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追忆亲密战友雷锋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梦者雷锋
  7岁就成了孤儿的雷锋,不仅独立思考能力更强、行动更果断,而且与需要养家糊口的同龄人相比,他始终经济独立,这些都让他比同龄人更有机会和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智慧的小个子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不仅有着洞察社会潮流的敏感,而且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与尝试。
  严肃的军纪让雷锋不得不尽可能地隐藏着自己的情感,后来因与王佩玲交往而被部队调查时,面对“你是不是爱王佩玲”的领导问话,雷锋回答:“我爱全国人民,怎么能不爱王佩玲呢?”
  “雷锋不是天生就了不得,他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也是一个青年,但他理解得比较快,进步比较快。”
  2012年2月15日,71岁的乔安山这样回忆永远22岁的亲密战友雷锋。
  循着他和更多人的讲述,雷锋的成长历程,在我面前缓缓开启。
  这是50年前的一个年轻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
  18岁的雷锋总是有办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宣传画上的雷锋手握钢枪,魁梧挺拔,面额浑厚。实际上,现实中的雷锋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个子,而且很瘦。
  沈阳军区驻抚顺某部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纪念馆里,一张雷锋与海军战友文化交流的照片,清晰记录了雷锋与其他战友的身高差异。在这张照片里,雷锋站在一群海军战士中间,明显矮了一头、瘦了一圈。
  2012年2月20日这一天,第一次踏上抚顺这个被誉为雷锋第二故乡的城市,寻找雷锋战斗过的踪迹,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就像另一位从北京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望着雷锋50年前留下的青春影像,禁不住感叹,“看着就跟小孩似的。”
  照片上的雷锋永远二十几岁,那是乔安山熟悉而从未淡忘的模样。
  之前几天,应邀到北京参加活动的乔安山,第一次跟我讲起他记忆里的雷锋——一个天生一张娃娃脸的小个子,一个一天到晚都是笑呵呵的年轻人。
  1958年,雷锋从故乡湖南望城来到鞍钢,实现了成为钢铁工人的梦想。学徒工雷锋稍后被分到鞍钢总厂下属的焦化厂,因为该厂是新建的,住宿安排在马路对面的铸造厂宿舍。在这里,他与已经是三级工的乔安山相遇。
  “雷锋和我们不是一个厂的,但130多人的大宿舍,大伙都喊雷锋‘小雷师傅’。”乔安山回忆当时的情形,“要看长相,我得比雷锋大五到六岁,但实际上,他大我一岁。他长着一张娃娃脸儿,整天笑呵呵的,但那时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
  《雷锋(1940~1962)》一书的作者师永刚考察雷锋22年的短暂一生,从县委书记身边的“小雷子”到工友身旁的“小雷师傅”,18岁的雷锋总是有办法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在乔安山的记忆里,这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帮人干这干那”。
  当时的焦化厂还没有投产,雷锋实际上也就没有工作,但他总是按时上班,只要看到有活,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凑上去就干。回到宿舍,多数工友没文化,读过9年书的雷锋就帮着他们读家书、写回信。就这样,嘴巴甜、手脚勤、心肠热的雷锋,很快跟陌生的工友们打成一片,并成为他们亲切呼喊的“小雷师傅”。
  乔安山非常佩服雷锋这一点。
  在一个雨夜之后,雷锋的事迹出现在矿区的报纸上。那则题为《抢救水泥》的报道,这样记录了雷锋动员大家的情景:“‘同志们!起来呀,快抢救水泥去……’20多个小伙子跑出来,和雷锋一起奔向工地。”
  “要不是人缘好、受尊敬,就不会有带领大家抢救水泥这回事”,乔安山当时就觉得这个徒工不简单,“既不是一个厂的,又不是领导,但工友们都听雷锋的。”
  6年4次“跳槽”,历经5份工作
  这个智慧的小个子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不仅有着洞察社会潮流的敏感,而且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与尝试。
  2012年2月15日,坐在北京建国门温泉公寓的工作间里,师永刚又一次谈起《雷锋(1940~1962)》。这部出版于2007年的书籍,先后多次印刷再版,如今正伴随着师永刚的进一步思考,成为《革命说明书》丛书中的一本。
  师永刚惊讶于雷锋对社会的洞察和对潮流的敏锐,比如他在短暂的6年工作生涯里,4次跳槽、历经5份工作:全县第一批拖拉机手、公务员(县委书记的通信员)、推土机手、钢铁工人、汽车兵。
  “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谈及那台在当时象征着现代化的拖拉机,师永刚坚信它的时代地位要远超如今穿行在柏油路上的名车宝马。“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
  根据他的想象,如果雷锋生活在现在,肯定“是一个执着上进的、灿烂的年轻人”。
  纵然每个时代都有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其中的人把握这个时代的脉搏。
  2012年2月16日上午,北京,坐在海军第三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海军原副政委、雷锋基金管委会会长冷宽,一下就回想起1960年1月8日这一天。
  这是雷锋参军入伍的第一天,从这一天起,冷宽就注意到了雷锋。当天举行的全团迎新大会上,团部首长号召大家做“五好战士”。室外冷风劲吹,代表全团新兵登台发言的雷锋,手中的讲稿被风吹得难以拿稳。只见他把讲稿装进裤兜,台上就传来一声高喊:“刚才首长讲了,要做‘五好战士’,别说五好,就是六好七好八好,我们都去争都去做。”
  台下一片大笑。刚入伍的雷锋不知道,“五好”是当时部队倡导的一项专项活动。
  其实雷锋那一天的讲话很精彩,时隔50年,乔安山清楚地记得团部首长如何评价入伍第一天的雷锋。团长说,“我的营长拽出一个来,不给他讲稿,也都讲不了这么好。”政委说,“可以好好培养培养。”
  这个敢于表达的,既可爱又上进的小个子,就此烙进了冷宽的记忆。
  “我爱全国人民,怎么能不爱王佩玲呢?”
  雷锋生前所在团的纪念馆里,摆放着雷锋的“四大件”真品:皮箱、英纳格表、料子裤、皮夹克。曾经有一段时间,部队一度不敢把它们拿出来,但现在,作为雷锋生活的真实见证,它们就在二楼展馆的最抢眼处一一陈列。   这个娃娃脸儿的小个子不是单调乏味的人。每逢见了同龄的男女同志,他习惯地张口就喊“哥哥、姐姐”,在直抒胸臆地表达着“同胞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热情彰显在众人面前。嘴巴甜、心肠热、腿脚勤、悟性高、懂潮流,这样的雷锋不管走到哪里都很快成为焦点。
  曾先后执导过《雷锋是谁》、《世纪雷锋》等纪录片的导演陆芸芸,长期思考雷锋为什么能够迅速受到大家的欢迎。她的答案是:7岁就成了孤儿的雷锋,不仅独立思考能力更强、行动更果断,而且与需要养家糊口的同龄人相比,始终经济独立,这都让他比同龄人更有机会和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的一个雷锋,不仅从来都是岗位上的标兵,而且一直都懂得打扮自己。据冷宽了解,在工厂时,工友们经常去跳舞,也喊雷锋去,并建议他去跳舞时穿件像样的衣服,别总是穿一身工装。“出手不凡”的雷锋,很快购买了皮夹克和料子裤。在县委当公务员时期就拿36块钱工资的雷锋,有能力购买当时在别人看起来是奢侈品的物件。
  雷锋的受欢迎和受追捧是全方位的。被雷锋化名“黄丽”写进日记的王佩玲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据乔安山回忆,与雷锋传过“绯闻”的人并非只此一个。
  乔安山记得部队驻地曾有一名负责校团委工作的姓张的女教师,听说雷锋是模范标兵,一心想向雷锋请教经验。两人邂逅在马路上,这位张老师就把四班长雷锋拦了下来。就那么站在马路边,两个初次见面的人被驻地群众发现“聊得火热”。结果,传来传去,雷锋和张老师谈对象的消息就四散开来。
  军纪要求战士不能和驻地群众谈恋爱,雷锋当即被喊去谈话,起初不明就里的乔安山和他开玩笑“又去作报告”,稍后却看到雷锋“耷拉着脸”走了回来。
  严肃的军纪让雷锋不得不尽可能地隐藏着自己的情感,后来因与王佩玲交往而被部队调查时,面对“你是不是爱王佩玲”的领导问话,雷锋回答:“我爱全国人民,怎么能不爱王佩玲呢?”
  他实现了能够实现的一切
  现在的雷锋班里是清一色的“85后”小伙子。训练之余,他们也会抱起墙角的吉他唱一首流行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像履行神圣的仪式那样,在每一次熄灯号吹响的时候,把老班长雷锋的床铺重新铺好,在第二天清晨叠放齐整。
  实际上,成为标兵的雷锋,也一样有着青春的叛逆。
  给雷锋拍下了200多张照片的摄影师张峻至今清晰地记得,雷锋留着一撮部队并不允许的刘海,被记录在照片中的刘海,是雷锋爱美的见证,更是他叛逆的写照。当初为了留住刘海,雷锋还专门与指导员理论了好一段时间。
  但这并未妨碍雷锋的成长。冷宽坦言,在雷锋之后,他迄今都没有看到有哪一个义务兵像雷锋那样,入伍10个月即入党。
  “雷锋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到毛主席,生前他已接到了邀请,当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冷宽说。
  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在8月15日那一场车祸中戛然而止。但没有谁可以否认,在那个时代,雷锋已经实现了一个年轻人所能够实现的一切。
  走在抚顺繁华的街头,会不期然看到雷锋的头像出现在T恤上,或是陶瓷缸、烟盒上。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理解雷锋,但当一个人的头像被另一个人穿戴在身上,那么他一定是从中体味到了某种相通的东西。
  雷锋连连长盛会坚信,如果现在的质疑者也生活在那个年代,一定会打心眼里佩服雷锋。
  其实,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追梦人,为了心中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地风雨兼程。
  1958年,乔安山遇到的这个人,他的名字叫雷锋。
  (来源:《齐鲁晚报》 石念军/文)
其他文献
在鞍钢,有两名“工友”,在不同年代,创造了同样的传奇。  他们的传奇,让兴国之魂熠熠生辉,简单却又可复制。  辽宁鞍钢有两位最著名的工友,一位是雷锋,另外一位还是“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  这两个迥异的人,在不同的年代,各自用“助人为乐”创造了抵达亿万人心的传奇。  不只在鞍钢,在东北大地,在祖国每个角落,甚至在世界不少地方,他们以及更多的“雷锋们”,用真诚、热情、快乐,感染了无数的人,点
期刊
3月5日,按照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部署,各地少先队组织围绕“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以升国旗仪式和主题队会为主要方式,举行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介绍雷锋事迹,传唱雷锋歌曲,授创建“雷锋中队”旗,倡导队员们讲讲雷锋故事,谈谈心中感受,夸夸身边榜样,想想爱心计划,集中开展少先队学雷锋活动。  清晨,在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小学举行的升国旗仪式上,700名少先队员认真聆听了雷锋的故事,在嘹亮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歌
期刊
《今日早报》联合杭城10所中小学对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孩子心目中的雷锋到底是什么样的?超九成同学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 11类偶像选项中雷锋位列第三  《“活雷锋是什么意思?”中小学生的问题让人深思》一文在50后、60后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2年2月9日一早,读者章先生给《今日早报》编辑打来电话,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章先生表达了自己对雷锋的印象和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我身边的很多人看
期刊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家长和孩子们却并没有太在意这个日子的临近。记者采访发现,孩子们对雷锋知之甚少,只知道是助人为乐的“标杆”;家长仍然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但却不再向自己的下一代“传授”。如何让雷锋深入“00后”孩子心中,还需家长和教师合力,在与时俱进中诠释“雷锋精神”。  孩子因道德困惑:学雷锋要“看情况”  随着雷锋纪念日的到来,一年一度组织小学生到社区、公园
期刊
“我的腰椎不好,也没条件去按摩。没想到在这里有这么多学医的年轻人放弃休息时间来给我们义务按摩推拿,太感谢了。”69岁的何奶奶说道。  3月4日,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步行街广场,一股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正在涌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明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部、武警云南总队、省公安边防总队和昆明市、五华区联合举办云南省暨昆
期刊
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教八条”),明确制止通过办升学培训班方式招生和收费的行为,制止跨区域招生和收费的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等,以实现“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得到明显缓解,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的工作目标。“教八条”要求各省、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省会城
期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凌孜提出,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期,应主要学习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外语的学习可以放在中学以后。(《京华时报》3月7日)  笔者赞同这个提议。对于英语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认识,既不要盲目排斥,也不宜提倡搞超前教育,对于以功利为目的的英语教育,更应该反对。  学生什么时候学英语才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有专家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因此应该提倡幼儿
期刊
●陈炯明为在学生中普及新知识,给新式学校的老师发补贴,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轮流到私塾授课。  ●阎锡山为了在山西推行义务教育,给手下的旅长、团长、营长、排长都下了硬指标:每人包定几个村,在两年内把学校建起来,建成以后,直接担任该学校的校长。  ●张作霖有句名言:“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  壹  民国也有义务教育  首先要说明,民国也有义务教育。那时候一般不叫义务教育,叫“强迫教育”,意思
期刊
一位教育部官员近日指出,高职院校的学术地位不可能由乞讨得来,而要依靠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相互支撑,要能跟行业企业“称兄道弟”。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大都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性、持久性的进展。对此,很多学校归因于企业积极性不高,自嘲职教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一些专家学者也偏于指责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没有战略远见,进而呼吁出台相关条例进行强制规范。  诚然,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行业企业支持职
期刊
导读: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已延续近50年。如今,人们对这个道德楷模,产生了各种疑惑:雷锋不计报酬的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伦理;真实的雷锋是什么样子。  避开雷锋光环,以平常心去重读,会发现他身上的纯真、善良,是一种普世价值。他的利他行为、见义勇为、节约行善,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雷锋生于1940年。那一年,约翰列侬在英国出生,李小龙在香港出生。日后,三人皆为民众偶像。不同的是,雷锋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