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努力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应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素质教育,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方面的培养。
应用题对预备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多问题。
1.混淆数量与分率
例1 两根长为10米的铜丝,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余下的长一些?
典型错误:第一根余下:10 -=9(米),
第二根余下:10 -=9(米),
所以余下的一样长。
正确解法:第一根余下:10 -=9(米),
第二根余下:10 -10×=6(米),
所以第一根余下的长。
2.整体与部分不分
例2 某厂九月份用煤7.2吨,九月份比十月份增加,十月份用煤多少吨?
典型错误;7.2×(1-)=6.3(吨)。
正确解法:7.2÷(1+)=6.4(吨)。
3.整体不清楚
例3 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小时,乙单独做要小时,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
典型错误;1÷(+)=2(小时)。
正确解法:1÷(1÷+1÷)=(小时)。
4.关系混乱
例4 某校有六年级(1)班、(2)班两个班,如果从(1)班调走15人到(2)班,这样(2)班的人数是(1)班人数的。已知(2)班有学生35人,(1)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典型错误;35÷+15=64(人)。
正确解法:(35+15)÷+15=85(人)。
显然,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心理障碍肯定不止以上几种。分析这些共性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助于增强纠错防错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了以下的方法:
1.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培养思维准确性的基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透彻理解题意,确切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才能把握住解题的依据和思维的方向。
2.从整体上把握数量间关系
准确地理解了应用题的词句,并不等于完全把握住了题意。理解了题内各种数量之后,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设法把一个个的语句、一个个的数量结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里来。
3.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分析方法的渗透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相互关系,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一步步推理,正确解答应用题。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先选择两个有直接关系的已知条件搭配起来解决一个问题,再把所解决的问题作为新的条件与其他已知条件搭配,逐步推导,直到问题得以解决为止。
(2)分析法。从所求问题入手,先找出解答问题所需的条件,如果条件是未知的,再把这些條件作为问题依次推导,直到要求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全部成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为止。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也可以利用线段图分析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较好的解答方法。
4.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种应用型题型
分析应用题的类型,目的在于把眼前的问题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熟悉的应用题解法挂上钩。一旦分辨出了应用题的类型,就知道用这个类型的解法去解这个应用题。如果分辨不出眼前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就只能采取试探法,通过试探准确地解答问题。
5.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检查、验算、写答案是最后一步,是解答应用题各个步骤正确与否的验证。检查主要查题目数据是否抄对,列式是否符合题意,单位名称是否写正确。要求学生在稳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而先要讲述算式中每一步骤的意思,看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正确反映题中的数量关系,检查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当算出结果后,还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昌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应用题对预备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多问题。
1.混淆数量与分率
例1 两根长为10米的铜丝,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余下的长一些?
典型错误:第一根余下:10 -=9(米),
第二根余下:10 -=9(米),
所以余下的一样长。
正确解法:第一根余下:10 -=9(米),
第二根余下:10 -10×=6(米),
所以第一根余下的长。
2.整体与部分不分
例2 某厂九月份用煤7.2吨,九月份比十月份增加,十月份用煤多少吨?
典型错误;7.2×(1-)=6.3(吨)。
正确解法:7.2÷(1+)=6.4(吨)。
3.整体不清楚
例3 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小时,乙单独做要小时,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
典型错误;1÷(+)=2(小时)。
正确解法:1÷(1÷+1÷)=(小时)。
4.关系混乱
例4 某校有六年级(1)班、(2)班两个班,如果从(1)班调走15人到(2)班,这样(2)班的人数是(1)班人数的。已知(2)班有学生35人,(1)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典型错误;35÷+15=64(人)。
正确解法:(35+15)÷+15=85(人)。
显然,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心理障碍肯定不止以上几种。分析这些共性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有助于增强纠错防错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了以下的方法:
1.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培养思维准确性的基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透彻理解题意,确切掌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才能把握住解题的依据和思维的方向。
2.从整体上把握数量间关系
准确地理解了应用题的词句,并不等于完全把握住了题意。理解了题内各种数量之后,还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设法把一个个的语句、一个个的数量结合到一个统一的框架里来。
3.教学中要重视应用题分析方法的渗透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相互关系,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一步步推理,正确解答应用题。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先选择两个有直接关系的已知条件搭配起来解决一个问题,再把所解决的问题作为新的条件与其他已知条件搭配,逐步推导,直到问题得以解决为止。
(2)分析法。从所求问题入手,先找出解答问题所需的条件,如果条件是未知的,再把这些條件作为问题依次推导,直到要求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全部成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为止。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也可以利用线段图分析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较好的解答方法。
4.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种应用型题型
分析应用题的类型,目的在于把眼前的问题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熟悉的应用题解法挂上钩。一旦分辨出了应用题的类型,就知道用这个类型的解法去解这个应用题。如果分辨不出眼前的问题属于哪种类型,就只能采取试探法,通过试探准确地解答问题。
5.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检查、验算、写答案是最后一步,是解答应用题各个步骤正确与否的验证。检查主要查题目数据是否抄对,列式是否符合题意,单位名称是否写正确。要求学生在稳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而先要讲述算式中每一步骤的意思,看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正确反映题中的数量关系,检查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当算出结果后,还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昌南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