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导入课例分析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如何在课上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导入很关键。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激活他们潜在的求知欲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读中教学做好准备。本文旨在结合三篇课堂教学实例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怎样导入更有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导入;课例分析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节好课必定也有精彩的课堂导入。对待不同的文本要有不同的导入方式,阅读教学怎样导入更有效是本文着重要探讨的问题[1]。接下来,笔者以三节阅读教学课为例,为大家呈现三种不同的导入方式,希望能给各位老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课例一:解析标题生词,预测文本内容
  故事:《投鼠忌器》Pelt a Rat but Afraid of Breaking the Vase。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为了消灭家里的老鼠,不惜以打碎心爱的花瓶为代价,结果老鼠死了,花瓶也碎了,富商难过至极。
  《投鼠忌器》一课在导入时,以故事标题为抓手,通过对标题文字进行词义解析(标题生词较多),引发学生对标题及故事内容进行猜测,进而调动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词义解析采用的方法有“English Interpret English”,即“用英语解释英语”。例如“pelt(投掷)”,我用学过的单词“throw”解释,加上现场做出“投掷”的动作,学生就很容易猜出该词含义。而對单词“breaking(打破)”,我采用的是现场模拟“杯子落地并打碎”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其义。最后,直接出示“花瓶”的图片,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vase”的含义。当然在出示图片时,我也用英语做了解释“special bottle to hold/for flowers”。
  排除生词障碍以后,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标题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老鼠”以及两个动作“打老鼠”和“砸花瓶”。联系这三个要素,学生就会故事情节产生兴趣,甚至自我脑补故事的发展及走向。这就达成了导入的目的。
  我们知道,英语阅读教学强调“通过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输出能力”,那么在导入过程中,教师用英语解释英语,找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过程本身就是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听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换言之,用英语组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语言输入。
  课例二:激活背景知识,降低阅读难度
  故事:《以人为鉴》Using Others as Mirrors。该故事讲述了唐太宗时期,宰相魏征不畏权臣,敢于直言进谏。死后太宗劝诫臣子以魏征为榜样,学用“三面镜子”来约束自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铜为鉴”、“以史为鉴”和“以人为鉴”。
  《以人为鉴》是借用历史知识导入文本。鉴于阅读材料难度较大,多数学生对这段历史又知之甚少,为了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我利用微课作为导入方式,以古筝曲《高山流水》为音乐背景,引出女子对镜梳妆的古风图片,先是将学生带入古色古香的意境中,再以英文解说、中英文字对照的方式,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中的人物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并在微课结尾处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故事的中心词是“Mirror(镜子)”,所以在微课中以“镜子”为切入点展开话题,并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结尾处又以“镜子”为中心词发散学生思维,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其实,此导入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对文本的一个“sum up(总体概括)”,通过了解未知的信息对文本进行推理、判断,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课例三:师生自然交谈,轻松导入话题
  故事:《聪明的农夫》The clever farmer。该故事讲述了一位农夫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生活经验,两次骗过恶魔,最终得到财富,成为一名商人。而恶魔由于自己的无知和懒惰,最终一无所获。
  不同于上述两个成语故事,《聪明的农夫》是一篇寓言故事。为了能自然引入文本话题,我采用了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导入方式——Free talk(自然交谈)。先用三个问题引出师生对话:你喜欢读故事吗?你喜欢寓言故事吗?你能说出几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故事”过渡到“寓言故事”,再以“寓言故事”为抓手,引发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说出与“农夫”有关的故事,进而为引出本课标题做铺垫。如果没有学生提及,可由教师分享相关故事,引出“农夫”这个关键话题。接着,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也要读一篇与“农夫”有关的故事,与《农夫与蛇》故事中那个“不聪明的农夫”不同,这是个“聪明的农夫”,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农夫有多聪明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阅读吧!”至此话题导入结束。
  对话导入简单明了、直接有效。预设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农夫聪明?”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文的深层阅读,同时也为结尾处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埋下伏笔。
  结语
  以上三种导入方式虽不相同,但同属于“阅读教学三阶段”模式中的第一阶段:引发阅读动机,跨越生词障碍。激发阅读兴趣、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文本内容、相关话题适当的语言铺垫都为接下来的读中教学做好了准备,部分生词的解决也为读中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难度。作为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导入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阅读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设计导入环节。除本文呈现的三种导入方式外,教学中还有复习导入、游戏导入、歌曲导入等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导入[2]。
  参考文献
  [1] 乐伟国.小学英语精彩教学片段和课例赏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1-94.
  [2] 袁昌寰.新课程小学英语优秀课堂教学设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5:17-18.
其他文献
这位中国通洋老太太竟是比尔·盖茨的继母    2010年11月的一天,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西雅图的信。信中,一位叫咪咪(Mimi)的女士表达了她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敦煌艺术情有独钟,希望能够现场观赏敦煌艺术。樊锦诗被她的热情打动了,经过研究院讨论同意,她给咪咪回信,欢迎其随时造访敦煌。  2011年2月,衣着简朴的咪咪女士如约而至,在樊锦诗的陪同下参观了敦煌莫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提升数学技能,积累数学技巧,提高数学能力以及综合实力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实施教学,进而,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方法;有效性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施。比如说,哪些问题应该直接提出,哪些问题应该创设情境提出,哪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