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才培养是大学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
关键词 校城融合 城市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24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serving the soci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chool city, urban univers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train personnel, services,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ity; city univers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1 校城融合与城市型大学内涵解析
1.1 校城融合内涵解析
“以校兴城,以城促校,校城相融”——校城融合是对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关系的高度概括。校城融合的本质是大学与城市结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的融合过程也是大学及其成员与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过程,因此校城融合具有冲突与合作的形式特征。校城融合的基本特征是大学与城市的协同性,这种协同性体现在大学与城市在合作中共进融合。
1.2 城市型大学内涵解析
关于城市型大学发展的内涵问题,教育理论界学者们对其界定大体一致。城市型大学主要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等方式陆续由我国各省、市、地区举办的,主要行政关系隶属所在城市、办学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依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应用研究为科研方向、财政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市级政府的,在高等教育属性上依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地方本科普通院校。
2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1 校地合作模式概述
2.1.1 校地合作的内涵
校地合作既是大学开放办学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以及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①校地合作有利于实现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双赢式”发展,有利于整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以更高的水平完成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②
2.1.2 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
(1)与地方政府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2)学校重点科研成果落户地方;(3)参与校地科技合作基金运作。一种是“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直接受益”的合作基金,一种是“校地联合主导、校企共同受益”的基金;(4)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学院、专业、课程等。
2.2 成都学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几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成都学院积极探索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合作办学,成都学院也成为了成都市各部门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如:旅游会会展学院成为了成都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美术学院成为了动漫人才培养基地,教育科学学院成为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成都市中小学千名校长大练兵基地,幼儿师范学院成为了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成为了涉农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成为了护理培训基地,计算机学院成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了新闻学院新闻人才培训基地,体育学院成为了成都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实践基地,“足球学院”——足球人员培训基地,生物工程学院成为了成都市食品药品安全培训基地。另外,为深度对接成都“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学校成立了“菁蓉学院”。
此外,成都学院将不再局限于单纯做智囊团或者技术层面的指导,而将直接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筹建、创新成果孵化、创新企业运营中去,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带动全省创新创业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参与成都创业,有效推动成都创业开放合作发展,加快成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3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军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3.1 军校合作模式概述
(1)军校合作的内涵。军校合作指的是地方院校(普通高校)与军校或者驻地部队合作办学,以便达到技术共享,促进军地技术交流,带动地方科研发展,加快装备研发进程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有些高校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扎实推进突破战略行动,提高部队一线队伍专业技术素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军校合作中,高校的师资力量可以为部队官兵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增强部队官兵的专业素质,这为我国军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军队共建大学生学习基地,不仅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而且能够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2)校城融合下的军校合作模式。近年来,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和积极协调下,军民融合式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军地院校融合创新型人才模式试点项目要培养两种人才:一是针对地方院校的学生而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品格,特别是培养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严谨求实的态度。二是针对军地院校的学生而言,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扎实军事基础的创新型军事人才。
3.2 成都学院军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成都学院与成都市武警警官学院合作,一方面,学校依托地方院校,以强大科研学术力量为支撑,建立师资交流互动与学生活动交流等机制,在一段时期内着重推动军队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军队院校开放自身优势教育资源,与地方院校在国防教育、国防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成都学院与成都市武警警官学院融合办学试点建设方案(试行)》,主要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与联动聘用、课程体系搭建、实验室等场地租赁、科学研究与合作、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国防教育与国防生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
(1)构建合作机制。通过务实合作,成都学院与军队院校建立友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寻求有效方式路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共建共享、互动互助的良性机制。基于军队院校新被确定为“全军主要学历教育合训院校”的发展要求,地方院校着重支持军队院校在办学转型、专业新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发展。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展开合作,积极开放和寻求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展现自身办学特色和研究实力。本着注重质量、务求实效的原则展开合作,认真研究合作的需求与可能,探索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努力把合作项目做实、做好。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展开合作,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服务地方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工作水平。
(2)军校合作各阶段任务及目标。军校合作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试点阶段和扩展阶段;第三阶段,验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其一,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团队和专家团队,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二,开展深入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其三,通过专家评审,确定建设方案;其四,形成详尽的可供操作的实施意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目标任务是,选定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先期试点,初步搭建军地院校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展阶段以扩展院校和专业开展项目试点,完善军地院校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验收阶段目标任务是,其一,全面整理项目成果,形成基本规范、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切实有效的建设方案,形成相对完善的资料;其二,由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评审验收。
4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4.1 国际合作模式概述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必须是教育活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本质上与其他国际合作现场有着显著区别。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含有地域的涵义,它不是某一特定国家内的教育活动,而是高等教育国际间的教育活动。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和国务院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都对国际合作教育有着清晰的规定。
4.2 成都学院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绩。学校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清迈大学、丹麦VIA大学、巴西帕拉州联邦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印尼伊苏北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交流合作项目涉及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管理人员培训、科研合作等诸多领域。
以“校地合作、军地合作、国际合作”为核心的政产学研合作育人多种模式,即校城融合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更是推动高校转变办学理念,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注释
① 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
② 杨科正.普通高校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及运行[J].教育评论,2014(1).
关键词 校城融合 城市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24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serving the soci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chool city, urban univers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 train personnel, services,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ity; city univers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1 校城融合与城市型大学内涵解析
1.1 校城融合内涵解析
“以校兴城,以城促校,校城相融”——校城融合是对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关系的高度概括。校城融合的本质是大学与城市结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二者的融合过程也是大学及其成员与城市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过程,因此校城融合具有冲突与合作的形式特征。校城融合的基本特征是大学与城市的协同性,这种协同性体现在大学与城市在合作中共进融合。
1.2 城市型大学内涵解析
关于城市型大学发展的内涵问题,教育理论界学者们对其界定大体一致。城市型大学主要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合并升格等方式陆续由我国各省、市、地区举办的,主要行政关系隶属所在城市、办学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依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应用研究为科研方向、财政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市级政府的,在高等教育属性上依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阶段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地方本科普通院校。
2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1 校地合作模式概述
2.1.1 校地合作的内涵
校地合作既是大学开放办学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以及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①校地合作有利于实现院校与地方政府的“双赢式”发展,有利于整合彼此的优势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以更高的水平完成区域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高等教育质量。②
2.1.2 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
(1)与地方政府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2)学校重点科研成果落户地方;(3)参与校地科技合作基金运作。一种是“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直接受益”的合作基金,一种是“校地联合主导、校企共同受益”的基金;(4)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学院、专业、课程等。
2.2 成都学院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几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成都学院积极探索校城融合下的校地合作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合作办学,成都学院也成为了成都市各部门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如:旅游会会展学院成为了成都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美术学院成为了动漫人才培养基地,教育科学学院成为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和成都市中小学千名校长大练兵基地,幼儿师范学院成为了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成为了涉农社区干部培训基地,基础医学与护理学院成为了护理培训基地,计算机学院成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了新闻学院新闻人才培训基地,体育学院成为了成都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实践基地,“足球学院”——足球人员培训基地,生物工程学院成为了成都市食品药品安全培训基地。另外,为深度对接成都“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学校成立了“菁蓉学院”。
此外,成都学院将不再局限于单纯做智囊团或者技术层面的指导,而将直接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筹建、创新成果孵化、创新企业运营中去,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带动全省创新创业资源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参与成都创业,有效推动成都创业开放合作发展,加快成都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3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军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3.1 军校合作模式概述
(1)军校合作的内涵。军校合作指的是地方院校(普通高校)与军校或者驻地部队合作办学,以便达到技术共享,促进军地技术交流,带动地方科研发展,加快装备研发进程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有些高校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扎实推进突破战略行动,提高部队一线队伍专业技术素质,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军校合作中,高校的师资力量可以为部队官兵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增强部队官兵的专业素质,这为我国军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军队共建大学生学习基地,不仅培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而且能够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2)校城融合下的军校合作模式。近年来,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和积极协调下,军民融合式发展驶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军地院校融合创新型人才模式试点项目要培养两种人才:一是针对地方院校的学生而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品格,特别是培养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严谨求实的态度。二是针对军地院校的学生而言,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扎实军事基础的创新型军事人才。
3.2 成都学院军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成都学院与成都市武警警官学院合作,一方面,学校依托地方院校,以强大科研学术力量为支撑,建立师资交流互动与学生活动交流等机制,在一段时期内着重推动军队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另一方面,军队院校开放自身优势教育资源,与地方院校在国防教育、国防生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双方共同研究制定《成都学院与成都市武警警官学院融合办学试点建设方案(试行)》,主要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与联动聘用、课程体系搭建、实验室等场地租赁、科学研究与合作、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国防教育与国防生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
(1)构建合作机制。通过务实合作,成都学院与军队院校建立友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寻求有效方式路径,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共建共享、互动互助的良性机制。基于军队院校新被确定为“全军主要学历教育合训院校”的发展要求,地方院校着重支持军队院校在办学转型、专业新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跨越发展。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展开合作,积极开放和寻求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展现自身办学特色和研究实力。本着注重质量、务求实效的原则展开合作,认真研究合作的需求与可能,探索运行模式与保障机制,努力把合作项目做实、做好。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展开合作,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的服务地方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工作水平。
(2)军校合作各阶段任务及目标。军校合作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试点阶段和扩展阶段;第三阶段,验收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其一,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团队和专家团队,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二,开展深入调研,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其三,通过专家评审,确定建设方案;其四,形成详尽的可供操作的实施意见。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目标任务是,选定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开展先期试点,初步搭建军地院校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展阶段以扩展院校和专业开展项目试点,完善军地院校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验收阶段目标任务是,其一,全面整理项目成果,形成基本规范、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切实有效的建设方案,形成相对完善的资料;其二,由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评审验收。
4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4.1 国际合作模式概述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必须是教育活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本质上与其他国际合作现场有着显著区别。二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含有地域的涵义,它不是某一特定国家内的教育活动,而是高等教育国际间的教育活动。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和国务院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都对国际合作教育有着清晰的规定。
4.2 成都学院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绩。学校积极拓展与国外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清迈大学、丹麦VIA大学、巴西帕拉州联邦大学、韩国金泉大学、印尼伊苏北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交流合作项目涉及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管理人员培训、科研合作等诸多领域。
以“校地合作、军地合作、国际合作”为核心的政产学研合作育人多种模式,即校城融合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校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更是推动高校转变办学理念,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注释
① 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7).
② 杨科正.普通高校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及运行[J].教育评论,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