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中,手语作为语言专业课,一直致力于培养会打手语、看懂手语、理解手语文化、具有手语能力的未来聋校教育工作者。本文在分析聋校教师手语运用情况的基础上,反思高校手语语言教学:既要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更要注重语言运用交流。
【关键词】手语 运用 教学 聋校 高校
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包括手势语和手指语,是聋人最喜欢的语言,普遍运用于聋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一直致力于培养会打手语、看懂手语、理解手语文化、具有手语能力的未来的聋校教育工作者。聋校是手语运用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应体现学生主体性,以手语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语言。笔者在分析聋校教师手语运用情况的基础上,对高校手语语言教学进行反思,思考高校师范生如何能够提高手语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运用手语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师课堂手语运用情况
从与民族语的关系看,聋校课堂手语包括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自然手语有独立的构造和语法规则,是聋人群体间交际的一种语言。文法手语按照汉语顺序表达,是汉语的手势化形式。
聋校课堂上,教师运用手语沟通不太流畅。听人教师中,除了极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不运用手语,其他教师主要运用文法手语进行教学,并在聋生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辅助以自然手语进行解释,但是涉及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沟通比较困难,甚至出现直接把答案板书给聋生的情况。聋人教师主要运用自然手语进行教学,与聋生进行无障碍沟通,但是引导聋生转化为书面语时觉得比较困难。
二、原因分析
1.表面原因
(1)“双语”掌握不熟练
聋校中,熟练掌握“双语”(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的教师少之又少。首先,文法手语要求手口一致,与汉语的设计原则和方式有很多共通点,聋人教师掌握不太熟练;自然手语要求手形、手掌的朝向、位置、动作、表情等视觉特性,与汉语表达不一样,听人教师掌握不太熟练。其次,听人教师学习文法手语时,以手势的词汇形式为主,课堂中运用表达时,会出现暂时性遗忘、硬凑、混淆等不熟练情况。
(2)双语转换不熟练
聋校中,熟练转换双语(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的教师更是寥寥可数。首先,手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汉语是听人的母语,课堂中进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转换比较困难。其次,教师没有积极探讨双语转换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步骤,或者探讨了实施措施(比如双语教学)后没有真正落实,课堂中仍然会出现双语转换不熟练的情况。
2.深层原因
(1)认识不到手语对于聋生学习的重要性
手语为聋生的第一语言。然而,教师往往忽略手语对聋生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的促进作用。备课时,大部分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认知能力、制作PPT,很少准备和练习手语,有的课前翻书查找不会的词语,有的课前咨询聋人教师或学习好的聋生,更有的课上临时自我创造。
(2)认识不到手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手语为教学的第一语言。教师作为聋校课堂语言的主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手语在教学中的语言地位,不断提升自身手语运用能力。聋校教师中,一部分是特校老教师,掌握丰富的本土地方手语;一部分是特教专业毕业生,具有基本的初级手语技能;还有一部分是学科专业毕业生,进行过简短的校内手语培训。但是,由于学习方式主要以词汇为主,学习内容主要以生活用语为主,教师往往忽略手语的语言性质,手语表达以词汇堆砌而成,课堂中运用手语交流比较困难。
三、启示
针对聋校教师手语运用情况与分析,笔者对高校手语语言教学进行反思:在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中,手语作为语言专业课,既要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更要注重语言运用交流。
1.词汇教学:机械与灵活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以机械学习为主,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少考虑为何如此、如何使用,当不得不表达思想时,则不会灵活运用。笔者认为,手语词汇的手形、动作、手掌朝向、位置可以让学生参照《中国手语》自学,养成良好的手语学习习惯,形成看书自学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手势动作的一般设计原理和特殊设计,分析通用的自然手语和本土的地方手语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手语词汇与科学创造手语词汇的能力。例如:“上班”和“班级”的设计原理都是综合式,“上班”是指示式 会意式,“班级”是会意式 会意式。虽然两个词汇中“班”的设计都是会意式,但两者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不同,手势动作也进行特殊设计,前者是“双手握拳,上拳打下拳”,后者是“左手直立,掌心朝右;右手伸出大拇指,贴于左手掌心”。“上班”的自然手语是会意式,打“工作”的手势动作。“意思”的南京地方手语则是表音式,打“一”和“四”的手势动作。
2.语法教学:理论与交际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往往只知道省略、倒置等语法特征,却不愿或不会手语交际。笔者认为,手语具有以手代口、以目代耳的特点,是一种实践性强的视觉语言,其语法特征必须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运用才能被习得。课堂上,需要提供手语练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打、看互动中体验第二语言的语法特征,感受手语文化,产生乐于交际等积极情感,初步学会运用手语进行主题式对话。同时,把手语学习语境从学校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到聋校、残联、福利院等聋人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与聋人的零距离交际,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手语语法知识,感受手语语言中的聋人文化,形成手语交际能力。例如,学习了《文明礼貌用语》会话后,教师主持一场同主题的辩论赛,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用手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到聋人聚集地后,学生围绕当前的同主题热点,与聋人进行手语交流。
3.教学内容:单一与丰富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单一的《中国手语》词典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手语学习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手语方面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可预见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学到什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手语运用的丰富性。例如,增加汉语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手语与汉语的转换;增加基础行业用语,有助于学生搭建聋听日常交流之桥;增加地方手语与自然手语,有助于学生创造形象贴切的手语;增加聋人的大事与趣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手语文化;增加手语艺术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手语表现力;增加聋校各科教学用语,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聋校教学工作;增加手语翻译员考核理论与操作,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手语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中国手语[M].华夏出版社,2003.
[2]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04).
[3]赵庆春,张旭东,沈玉林.对听人的手语教学之教材与教法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12).
[4]季筱桅.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手语的效率[J].广西教育,2011(01).
[5]常建文.聋听人语言比较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1(03).
[6]葛遂元.中国手语两派之争解谈[J].绥化学院学报,2012(03).
[7]白瑞霞,王俊珍.高校手语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4).
[8]王敏.关于非特教专业普及开展手语教学工作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05).
[9]陈梅芳.怎样提高手语教学效果[J].才智,2011(31).
[10]刘建梅.如何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实施手语教育[J].商品与质量,2011(23).
【关键词】手语 运用 教学 聋校 高校
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包括手势语和手指语,是聋人最喜欢的语言,普遍运用于聋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一直致力于培养会打手语、看懂手语、理解手语文化、具有手语能力的未来的聋校教育工作者。聋校是手语运用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应体现学生主体性,以手语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语言。笔者在分析聋校教师手语运用情况的基础上,对高校手语语言教学进行反思,思考高校师范生如何能够提高手语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运用手语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师课堂手语运用情况
从与民族语的关系看,聋校课堂手语包括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自然手语有独立的构造和语法规则,是聋人群体间交际的一种语言。文法手语按照汉语顺序表达,是汉语的手势化形式。
聋校课堂上,教师运用手语沟通不太流畅。听人教师中,除了极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不运用手语,其他教师主要运用文法手语进行教学,并在聋生不能理解的情况下辅助以自然手语进行解释,但是涉及教学的深层次问题沟通比较困难,甚至出现直接把答案板书给聋生的情况。聋人教师主要运用自然手语进行教学,与聋生进行无障碍沟通,但是引导聋生转化为书面语时觉得比较困难。
二、原因分析
1.表面原因
(1)“双语”掌握不熟练
聋校中,熟练掌握“双语”(文法手语和自然手语)的教师少之又少。首先,文法手语要求手口一致,与汉语的设计原则和方式有很多共通点,聋人教师掌握不太熟练;自然手语要求手形、手掌的朝向、位置、动作、表情等视觉特性,与汉语表达不一样,听人教师掌握不太熟练。其次,听人教师学习文法手语时,以手势的词汇形式为主,课堂中运用表达时,会出现暂时性遗忘、硬凑、混淆等不熟练情况。
(2)双语转换不熟练
聋校中,熟练转换双语(手语和汉语书面语)的教师更是寥寥可数。首先,手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汉语是听人的母语,课堂中进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转换比较困难。其次,教师没有积极探讨双语转换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步骤,或者探讨了实施措施(比如双语教学)后没有真正落实,课堂中仍然会出现双语转换不熟练的情况。
2.深层原因
(1)认识不到手语对于聋生学习的重要性
手语为聋生的第一语言。然而,教师往往忽略手语对聋生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的促进作用。备课时,大部分教师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认知能力、制作PPT,很少准备和练习手语,有的课前翻书查找不会的词语,有的课前咨询聋人教师或学习好的聋生,更有的课上临时自我创造。
(2)认识不到手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手语为教学的第一语言。教师作为聋校课堂语言的主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手语在教学中的语言地位,不断提升自身手语运用能力。聋校教师中,一部分是特校老教师,掌握丰富的本土地方手语;一部分是特教专业毕业生,具有基本的初级手语技能;还有一部分是学科专业毕业生,进行过简短的校内手语培训。但是,由于学习方式主要以词汇为主,学习内容主要以生活用语为主,教师往往忽略手语的语言性质,手语表达以词汇堆砌而成,课堂中运用手语交流比较困难。
三、启示
针对聋校教师手语运用情况与分析,笔者对高校手语语言教学进行反思:在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中,手语作为语言专业课,既要注重专业技能训练,更要注重语言运用交流。
1.词汇教学:机械与灵活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以机械学习为主,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少考虑为何如此、如何使用,当不得不表达思想时,则不会灵活运用。笔者认为,手语词汇的手形、动作、手掌朝向、位置可以让学生参照《中国手语》自学,养成良好的手语学习习惯,形成看书自学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手势动作的一般设计原理和特殊设计,分析通用的自然手语和本土的地方手语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手语词汇与科学创造手语词汇的能力。例如:“上班”和“班级”的设计原理都是综合式,“上班”是指示式 会意式,“班级”是会意式 会意式。虽然两个词汇中“班”的设计都是会意式,但两者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不同,手势动作也进行特殊设计,前者是“双手握拳,上拳打下拳”,后者是“左手直立,掌心朝右;右手伸出大拇指,贴于左手掌心”。“上班”的自然手语是会意式,打“工作”的手势动作。“意思”的南京地方手语则是表音式,打“一”和“四”的手势动作。
2.语法教学:理论与交际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往往只知道省略、倒置等语法特征,却不愿或不会手语交际。笔者认为,手语具有以手代口、以目代耳的特点,是一种实践性强的视觉语言,其语法特征必须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运用才能被习得。课堂上,需要提供手语练习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打、看互动中体验第二语言的语法特征,感受手语文化,产生乐于交际等积极情感,初步学会运用手语进行主题式对话。同时,把手语学习语境从学校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带领学生到聋校、残联、福利院等聋人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与聋人的零距离交际,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手语语法知识,感受手语语言中的聋人文化,形成手语交际能力。例如,学习了《文明礼貌用语》会话后,教师主持一场同主题的辩论赛,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用手语表述自己的观点。到聋人聚集地后,学生围绕当前的同主题热点,与聋人进行手语交流。
3.教学内容:单一与丰富
高校手语语言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单一的《中国手语》词典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手语学习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手语方面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师可预见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学到什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手语运用的丰富性。例如,增加汉语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手语与汉语的转换;增加基础行业用语,有助于学生搭建聋听日常交流之桥;增加地方手语与自然手语,有助于学生创造形象贴切的手语;增加聋人的大事与趣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手语文化;增加手语艺术知识,有助于学生提高手语表现力;增加聋校各科教学用语,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聋校教学工作;增加手语翻译员考核理论与操作,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手语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聋人协会编.中国手语[M].华夏出版社,2003.
[2]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04).
[3]赵庆春,张旭东,沈玉林.对听人的手语教学之教材与教法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12).
[4]季筱桅.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手语的效率[J].广西教育,2011(01).
[5]常建文.聋听人语言比较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1(03).
[6]葛遂元.中国手语两派之争解谈[J].绥化学院学报,2012(03).
[7]白瑞霞,王俊珍.高校手语翻译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04).
[8]王敏.关于非特教专业普及开展手语教学工作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05).
[9]陈梅芳.怎样提高手语教学效果[J].才智,2011(31).
[10]刘建梅.如何对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实施手语教育[J].商品与质量,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