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来源 :心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文献检索,纳入文献65篇,总样本量为8103。异质性检验发现,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敏感性分析显示,使用One-study removed逐步删除异质性较高研究,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呈显著正相关;次群体检验表明,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关系受对比方式的调节与影响,但不受群体和测量工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念对自我同情水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同时随着对比方式的不同对基于正念的干预与自我同情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为探讨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1个学年中,采用问卷法对1407名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1)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启动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提升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2)学生外化问题行为驱动消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降
emoji自出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研究关注消费者评论中的emoji,并着重探讨负面消费者评论中,愤怒emoji如何影响消费者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研究共进行了3个实验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句尾愤怒emoji相比,句中愤怒emoji会使人们感到发送者更强的愤怒;(2)在愤怒emoji位置与对发送者愤怒感知关系中,愤怒emoji位置突出感知和情感加强感知承担连续中介角色;(3)文字评论极性调节了愤怒emoji位置对发送者愤怒感知的影响作用。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