看到下面稻田之间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时看到远处半山腰呜的一声响冒出阵阵的白烟,那是天府煤矿所拥有的川省唯一的运煤小火车,有一次看到对面山顶上起火烧房子,清晰地听到竹竿爆裂声。如果不太晚,还可以听到下面路上小孩子卖报的呼声:“今天的报,今天的报!”
  抗战期间对外交通困难,故物资供应当然短绌。政府乃控制物资以为调剂,并鼓励公教机关兴办合作社,编委会一到北碚,即设消费合作社。依法成立后,公推业雅为经理,我为理事会主席,这合作社之主要业务为经办平价米之运配,此事颇不简单。米为主要食物,每口每月可领两斗,需要按期派员赴粮政机关洽领,然后装船押运,然后卸船雇人搬运到所,请专门师傅配发。这一切需要一位忠实可靠的干员才能胜任,我们请到了一位朱心泉先生,本地人,绝对忠实,他不分寒暑任劳任怨,长年在外奔波。米运到之后,在平地上堆积成一小丘,专门师傅坐在小丘之上吸旱烟,同人闻讯前来领米,或携洗脸盆,或提枕头套,或用包袱,手持米证,依次领取。师傅走下小丘,用一畚箕取米倒入斗内,这一举动颇有考究,其举高下注之势,其动作疾徐之间,可能影响斗内米量之多少,如不善为控制,可能不敷分配,短差甚巨。所以师傅注米于斗,然后用木板刮平,砉然一声,不多不少,恰是一斗,而且手法利落。每次分配完毕,要请他吃酒,他指点我们,在每斗之中还要舀出一小杯,以补贴耗损之用,同人都很认真,我必亲临监视。全部分完之后有时还能剩下一斗半斗的米,我就把它出售,以出售所得之钱平均分还同人,有时钱数太少,则购买桔柑每人一枚。每月经办一次,每次皆大欢喜。
  食油也是配给的,手续更为麻烦,好像是每人十四两。同人领油自备容器,执事者用固定容量之长柄勺入桶舀油,倒入器内,分量难得十分准确,有一位富有科学头脑的同人,在他的玻璃瓶上预作暗记,油不足量即斤斤计较,致生龃龉。管理合作社业务最负责的是舒傅俪先生,她奉公守法,认真负责,是业雅得力的助手,她的夫君舒蔚青先生收藏话剧剧本甚夥,为张道藩先生所器重,惜以肺疾去世,所藏剧本悉归于编译馆。傅俪先生现居台湾。另外一位工作人员是何万全先生,年轻热心。
  糖虽非必需,亦不可少。市上往往不易购得,且价亦昂。乃请朱心泉先生专赴内江,糖厂厂长为我故人,大量采购砂糖而归,低价分售同人,每人可得四五斤,终年食糖无缺,其他机关无不啧啧称羡。其他日用必需品,如布料鞋袜毛巾牙刷之类,则可自物资局购进,物资局局长前为何浩若先生,后为熊祖同先生,皆我同学,依法批购在手续上得到不少便利。我们的合作社始终是物资充足,门庭若市,每有新货运到,我手写布告通知大家,朱墨斑斓,引以为乐。朱心泉先生每次运货,常自己在途中将毛巾一打或牙刷数支举以赠人,我们起初还责怪他不该公私不分,事后才晓得这是江湖陋规,非如此无法完成任务。
  白沙编译馆同人初迁北碚,百余人的伙食是一问题,合作社奉命成立膳食部,供应此百余人的每日两餐。我们雇用了一名厨师、两名伙夫,每天晚上我们商酌第二天的食谱,要营养、价廉、简便,这不是容易事。但是大家努力,我们达成了任务,一个月后同人等均各有定居,自理炊事,膳食部隨即撤销。
  合作社营业每晚结账,每月底总结账目,清点底存,计算盈亏。我们不懂会计,没有什么复式账簿,只是据实的一笔一笔的记载。时常月底结账,账面上的数字和实际的数字不能完全吻合,总是多多少少有一点偏差。算盘打到深夜,不能资债平衡,这时候我就做一决定,在账面数字清算完毕之后,我在帐上加注,言明本月实际收支数目较账面数目溢出若干或亏损若干,然后我签上名字,表示由我负责,并且据以公布,细账公开欢迎查阅。同人等信任我们,从没有发生异议,合作社办理的情形,政府主管机关每年派员督察考核一次,编译馆合作社总是名列最优。有一次督导人员告诉我们,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合作社把数字不符的情形公然记在帐上,这足以证明这个账是真的。所以我们的账他不要细看,匆匆一翻,满意而去,我们对他的招待是一杯茶一支烟。合作社的业务,涉及金钱与物资,欲求办理成功,必需经办人员清廉自守,公私分明,而且肯积极服务。其实,这点道理又岂止于合作社为然?
  北碚旧游不止仅如上述,但是事隔四十年,记忆模糊了。其中不少人已归道山,大多数当亦齿迫迟暮。涉笔至此,废然兴叹。
  筱纹摘自《梁实秋集》,花城出版社
其他文献
读《西游记》,脑子里跳出一个问号:唐僧怎么会是西天取经队伍的“一把手”?  唐僧,虽号称“大唐高僧”,但除了传说中的模样长得还算帅之外,别的本事稀松平常。一路上,既见不到他的超凡武功,又听不到他的满腹经纶。没有孙悟空等几个徒弟的保驾,十个唐僧也被妖精吃光了。正因为行有小白龙当坐骑,悟空探路,八戒牵马,沙和尚挑担;饿了,有徒弟们化斋;困了,有徒弟们寻店,真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然而,
期刊
1956年夏末,我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想,一头扎进了美丽的哈尔滨,在这个被誉为东方巴黎的城市,愉快地读完了五年大学。1961年的初秋,我捧着哈工大电机工程系的毕业证书,离开了这个坐落于松花江畔,以赫哲族语言“晒渔网的地方”而得名的美丽都市。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曾多次造访哈尔滨,带着深深的怀旧之情,再度仰望这座曾经养育过我的美丽城市。半个世纪以来,哈尔滨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
期刊
按说,宋徽宗的“美色消费”,应该没什么好“漫话”头的。人家是天子,是生杀予夺的皇上,自古以来,谁见过对皇帝的“美色消费”说三道四的?那可是人家祖上或者本人,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挣来的,是牛X哄哄的特权,谁叫尔等没那个祖上,或曰不是皇帝的呢?有能耐,你也去比划一个呀!到时候,还不照样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是,偏偏事有凑巧,宋徽宗是个例外,他的“美色消费”就很扎眼,很违“规”,一不留
期刊
李广生于西汉中期,是中国军事史上有名的“飞将军”。他从军四十余载,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匈奴畏之如虎,望名而靡,称其为“战神”。  李广之勇,突出地表现在一“射”一“飞”之中。  一次,李广带兵去山中狩猎,远见草中卧有一虎,立刻张弓搭箭,“嗖”地一声射去,然而那虎却纹丝不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块白石。而那箭镞,竟深入石中。待知道是石头后,再射,却怎么也射不进去了。李广之神勇,可见一斑。  李广为卫尉
期刊
杨志无志,吴用有用,若是杨志有志的话,吴用要取生辰纲,怕还需再费些功夫。  在杨志为梁中书押送十万贯金珠宝贝去为蔡太师庆生辰时,曾三次说“不”,但三次都没能如愿。正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退让,给吴用等创造了劫取生辰纲的机会。  当杨志一切准备就绪,剛要起程时,梁中书道:“夫人也有一担礼物,另送与府中宝眷,也要你领。怕你不知头路,特地再教公谢都管并两个虞侯和你一同去。”谢都管和两个虞侯这三个人,是
期刊
根据流传于史书准史书和街谈巷议的“清官”记述,海瑞,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实实在在的廉洁清贫方面来讲,都是仅次于北宋包拯的第二大历史名臣。他比西门豹、董宣、况钟、汤斌等的知名度还高。近日笔者又读明史并参照一些有关明朝的坊间文学读本来看,发现海瑞有两段“出镜率”特高的“政绩工程”值得研究,于是不揣冒昧,兹录如下,以正视听。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海瑞中举后在福建南平当教育局长。海瑞在县衙门里办
期刊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励志类书籍一路攻城略地,大规模地走进读者视野。而且,它们一旦在图书市场安营扎寨,便稳固地呈现出其蓬勃活力。但凡走进书店,看一看那些摆放于显著位置、专设长长一溜书架展示的花花绿绿的励志书籍,看一看那么多读者或逡巡挑选、或埋首专注阅读的神态,就不难体会到这类书所受到的市场热捧。  面对励志书的畅销、长销,有些人对之不以为然。印象中,著名作家、学者周国平就曾指出过这类书的“软肋”:太浅。
期刊
京剧振兴,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这振兴,要靠京剧界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向政府和社会呼吁支持和赞助,给这一剧种吃偏饭来“养”起来。大熊猫是珍稀物种,我们有保护的义务。可是,京剧仅仅是一种传统艺术而已,理应到市场和观众中去检验自己的魅力和实力。群芳争艳的戏曲大观园,本来就是万紫千红的啊。  京剧在我国的普及率很高,这一剧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即使是现在,在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中,京剧的待遇也是格外丰厚的。
期刊
阴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来了两位亲友,和两个例假返寓的儿女。上午,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有一个人说起今天是潮辰,大家兴致勃勃起来,提议到海宁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着湿毒,行步维艰还在其次,鞋根拔不起来,拖了鞋子出门,违背新生活运动,将受警察干涉。但为此使众人扫兴,我也不愿意。于是大家商议,修改办法,借了一只大鞋子给我左足穿了,又改看潮的地点为钱塘江边,三廊庙。  我们明
期刊
一  我和几个“文人骚客”趁着节日给自己放个假。让足迹隐身到一座清清凉凉的大山中去。    二  一缕清风,拂着耳际贴着脸颊,隔断世俗的喧嚣。行走在山中神清气爽,心境淡定自然。沿山间小路东行,西山坳间横卧一堵巨石垒成的石墙。相传唐太宗征辽东时曾在此垒石为墙屯兵养马。  一堵墙翻开日子,翻开表面,看见膘肥体壮的战马;看见将士昂扬的斗志。历史被一点一点地解剖。远去了金戈铁马,暗淡了刀光剑影,飘散了烽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