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法治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通过介绍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栏目,分析探讨了该栏目的特点,提出要以此栏目为观察对象,研究解决法治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老化等问题,为今后中国法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法治电视节目;启示;创新
法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重要且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是国家进行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治的恢复与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电视自身扩展传播领域、干预社会生活的必然结果。①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带有评论性的栏目。栏目中的节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治、教育及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其中涉及法治的部分便成为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的最早形态。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治电视节目。③随着法治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目前各电视台法治节目给观众的总体感觉是趋于老套,从选题到节目形态的同质化让观众都不甚满意。
最近,笔者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的几期节目后,觉得眼前一亮,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通过节目所表达的价值观,都让笔者对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有了新的感受。
《法治天下》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与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一档法治类准日播电视节目,是中国教育電视台服务社会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的具体实践,节目的核心是通过主审法官以案说法的形式“讲述典型案例,传递法治声音”。截至目前,栏目已经播出了五百余期,采访了全国数百位法官和法学专家。《法治天下》重点打造五类选题:大案要案、疑案难案、新业态案、新民生案、新涉外案;在题材的选择上也颇有新意,既有对民事案件的关注,也有对社会热点的聚焦,还有对新型疑难案件的剖析。
其中,最让笔者为之震动的是《飓风行动》那一期。该期节目以内蒙古呼和浩特法院执行庭的一位女庭长现场办案为内容,通过办案过程让观众体会该栏目“树立法院形象,展现法官风采”的栏目定位。笔者认为《法治天下》给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关键是需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为什么《飓风行动》让笔者感觉很震撼,是因为该节目生动地记录了女庭长现场执法的全过程,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裁剪。看到这期节目时笔者想到了北京电视台的徐滔,从当年《法治进行时》的创始人到现在的副总编,她的成名成家都是因为她在现场。北京西客站的解救被劫持人质事件,她在现场;惊心动魄的22小时吴若甫被解救事件,她在现场。笔者个人认为,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情景真实再现,现场是无法重复的,现场的真实感是无法再现的。
第二,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与案件的“价格”无关,却与案件的“价值”息息相关。什么叫“价格”?比如《飓风行动》中呼和浩特的那位女法官,她在执行第三个案件时,笔者注意到执行的标的其实就是一万多元钱的欠账,是一个“老赖不还”的案件。如果论“价格”,法院执行起来可能连执行中的车马费都不够,这就是这个案件的价格。“价值”在词典里有一条定义是: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为衡量的准绳,则视为价值。④在《法治天下》栏目中,“价值”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价值观。这位女法官在现场说的几句话给笔者印象深刻,执行现场中被执行人叫嚣“要这样你就准备当烈士吧”,面对这赤裸裸的威胁时,这位女庭长是这样回答的:“我既然干这行,就有这样的准备,你用不着吓唬我。”什么叫正能量,什么叫人民法官的形象,当观众看到这位女法官在办案现场和在栏目演播室的一举一动,很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白的时候,观众自然会感受到打动人心的巨大能量。
第三,好法官讲好故事是《法治天下》的最高境界,也是今后法治类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方向。《法治天下》最大的亮点是主持人和当事法官面对面,大家一起讲故事,这是节目的创新。案件中的关键事件都是由法官亲自讲述,但不同人的讲述却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笔者希望大家认真地看一下《飓风行动》中那位女庭长是怎么讲故事的,之所以精彩的关键原因是:她不是一个单纯的讲述者,不是一个局外人,她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她与这个故事里的一些受害者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接地气,就是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呈现效果真的不一样。最近笔者在给“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当评委时有一种深刻感觉,凡是能够走进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面对观众的故事,都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而讲述者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他们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总之,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不仅要有筋骨、有血性,而且要有情感、有温度。
把《法治天下》节目放到整个中国法治电视节目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来看,如何在新的起点创新创优,或者说不辜负中国电视晚间7点半的黄金时段,这当然是我们现在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先说笔者经历的一个例子。2016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开过一个研讨会,笔者在会上说了一个观点,大家比较认同。简单地说,嘉宾用“油”了就别用了,包括选题用“油”了就别用了。
“油”的解釋很有意思,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除了“动植物体内所含的液体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液体”这样的动植物学定义外,还有社会学的解释:油滑。并且列举了一些人们熟悉的词语,比如油腔滑调、油头滑脑、油头粉面、油嘴滑舌等等。百度上的解释更贴近影视传播的现状,总之只需简单搜搜,最容易记住的就是 “油”等于卖弄。当然,还有炫技、不走心、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应当明确,法治电视节目的老化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选题越来越“油”:什么时候煽情的音乐起,什么时候有哭声,现场什么时候应该有血迹,等等,都有了固定的套路,“油”了。但是节目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因为收视率有保障。因此,节目老化的基本表现是20年前的节目主体和形式现在还在继续,颇有“以不变应万变”之势。所以,跳楼的、弃婴的、拐卖孩子的、杀人放火的案件充斥着法治栏目。这就是我自己理解的许多电视节目的“油”。
因此,法治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必须要绷紧一根弦——苹果7的时代仍然做着BP机时代的选题是不行的。我们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从已有的套路中挣脱出来,有些选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包括从选题的入手到节目的形态。比如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网络直播年的种种乱象,楼市新政后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司法纠纷,共享单车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管理,影视剧行业的产权纠纷,等等。特别是一些热播电视剧的抄袭剽窃案件有着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收视基础,这些东西也需要大家着力挖掘和表现。
总之,我们一定要明白,必须与时俱进,甚至需要一次“睁开眼来看世界”的脱胎换骨,中国本土的电视法治类节目才可能真的有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看了《法治天下》后的真实感悟。
【关键词】法治电视节目;启示;创新
法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重要且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是国家进行法治宣传的重要载体。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治的恢复与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电视自身扩展传播领域、干预社会生活的必然结果。①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带有评论性的栏目。栏目中的节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治、教育及社会道德等各个方面,其中涉及法治的部分便成为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的最早形态。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治电视节目。③随着法治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目前各电视台法治节目给观众的总体感觉是趋于老套,从选题到节目形态的同质化让观众都不甚满意。
最近,笔者观看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治天下》的几期节目后,觉得眼前一亮,无论是节目的形式还是通过节目所表达的价值观,都让笔者对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有了新的感受。
《法治天下》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与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一档法治类准日播电视节目,是中国教育電视台服务社会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的具体实践,节目的核心是通过主审法官以案说法的形式“讲述典型案例,传递法治声音”。截至目前,栏目已经播出了五百余期,采访了全国数百位法官和法学专家。《法治天下》重点打造五类选题:大案要案、疑案难案、新业态案、新民生案、新涉外案;在题材的选择上也颇有新意,既有对民事案件的关注,也有对社会热点的聚焦,还有对新型疑难案件的剖析。
其中,最让笔者为之震动的是《飓风行动》那一期。该期节目以内蒙古呼和浩特法院执行庭的一位女庭长现场办案为内容,通过办案过程让观众体会该栏目“树立法院形象,展现法官风采”的栏目定位。笔者认为《法治天下》给中国法治类电视节目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一,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关键是需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为什么《飓风行动》让笔者感觉很震撼,是因为该节目生动地记录了女庭长现场执法的全过程,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裁剪。看到这期节目时笔者想到了北京电视台的徐滔,从当年《法治进行时》的创始人到现在的副总编,她的成名成家都是因为她在现场。北京西客站的解救被劫持人质事件,她在现场;惊心动魄的22小时吴若甫被解救事件,她在现场。笔者个人认为,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情景真实再现,现场是无法重复的,现场的真实感是无法再现的。
第二,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与案件的“价格”无关,却与案件的“价值”息息相关。什么叫“价格”?比如《飓风行动》中呼和浩特的那位女法官,她在执行第三个案件时,笔者注意到执行的标的其实就是一万多元钱的欠账,是一个“老赖不还”的案件。如果论“价格”,法院执行起来可能连执行中的车马费都不够,这就是这个案件的价格。“价值”在词典里有一条定义是: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为衡量的准绳,则视为价值。④在《法治天下》栏目中,“价值”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价值观。这位女法官在现场说的几句话给笔者印象深刻,执行现场中被执行人叫嚣“要这样你就准备当烈士吧”,面对这赤裸裸的威胁时,这位女庭长是这样回答的:“我既然干这行,就有这样的准备,你用不着吓唬我。”什么叫正能量,什么叫人民法官的形象,当观众看到这位女法官在办案现场和在栏目演播室的一举一动,很真诚地发自内心表白的时候,观众自然会感受到打动人心的巨大能量。
第三,好法官讲好故事是《法治天下》的最高境界,也是今后法治类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的方向。《法治天下》最大的亮点是主持人和当事法官面对面,大家一起讲故事,这是节目的创新。案件中的关键事件都是由法官亲自讲述,但不同人的讲述却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笔者希望大家认真地看一下《飓风行动》中那位女庭长是怎么讲故事的,之所以精彩的关键原因是:她不是一个单纯的讲述者,不是一个局外人,她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她与这个故事里的一些受害者息息相关。这就是所谓接地气,就是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呈现效果真的不一样。最近笔者在给“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当评委时有一种深刻感觉,凡是能够走进央视一号演播大厅面对观众的故事,都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而讲述者就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他们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总之,优秀的法治类电视节目不仅要有筋骨、有血性,而且要有情感、有温度。
把《法治天下》节目放到整个中国法治电视节目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来看,如何在新的起点创新创优,或者说不辜负中国电视晚间7点半的黄金时段,这当然是我们现在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先说笔者经历的一个例子。2016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开过一个研讨会,笔者在会上说了一个观点,大家比较认同。简单地说,嘉宾用“油”了就别用了,包括选题用“油”了就别用了。
“油”的解釋很有意思,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除了“动植物体内所含的液体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液体”这样的动植物学定义外,还有社会学的解释:油滑。并且列举了一些人们熟悉的词语,比如油腔滑调、油头滑脑、油头粉面、油嘴滑舌等等。百度上的解释更贴近影视传播的现状,总之只需简单搜搜,最容易记住的就是 “油”等于卖弄。当然,还有炫技、不走心、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应当明确,法治电视节目的老化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选题越来越“油”:什么时候煽情的音乐起,什么时候有哭声,现场什么时候应该有血迹,等等,都有了固定的套路,“油”了。但是节目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因为收视率有保障。因此,节目老化的基本表现是20年前的节目主体和形式现在还在继续,颇有“以不变应万变”之势。所以,跳楼的、弃婴的、拐卖孩子的、杀人放火的案件充斥着法治栏目。这就是我自己理解的许多电视节目的“油”。
因此,法治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必须要绷紧一根弦——苹果7的时代仍然做着BP机时代的选题是不行的。我们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从已有的套路中挣脱出来,有些选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包括从选题的入手到节目的形态。比如花样翻新的电信诈骗,网络直播年的种种乱象,楼市新政后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司法纠纷,共享单车的法治思维与法治管理,影视剧行业的产权纠纷,等等。特别是一些热播电视剧的抄袭剽窃案件有着丰富的影像资料和收视基础,这些东西也需要大家着力挖掘和表现。
总之,我们一定要明白,必须与时俱进,甚至需要一次“睁开眼来看世界”的脱胎换骨,中国本土的电视法治类节目才可能真的有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看了《法治天下》后的真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