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活动矫正器矫治的对照组患者90例,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0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牵引时间11±3.7天,综合治疗时间25±7.5天;观察组牵引时间7±4.3天,综合治疗时间16±6.3天,且均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效41例,一般3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有效48例,一般39例,无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且临床治疗实际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上颌埋伏阻生牙 矫治 外科导萌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54-01
埋伏阻生牙是指由于牙齿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阻力和刺激[1],导致牙齿出现错位且埋伏在骨中无法长出,形成炎症等现象[2]。目前,临床治疗埋伏阻生牙的常用方法为矫正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术[3]。本文主要研究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80例,男性112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13.6±8.7岁。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活动矫正器矫治的对照组患者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12.8±6.9岁;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14.7±8.6岁,且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2)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隐形矫正器并安装。
(3)牵引周期为7~14天,出院后佩戴矫正器12~18个月。
1.2.2 观察组
(1)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确定患者的牙齿和牙冠生长和发育状况,分析3D模式并进行测量。
(2)使用方丝弓技术,将患者的牙间隙展开,进行开窗导萌,并调整患者的牙间隙,保持牙槽的整齐和覆盖良好。
(3)对于红肿和弄张的部分,必须彻底清除和清洗,防止复发。
(4)牵引周期为7~10天,综合治疗时间为14~21天。
1.3 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有效、一般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一般)/总数×100%。
有效:上颌牙覆盖良好,牙槽整齐且导萌牙齿无松动,牙龈发炎和红肿现象消失。
一般:上颌牙覆盖较好,牙槽较为整齐且导萌牙基本无松动现象,牙龈发炎和红肿现象基本消退。
无效:上颌牙覆盖效果差,导萌牙出现松动现象,牙齿发炎和红肿现象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将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并对差异值进行分析,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对比
由表1可知,对照组牵引时间11±3.7天,综合治疗时间25±7.5天;观察组牵引时间7±4.3天,综合治疗时间16±6.3天,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表2可知,对照组有效41例,一般3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有效48例,一般39例,无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结论
埋伏阻生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和口腔的基本咀嚼功能[4],同时容易引起炎症和全身发热等并发症[5],是临床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且临床治疗实际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建立. 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 1(22): 194-195.
[2] Turvey T, Hall DJ, Fish LC, et al. 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 for simultaneous mobilization of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in the correction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J]. Oral Surgery Oral Medical Oral Pathology, 2009, 53(5): 491-498.
[3] 何冬梅, 李煌.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争畸治疗26例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 2012, 24(38): 3001-3002.
[4] 曾详龙. 现代口腔正畸学诊治手册[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505.
[5] Cha KS. Skeletal changes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patients exhibiting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A comparison of three skeletal maturation groups[J]. Angel Orthod, 2011, 73(1): 26-35.
【关键词】 上颌埋伏阻生牙 矫治 外科导萌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54-01
埋伏阻生牙是指由于牙齿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阻力和刺激[1],导致牙齿出现错位且埋伏在骨中无法长出,形成炎症等现象[2]。目前,临床治疗埋伏阻生牙的常用方法为矫正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术[3]。本文主要研究上颌埋伏阻生牙采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80例,男性112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13.6±8.7岁。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活动矫正器矫治的对照组患者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12.8±6.9岁;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90例,男性5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14.7±8.6岁,且均P>0.05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2)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隐形矫正器并安装。
(3)牵引周期为7~14天,出院后佩戴矫正器12~18个月。
1.2.2 观察组
(1)患者接受X线平片检查,确定患者的牙齿和牙冠生长和发育状况,分析3D模式并进行测量。
(2)使用方丝弓技术,将患者的牙间隙展开,进行开窗导萌,并调整患者的牙间隙,保持牙槽的整齐和覆盖良好。
(3)对于红肿和弄张的部分,必须彻底清除和清洗,防止复发。
(4)牵引周期为7~10天,综合治疗时间为14~21天。
1.3 临床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有效、一般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有效+一般)/总数×100%。
有效:上颌牙覆盖良好,牙槽整齐且导萌牙齿无松动,牙龈发炎和红肿现象消失。
一般:上颌牙覆盖较好,牙槽较为整齐且导萌牙基本无松动现象,牙龈发炎和红肿现象基本消退。
无效:上颌牙覆盖效果差,导萌牙出现松动现象,牙齿发炎和红肿现象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将临床诊断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算P值并对差异值进行分析,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析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对比
由表1可知,对照组牵引时间11±3.7天,综合治疗时间25±7.5天;观察组牵引时间7±4.3天,综合治疗时间16±6.3天,且均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表2可知,对照组有效41例,一般38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78%;观察组有效48例,一般39例,无效3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因此,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结论
埋伏阻生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和口腔的基本咀嚼功能[4],同时容易引起炎症和全身发热等并发症[5],是临床较为棘手的病症之一。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矫治的对照组,且临床治疗实际时间较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建立. 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联合外科导萌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 1(22): 194-195.
[2] Turvey T, Hall DJ, Fish LC, et al. Surgic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planning for simultaneous mobilization of the maxilla and mandi-ble in the correction of dentofacial deformities[J]. Oral Surgery Oral Medical Oral Pathology, 2009, 53(5): 491-498.
[3] 何冬梅, 李煌. 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争畸治疗26例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 2012, 24(38): 3001-3002.
[4] 曾详龙. 现代口腔正畸学诊治手册[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 505.
[5] Cha KS. Skeletal changes of maxillary protraction in patients exhibiting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A comparison of three skeletal maturation groups[J]. Angel Orthod, 2011, 73(1): 26-35.