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到1991年,中国的人口形势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特别是从1970年到1980年,中国的TFR从5.81骤降至2.24。1980年以后,TFR基本上在2.5左右的水平波动。
世界各国生育率转变既有共同的规律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通过国际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生育率转变规律既认识,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和文化诸因素及实行计划生育对生育率转变的作用,以利于更好地培育生育率转变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中国生育率转变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妇女生育率水平进一步下降,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育率转变道路。
孩次递进比的概念是法国人口学家亨利(L·Henry)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它表示在生育了i孩次(i可以是0,1,2,……的任何整数)的同批妇女中,至少生育了(1+1)孩次以上妇女所占的比重。由此,我们可把在一定时同内递进到同一孩次的妇女称为同孩次妇女群。妇女通过生i孩进入该群“人口”,通过生(i+1)孩退出该群“人口”。但如果要完整地统计和分析这群“人口”的生育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人口的出生率由1951年的49.97‰下降至1990年的16.55‰,降幅之大,引人注目,由于10年来台湾人口的国际迁移人数微乎其微,因而人口的出生率决定着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出生率的大幅下降缓解了台湾岛上人口的沉重压力,同时也使台湾地区经济得以高速增长。
多胎生育是中国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难点,而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则被普遍认为是多胎生育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92年6月22~25日,适逢马寅初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10周年和《新人口论》发表35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最新人口问题调查研究”课题组,联合浙江省人口学会、浙江省计生委,绍兴市人口学会和嵊县人民政府,在马老的故乡——浙江嵊县举办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人口发展”暨纪念马寅初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
1992年7月24日~26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国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自治区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杰才旦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热烈祝贺讨论会的召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司长孙怀陌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
期望孩子的交易价格是一个反映育龄夫妇对期望孩子价值评价的综合性指标,是育龄夫妇对期望孩子的期望效用的货币表现。借助于期望孩子交易价格这一范畴,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许多生育控制措施的实质,并对进一步寻求更有效的控制生育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安时期邺城并非实际的都城,却被刻意塑造并赋予"神圣地景"的意义,反映汉末的新权力重心.曹氏父子有意识地将各地降士、文人集中到邺城,重新编纳分裂的地方权力.同时,仿建帝王别苑,设置一"骋才"场所,通过邺下文人的集体书写,将都城的权力、象征意义与新土地连结,使邺城成为"代位的都城".然而,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使邺下文人一时俱亡,邺城的"都城文学"面临中辍危机.为了突破生命转瞬即逝的限制,并实现都城意义的不朽,编纂文集遂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以建安二十二年的疫病为连接点,可以窥见灾疫对都城文学的
<正> 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令人欣慰的。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1987年,少生了1亿4百万人。如果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计算,节约养育费用达几千亿元之多。无疑,计划生育对提高人均生活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超生问题特别是农村十分严重,而未来庞大的育龄妇女队伍更令人忧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