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动力),他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90、00后也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惑”。
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由对称性的内容构成,我们可以从两代人不同的处境、具体的困惑进行分析。
1.从两代人的不同处境可以看出,时代不同,每一代人要解决的问题与追求的梦想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在于时代对人的影响不同,人对时代影响的回应方式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点。
2.两代人的困惑:“前浪”与“后浪”不能相互理解,本质是彼此囿于自身的时代,缺乏换位思考,未曾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再者,本题的写作任务明确,但如何入手存在难度。引发的思考:对两代人彼此困惑的理解;不同的时代,追求的本质并未改变。“为他们解‘惑’”:发现不同时代中彼此的相同点——传统精神的赓续。
考生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立意:
角度一:面对“代沟”,两代人应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此角度立意写作比较容易,但是更容易就立意论立意,陷入无法深入论证分析的困境。因此,该立意囿于自身高度,仅为合格立意,“先天不足”,得高分可能不易。
角度二:两代人可以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互勉进步。从此立意出发作文,既可谈对彼此产生疑惑之因的分析,更可以将重点置于寻求两代人共同点的论证。两相比较,此立意角度为佳。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
2019年“五四”青年节,B站发布的视频《后浪》引发了人们关于“前浪”与“后浪”定位、特点的讨论和争议,更在互联网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巨浪”。在触发强烈共鸣之后,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质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他们表示,许多年轻人只是为生活奔波,忍痛将梦想让步给现实。虽然现在看上去社会能提供很多选择,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别人的,“奔涌”的门槛却变得更高了。视频中高空跳伞、穿着汉服跳舞、cosplay、VR、全世界旅行、拿到电竞赛事冠军等场景,是大部分年轻人从未体验甚至永远无法体验的美好事物。
化用例段: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0后面对的,本质上和前浪们一样,都是汹涌的历史洪流。尽管他们曾被视为舆论场中的怪物,曾想当然地被定义,但仍无法抹杀他们个性化特征,无法掩埋他们身上的无限种可能性。他们正以斗志昂扬的姿态,从前浪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华彩。
例文
理解万岁
四川广安 王海东
理解是千里马遇见伯乐;理解是俞伯牙遇见钟子期;理解是鱼儿遇见了水,花儿遇见了光。茫茫人海、浩浩自然,只因理解,“三才”相益、万事相彰、美美与共。
开篇点题,对称行文,夺人眼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观景之人角度不同。60、70后不追求吃、不追求穿,更像登山者,一旦找到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他们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在他们成功的书页里印刻的是摆脱贫困环境,冲进富裕人生的文字。他们也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脊梁。他们自豪、他们幸运,他们历经了从穷到富,从忧到喜,但却难以被90、00后所理解。
巧妙转述材料,引出60、70后的困惑。
大山不向我走来,我为什么向大山走去?90、00后认为60、70后这样的高山不理解他们,他们不是高山,相反,他们是低丘,他们是低丘里的河流,是河流中的沙砾,是沙砾里的微尘。你看不见我们的“微力”,我也无视你的“高峰”。你是高高在上,我就低低在下。你不换角度,我就不换位置。唯有你近见我的“微动”,我才能远视你的“高耸”。唯有你放低看我的“眼睛”,我才能抬高为你举赞的“双手”。你要知道远非胜近,高不胜低,换位理解才能让我们秀出年代的强音。
段首设疑,以比喻论证,形象生动。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你我的美景皆是美美与共的理解之花。只是我做了尊重你的花朵,你做了尊重我的青山。我的微小如尘粒可变换成绕山的烟云霞雾,你尊重了我的微小,我才高兴地依偎在山的怀抱。90、00后“嗨动力”不可小视,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创造,智能生活、航空星耀、时代新潮。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再次使用喻证,强调相互理解与尊重,回扣文题。
引用习近平金句,论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两代人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60、70后,90、00后我们彼此尊重,长短互补,在总书记的指引下,一同走在强国之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的心中不能缺少高山。就像敬亭这样的高山,她支持着李白的现实,支撑着诗仙的未来。人与山的理解就是相互支持、互相支撑的结果。同样,90、00后的一路风景的描绘,需要60、70后这样的山去支撑、支持。支撑他们一路探险所需的物质,支持他们一路高歌所需的精神。这样,90、00后的“嗨动力”才有了撬动“星球”的“靠山”。徐徐风动90、00后,巍巍敬亭立百川。理解的天地里凸显了相互支撑、相互支持那摄人心魂的诗篇。
人人需要理解,时代需要理解。理解万岁!
总评:文章立足于“理解”,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逐层推进议论,层次比较清晰,最大的亮点在于文采的体现。作者在喻证之外,合理运用整散句,引用古诗文,发展等级得分较高。但文章较弱的地方依然在立意上,立足“理解”,并未能很好地解答如何“解惑”的問题,理解之外,还应该有其他更深入的探讨。
(编辑:于智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60、70后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驱动他们的是“贫穷动力”,他们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质富足的年代,他们自我意识强,驱动他们的是“嗨动力”(兴趣动力),他们更像是“探险者”,向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后时常困惑:为什么当年能够激励自己奋斗的,却激励不了年轻一代?
90、00后也时常困惑: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他们解“惑”。
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由对称性的内容构成,我们可以从两代人不同的处境、具体的困惑进行分析。
1.从两代人的不同处境可以看出,时代不同,每一代人要解决的问题与追求的梦想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在于时代对人的影响不同,人对时代影响的回应方式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点。
2.两代人的困惑:“前浪”与“后浪”不能相互理解,本质是彼此囿于自身的时代,缺乏换位思考,未曾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再者,本题的写作任务明确,但如何入手存在难度。引发的思考:对两代人彼此困惑的理解;不同的时代,追求的本质并未改变。“为他们解‘惑’”:发现不同时代中彼此的相同点——传统精神的赓续。
考生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立意:
角度一:面对“代沟”,两代人应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此角度立意写作比较容易,但是更容易就立意论立意,陷入无法深入论证分析的困境。因此,该立意囿于自身高度,仅为合格立意,“先天不足”,得高分可能不易。
角度二:两代人可以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互勉进步。从此立意出发作文,既可谈对彼此产生疑惑之因的分析,更可以将重点置于寻求两代人共同点的论证。两相比较,此立意角度为佳。
素材及化用
强力素材
2019年“五四”青年节,B站发布的视频《后浪》引发了人们关于“前浪”与“后浪”定位、特点的讨论和争议,更在互联网上掀起一波又一波“巨浪”。在触发强烈共鸣之后,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示质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不是这样的‘后浪’,承受不起这样的夸赞。”他们表示,许多年轻人只是为生活奔波,忍痛将梦想让步给现实。虽然现在看上去社会能提供很多选择,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选择的权利”其实是别人的,“奔涌”的门槛却变得更高了。视频中高空跳伞、穿着汉服跳舞、cosplay、VR、全世界旅行、拿到电竞赛事冠军等场景,是大部分年轻人从未体验甚至永远无法体验的美好事物。
化用例段: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0后面对的,本质上和前浪们一样,都是汹涌的历史洪流。尽管他们曾被视为舆论场中的怪物,曾想当然地被定义,但仍无法抹杀他们个性化特征,无法掩埋他们身上的无限种可能性。他们正以斗志昂扬的姿态,从前浪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书写人生华彩。
例文
理解万岁
四川广安 王海东
理解是千里马遇见伯乐;理解是俞伯牙遇见钟子期;理解是鱼儿遇见了水,花儿遇见了光。茫茫人海、浩浩自然,只因理解,“三才”相益、万事相彰、美美与共。
开篇点题,对称行文,夺人眼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观景之人角度不同。60、70后不追求吃、不追求穿,更像登山者,一旦找到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他们追求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目标;在他们成功的书页里印刻的是摆脱贫困环境,冲进富裕人生的文字。他们也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脊梁。他们自豪、他们幸运,他们历经了从穷到富,从忧到喜,但却难以被90、00后所理解。
巧妙转述材料,引出60、70后的困惑。
大山不向我走来,我为什么向大山走去?90、00后认为60、70后这样的高山不理解他们,他们不是高山,相反,他们是低丘,他们是低丘里的河流,是河流中的沙砾,是沙砾里的微尘。你看不见我们的“微力”,我也无视你的“高峰”。你是高高在上,我就低低在下。你不换角度,我就不换位置。唯有你近见我的“微动”,我才能远视你的“高耸”。唯有你放低看我的“眼睛”,我才能抬高为你举赞的“双手”。你要知道远非胜近,高不胜低,换位理解才能让我们秀出年代的强音。
段首设疑,以比喻论证,形象生动。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你我的美景皆是美美与共的理解之花。只是我做了尊重你的花朵,你做了尊重我的青山。我的微小如尘粒可变换成绕山的烟云霞雾,你尊重了我的微小,我才高兴地依偎在山的怀抱。90、00后“嗨动力”不可小视,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创造,智能生活、航空星耀、时代新潮。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再次使用喻证,强调相互理解与尊重,回扣文题。
引用习近平金句,论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两代人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60、70后,90、00后我们彼此尊重,长短互补,在总书记的指引下,一同走在强国之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的心中不能缺少高山。就像敬亭这样的高山,她支持着李白的现实,支撑着诗仙的未来。人与山的理解就是相互支持、互相支撑的结果。同样,90、00后的一路风景的描绘,需要60、70后这样的山去支撑、支持。支撑他们一路探险所需的物质,支持他们一路高歌所需的精神。这样,90、00后的“嗨动力”才有了撬动“星球”的“靠山”。徐徐风动90、00后,巍巍敬亭立百川。理解的天地里凸显了相互支撑、相互支持那摄人心魂的诗篇。
人人需要理解,时代需要理解。理解万岁!
总评:文章立足于“理解”,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逐层推进议论,层次比较清晰,最大的亮点在于文采的体现。作者在喻证之外,合理运用整散句,引用古诗文,发展等级得分较高。但文章较弱的地方依然在立意上,立足“理解”,并未能很好地解答如何“解惑”的問题,理解之外,还应该有其他更深入的探讨。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